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提高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019-02-21 10:20广州市南武中学曾建红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字幕乘法

文 广州市南武中学 曾建红

数学运算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发现中下层次的学生运算能力不强,往往听一次是不能够完全明白教师的讲解的,需要多次反复的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时间受课时的限制,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的情况下,不可能将就少部分学生而反复讲解其他学生已经明白的内容。久而久之,这类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要解决中下层次学生需要反复听课的问题,可以借助微课。

一、精心设问,加强算理教学

算理,顾名思义,即运算的原理或道理,决定着计算的操作程序,解决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算理上存在的问题有:运算顺序错误,简便运算的工具不会用。只有弄清楚算理,才能深入理解运算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才能透彻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正确、迅速地运算。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在微课设计中,要让学生经历算理的形成过程,多问学生为什么,理论根据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算理,在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同时培养运算能力。

二、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算法过程

算法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计算程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程序,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确保其他数学思路的顺利展开。在微课讲解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经历算法的构建过程。

算法构建包括以下几步:明确任务;联想、筛选;实施计算;计算结束就反思小结,如果没有结束就又从明确任务开始,一直循环至任务结束为止,就反思小结。

明确任务。根据思维课堂的策略,问题引入,任务驱动,展示题目,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学生计算出错一部分原因是审题不清,题目没看仔细,拿起来就做,反而导致错误。微课展示认真审题的过程,既是为培养思维,解题必须,同时又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微课视频中,教师用正确的读法读一遍,对于文字型的计算题,带着学生审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利用字幕等效果标注题目关键字词。对于单纯的计算题,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含哪几个运算;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确定先算哪步,再算哪步,最后算哪步;每部分有哪些数据,有没有简便运算;如果有怎么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联想、筛选。在微课视频设计中,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概念、法则出发有依据地构建新算法。数学的运算都是从概念和法则出发,没有依据的算法构建是错误的。如学生没有理解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就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类似于合并同类项,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结合目标和问题特征联想用什么性质、方法或者运算律,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考虑等式的性质;因式分解可以考虑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整式的乘法考虑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或者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才能根据题目的特征筛选方法,进而思考怎么算。

实施计算。根据短时记忆理论要求强调感知与操作同步。利用微课展示细致的运算动作,培养学生细致的运算习惯。微课要展示计算的动作过程。把谁与谁计算,结果是什么的思维过程,运算要先定符号,后定绝对值。注意运算顺序,不胡乱使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过程。教师要展示确定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不跳步。微课还要展示草稿的运算过程。

对于加入程序功能的微课,可以提供几个答案让学生选择,然后再讲解,加入人机互动。互动中,学生一定要集中精神。课堂上,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会和教师进行互动。

学生计算错误有一部分是因为格式书写不规范,导致思维混乱,或者由于格式错误被扣分,或者符号数学不规范,导致抄错数。因此,微课展示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准确地表达运算的思路和步骤。

检查结果。利用微课展示验算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微课中,教师要讲清验算的方法,把验算作为运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解方程后,微课要展示验算的过程,教师可以笔算展示,也可以口算录音,适当写草稿。

反思小结。根据短时记忆的理论,在微课视频设计中,利用字幕板书算法,把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形成解题的程序化。短时记忆不足也是学生计算有误的原因之一。每一类计算题都有一定的运算程序。在微课中利用电脑软件加入相应运算的步骤的板书字幕,把每步的动作过程精简为语句信息,便于学生形成长期记忆。比如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后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一般解答步骤的字幕“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答”。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字幕乘法
算乘法
基于非稳态调和分析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河口潮位短期预报混合模型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