古诗词扩写教学例谈小学高年级

2019-02-21 10:20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沈海丹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秋思范式古诗

文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 沈海丹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程必须达成的目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古诗词扩写成小故事的练习”这一语文学习活动,正是帮助学生提升这些语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机整合古诗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反思归纳的能力,极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探究“小学古诗词扩写成小故事教学范式”的重要内容。

一、问题引领,初探教学范式

怎样在古诗的教学中有成效地完成“古诗词扩写成小故事”的教学过程,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课堂更有效率。

基于此,本课题倡导 “自学辅导”课型,我们初步构思了“古诗词扩写成小故事”的教学范式:在教师点拨、指导下,学生开展预习——学诗——写文——评价——反思归纳等活动,以此整合古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古诗词扩写成小故事”的学习。

二、实践引导,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上的教学范式只是初步构想,如何更有成效地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本文以五年级古诗《秋思》为例,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引导预习,学生课前展开自主探究

在学习《秋思》前,学生完成预习卡,探究的内容包括: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读古诗,并进行自评价;结合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积累描写秋天景物的优美词句。这些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为课堂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引导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读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

读诗、品诗、悟诗,通过读书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接受新知,培养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不断获得审美体验。

古典诗词是古典语言的艺术,如果字音不会,言语不明,对诗词的理解必将一头雾水。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扫清诗词文本的字面障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读诗,光是明字词还不够,得善于联想,学会解意。在《秋思》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让学生入情入境,做好知识和情绪上的准备。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知人”就是知作者,具体而言,从知作者身世经历而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探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就能找到作者的创作动机。笔者在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诗人张籍的历史资料,以及《秋思》的创作时代背景。

此外,诗歌鉴赏有法而无定法,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指导。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朗读体验,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那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带着情感的朗读使学生获得了鉴赏体验,对作品产生共鸣,也为下阶段把古诗扩写成小故事做好铺垫。

三、引导写作,充分扩写,让“文”与“诗”有机地结合

诗歌包含的景物、意象很多,在把古诗扩写成小故事的写作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处理材料,如何在扩写的技术上用功夫。

在此例中,教师首先创设适当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两次说话训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材料、评价作品等训练,在提升品读能力的同时,也为下面动笔写作做好了准备。

充分进行说话训练之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让“文”与“诗”有机地结合。笔者在课堂中同样设计了两次写话训练: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秋思》中的景象让人心中堆积千言万语,教师第一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下自己的想法,进而在不改变古诗的原意,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次引导学生把古诗扩写成一个立体、生动的小故事。

学生完成写作后,通过展示、互评等环节获取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归纳,从而调整自己的写作目标,使之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这样,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就提升了,也形成了自觉的学习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反思归纳,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阅读体验;通过说话训练、作品评价,学生获得了语言的积累,真挚的情感,这样扩写出来的小故事就不再苍白无力,而是充满生命的质感了。

猜你喜欢
秋思范式古诗
秋思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秋思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