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智慧 激活地理课堂

2019-02-21 10:20文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陈燕谋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行政区顺口溜诗词

文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陈燕谋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汕尾这样教育欠发达的地区,长期以来,教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思考空间,也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沉闷低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巧用教学智慧,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独特的内容和功能,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能运用、会创新。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可以利用小故事、诗词、谜语、歇后语、顺口溜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故事,大趣味。情节生动曲折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密度流的形成”时,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塞,英军在那里派重兵把守,防止德军的潜艇通过。只要一听到发动机的隆隆声,英军就会马上把潜艇击毁。但是,德军却关闭了潜艇的发动机,神不知鬼不觉通过了海峡,袭击英舰,给英军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德军潜艇究竟是怎么通过海峡的?答案就在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小故事的导入,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气氛。

2.诗词地理,别有韵味。诗词语言优美凝练,用诗词导入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优美意境。例如,教师在讲述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大时,先用诗句“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引入,然后提问:“为什么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会这么大?”由此引导学生析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讲“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言简意赅,使地理课堂别有一番风味。

3.自编顺口溜,巧记地理知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极易记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按照人口从多到少的排序,记忆十大少数民族,可编成顺口溜“装满回庙,惟一土,蒙脏布。”依次代表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

4.设置好悬念,引发求知欲。例如,讲解国土概念时,教师先介绍了日本为保证一海岛不下沉,不断用水泥钢筋加固及垒高该岛的事,末尾设置好悬念:“日本为何要这样做?”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时,教师再娓娓道来——原来,只要该岛不下沉,以该岛为中心,半径12海里的海域都属该国的领海即国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轻松加深了对国土概念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开展活动,活泼课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创造条件,使学生爱学乐学。

例如,在讲“区时的换算规律”时,我让24个学生围成一圈,每人代表一时区,并把写有时区序号的布条挂在他们胸前。通过做游戏,讲授区时的换算,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在讲“中国的行政区”时,我鼓励学生买来中国行政区拼图,或者DIY简易版“行政区拼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先是分小组进行比赛,评选出优胜小组,再由优胜小组推荐组内“种子”选手,进行个人总决赛……学生兴趣高涨,通过拼图比赛,熟练掌握了中国行政区的分布。

此外,教师还可以重组教学内容,把教材适当地改成剧本,组织学生排演。例如,把教学内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打造成一个活动专题。课前,教师提出辩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让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扮演“南方人”或“北方人”,再由学生自主分配辩手、南(北)方表演者等各种角色,分工明确,最终呈现出反映各方区域特点的生活小品或歌舞表演,展开辩论。这种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形式,既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又能大大激发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上,凡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表现、交流,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反串、模拟辩论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在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课堂上,更需要教师巧用教学智慧,以扎实的基本功激活地理课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行政区顺口溜诗词
巧用顺口溜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声母顺口溜
顺口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我用“顺口溜”讲变化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