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施

2019-02-21 10:20文广州市增城区沙埔中学曹雪勇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活力

文广州市增城区沙埔中学 曹雪勇

一、模式概述

“五环”是指按照“前置学习——精讲析疑——互动交流——分层训练——拓展总结”五个环节开展教学。

“导学”是指以导学案为学习载体,依托导学案进行教学,让教师做到有备而教,让学生做到有导而学,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活力”是指课堂上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实施策略

(一)做好建模

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经历“理论、建模、用模、脱模”等几个环节,“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思是经过大量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并经过课堂观摩,多方了解和论证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而要真正实施,必须要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操作流程,使它成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做好培训

在教学模式建立后,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解读,让教师明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掌握操作的要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实践情况深入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使教师真正掌握教学模式,并且能活用教学模式,超越教学模式。

(三)组建学习小组

1.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全班按男女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个性特长等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均包含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包含不同性格特长的学生,便于合作、互助学习的开展,同时要确保各小组间的整体况基本均衡,便于组间的竞争。

2.分组办法:通常按4人1个小组为宜,分组时可先整体考查全班同学的情况,根据应分的组数,按照1∶2∶1的比例对好、中、差3个层次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交错地抽取1名好的同学、2名中的同学、1名差的同学组成1个小组,抽取时应尽量考虑均衡,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方面。

3.座位安排:为了更好地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实现“独学”与“群学”的有机结合,建议按照双人同座、前后两排就坐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好、差同座,中、中同座。

4.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评价方案:奖惩评价方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奖惩,增强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而具体方案的制定应发挥全体同学的智慧,由各小组收集提交本组的提议,然后由全班同学对所有的提议进行审议表决,最终形成本班的奖惩评价方案并实施。

(四)组织开展导学案的设计编写

1.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个人主备。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每一课时都安排一位教师作为主备人,主备人根据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和备课,撰写出导学案初稿。

第二个步骤:集体集备。备课组全体成员认真研读主备人编写的导学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主备人根据意见和建议重新修订导学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并交付给各成员使用。

第三个步骤:个人个备。备课组的各个成员在收到主备人重新修订的导学案后,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适当的增补或调整,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使导学案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

2.内容要求

导学案的内容必须包括“前置学习——精讲析疑——互动交流——分层训练——拓展总结”五方面的内容。

前置学习:此部分内容要体现“导”,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引导性的、能抓住新课知识主线的问题或题目,让学生课前在“导”的帮助下对新课的内容进行先学。当然内容也可包含能为新课学习服务的复习题,但必须体现“导”,避免纯粹的旧知识的复习。

精讲析疑:此部分内容要体现“学”,是新课的学习内容、例题等,学习内容、例题等的呈现必须简而精,把握整节课的核心和根本,方便上课时的精讲和析疑,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互动交流:此部分内容要体现“学——导”,是团队学习的内容,设计的内容应是新课的学习内容、例题等的配套内容或变式练习、深化练习等,要有交流研讨必要性和可行性。

分层训练:此部分内容要体现“导——学”,内容以练习为主,要体现分层性;内容也要体现“导”,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效回顾并巩固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内容也要体现“学”,不能仅仅是学习内容的再呈现,而应包含再学习、再提升的内容。

拓展总结:此部分内容要体现“导”,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总结提纲,也可以是本节课的一些配套的拓展内容,也可以留空,课堂上根据整节课的情况进行拓展总结,但必须立足于启迪思维、拓展认识、总结提升。

(五)课堂实施

第一环节:前置学习,活力导入。此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主要是小组内部各成员围绕各自完成前置学习的情况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各自在先学时碰到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反馈并导入新课。为了使此环节更有效,必须在课前进行检查。

第二环节:精讲析疑,活力突破。此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在第一环节的前置学习的情况,根据预设的导学案中新课的学习内容、例题等进行精讲和析疑,突破重难点。学生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积极思考和质疑,师生共同答疑。

第三环节:互动交流,活力展示。此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主要是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针对导学案中的交流研讨部分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共同研究。

第四环节:分层训练,活力点拨。此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主要是学生围绕导学案中的分层训练题展开练习,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和提出质疑,教师进行释惑和点拨。

第五环节:拓展总结,活力升华。此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主要是教师引领,师生共同总结、反馈或共同完成拓展内容,注重启迪思维,实现活力升华。

(六)落实过程监控

1.深入课堂,及时反馈。通过常态化开展校级公开课和随堂推门听课等形式约束教师更深入研究和活用“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评课共同发掘和查找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和提出改进的方法。

2.常态化召开教研例会,及时研讨。每周召开一次教研例会,推广一些好的做法,收集大家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展开研讨,通过集体的智慧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实施的策略,使“五环导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纵深。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活力
活力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