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之道》为例,探讨“概括主要内容四部曲”

2019-02-21 10:20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卫凯云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文 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 卫凯云

一、主题与背景

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把握了主要内容,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主要内容是中段学习的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们选定其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学生概括这篇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对此,我们就如何教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展实践、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在实践探究中发现规律,为老师们提供有效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与学习者分析

1.关于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关于学习者的分析

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奥秘,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由于阅读量不多,加之知识面不太广,学生的关注点只停留在表面,不会深入思考。因此,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需训练,对文章的好词好句品味需加强。

三、情景的描述和三次反思分析

(一)第一次教学实践

师:请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什么人物和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课文写了我们一行人和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写了幼龟,嘲鸫、食肉鸟。

师: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嘲鸫要吃幼龟。

生:我们要救幼龟。

生:很多幼龟被吃。

师: 那么,我们实际上是救了幼龟还是怎么样了?

生:我们实际上是害了幼龟。

师:所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了:一只嘲鸫啄(一只幼龟),我们救了那只幼龟,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很多幼龟离巢),导致大量幼龟被食肉鸟吃掉了,我们其实是(害了幼龟 )。

第一次教学后的反思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到的人物和动物还比较容易,但是要说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难度有点过高,其概括能力还没能达到要求,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体现出来。基本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概括出来的,有很强的牵引痕迹,学生也没有真正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我们不禁思考:能否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概括方法,并且有学法上的指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二)第二次教学实践

这次我们决定采取“结合词语”的教学,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带读以下词语:

幼龟 海滩 侦察 嘲鸫 啄食

蠢事 返回 海鸥 企图 棒球帽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无遮无拦

气喘吁吁 鱼贯而出 饱餐一顿

师: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有一只幼龟侦察海滩是否安全,一只嘲鸫要啄食幼龟,我们要生物向导救那只幼龟,其实这样做了一件蠢事,很多幼龟鱼贯而出,成为了海鸥等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气喘吁吁地用棒球帽救幼龟,但还是有很多幼龟被吃了。

师: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下面的词填一填。

教师出示词语: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鱼贯而出

生: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 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于2017年7月-12月在六合龙池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栋大棚内开展“配方施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影响”小区试验,以明确大棚辣椒生产中实施配方施肥的效果。

师: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概括。

第二次教学后的反思

我们当初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练习通过捕捉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在选词填空的过程中检测学生是否能对新词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并且伴有学法的引导。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用给出的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讲,还是难度过高。后阶段的概括,以填空的形式来概括主要内容,难度又过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该教学设计没有达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而且如果独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来讲,有较高的难度。

(三)第三次教学实践

备课组再次提出设想:通过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生:这篇课文讲了我们和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小岛旅游。发现一只嘲鸫要啄食一只幼龟,我们要向导救那只幼龟,向导迫不得已救了那只幼龟。原来那只幼龟是侦察兵,我们把它救了,其他的龟因为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群结队地出来了,引来了许多的食肉鸟来啄食他们。我们跑去救幼龟,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要不是我们,这些幼龟就不会受到这样的伤害。

师:基本上能抓住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能概括得更简洁一点?

生:我们和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小岛旅游,发现一只嘲鸫企图啄食一只侦察的幼龟,我们要导游救那只幼龟,结果发现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这篇课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叫做事情发展的顺序。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叫做要素归纳法,请批注在课题旁。

第三次教学后的反思

这种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适用于以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的记叙性文本类型上。学生有法可依,概括出来的内容也有迹可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通过三次实践教学,最后为学生找到了概括《自然之道》这篇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最佳方法。我们深信,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有效训练,学生定能发挥学习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