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期的探讨

2019-02-21 10:20文雅致花园幼儿园邓伟文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适应期知心朋友师幼

文雅致花园幼儿园 邓伟文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步走好了,能为幼儿今后的环境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入园,有些孩子能在一周内很快适应这个新生活,也有的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最长的有可能要三个月才能逐渐适应。由此可见,研究幼儿入园适应问题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成为家长和老师工作的指向标。

一、新生入园适应期的特点

(一)新生入园适应期

对儿童而言,入园是他们生活的一次重大转折,剧烈变化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然而,3岁幼儿入园的根本原因并非如此。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当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环境或两者均发生改变时,个体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接触了更多的社会角色,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拓展和变化,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入园适应期的长短、适应的程度都与家长有关,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生入园适应期,积极做好家长工作,赢得家长支持、配合,是做好新生入园适应的关键。

(二)新生入园适应期的特点

幼儿入园适应期有其特殊性。有调查显示,有1/3的孩子能在最初几天适应幼儿园生活,有2/3的孩子在建立新人际关系、生活自理、遵守集体规则等方面存在不太适应表现。入园一个月后仍有焦虑反应的孩子占20%,三个月后仍有焦虑反应的孩子占6%。此时,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四为忧郁型。具体表现如下:

1.暴躁型。幼儿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适应能力较强,闹过后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2.波动型。这类幼儿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

3.恋亲型。幼儿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

4.忧郁型。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

二、新生入园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一)情感不适应

孩子在正式独立地加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最初阶段,会因为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密的家人,对陌生的环境、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在幼儿园里出现暂时性不稳定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现象”。此外,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家长的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后,他们的情绪也发生很大的波动,有些家长的焦虑和担心程度甚至超过幼儿。为此,他们因焦虑和心疼孩子,就间断送幼儿入园,这也造成了幼儿入园适应期的延长。

(二)人际交往不适应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并非完全因为“独生”,而主要是由于家族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所造成的。

(三)生活不适应

父母过度的保护严重影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当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想去独立完成时都被一一阻止了,导致孩子胆小、对事物不感兴趣,失去了探索能力、操作能力。

到了幼儿园后吃饭、喝水、上厕、午睡都和家里有很大的区别,种种环节迫使他们要快速适应,使他们对上幼儿园产生畏惧的情绪。这些都是带给孩子不适应的原因。

三、缩短新生入园适应期的主要策略

(一)重视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开学前两周的家访对于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们也对家访十分重视。在家访时,老师可以向家长了解孩子最基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及自理能力发展情况,与家长一起商量讨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家园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尽快适应幼儿园接纳新环境。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接触,例如,主动抱一抱孩子,搂着他们说说悄悄话,又或者交换小礼物,减低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感,同时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欲望和喜欢老师的情感。

(二)召开新生家长会

家访后,教师收集家长关心的信息进行整理,制定新生家长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如:在家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的作息规律向幼儿园靠拢;不要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加强家园的沟通。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小事例与家长共同探讨,如孩子刚入园时不睡午觉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先和家长分析孩子的发育特点,告诉家长午睡对孩子的意义不容忽视。经过教师与家长地深入沟通,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会按照教师的意见配合实施,共同对症下药,这为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孩子体验“快乐的第一天”

音乐是最能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教师可以选择舒缓的儿歌,例如轻音乐,幼儿在这种音乐的伴随下,心情是轻松的,对老师感觉是亲切的,少了不安与紧张,活跃了氛围,使孩子内心世界得以平静,增添了安全感。

对于偶尔会哭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将他带到另一活动室疏导,以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有力的拥抱,温柔的语调,如直呼孩子的小名,蹲下身子与孩子交谈,多搂搂抱抱,让孩子同样感受着妈妈一样的呵护。

(四)开展“以大带小”的游戏活动

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间的照顾,他们喜欢去模仿比他们年纪大的姐姐、哥哥,喜欢与他们结伴。所以在新生中可以尝试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如请大班姐姐哥哥和小班弟弟妹妹结对子,玩游戏,请大班或中班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玩娃娃家,请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自由组合做手工,在吃饭时邀请姐姐哥哥和新生结对子,进行“宝宝我来喂你吃”的游戏等,因为是同龄人,孩子之间容易沟通,新生很快地将饭菜吃完,还慢慢学会了使用调羹。

(五)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和谐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在与教师互动时体验快乐,活动更积极主动,更乐于与人交往;而消极对立的师幼关系,易使幼儿胆怯退缩,不爱交往,消极,甚至反抗、冲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师幼更显严重。教师在小班幼儿入园各阶段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呢?

1.初入园期

刚入园时,教师若能以妈妈的态度去关怀他们,抱抱、摸摸、亲亲他们,通过好玩的玩具、美妙的音乐等转移情绪,将有助于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适应期

在幼儿逐渐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和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后,幼儿就进入了适应期,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比较微妙,幼儿想接近教师,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同,但又害怕与教师交往。这时教师以幼儿知心朋友的身份主动去关怀幼儿,投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良好师幼互动氛围,这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关键。

(1)做幼儿知心朋友,尊重幼儿不可缺

小班幼儿由于知识缺乏,生活经验不足,再加上他们想象无边无际,因此他们所想的、所做的,有时在我们大人眼里会觉得不切实际。但孩子的“不切实际”却有着他们独特的想法。

(2)做幼儿知心朋友,爱的交流不可少

老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和幼儿进行谈话,投入幼儿的世界,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当老师做到“感同身受”,才能使幼儿敞开心扉,和教师进行爱的交流。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肯定的语言以及亲善的眼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师幼处于相互关爱、平等、尊重、民主等和谐氛围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

(3)做幼儿知心朋友,平等关系不可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同志。”教师既然是孩子的“朋友”,在教学组织活动、日常活动时就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定位。

(4)做幼儿知心朋友,全身心参与活动不可弃

小班幼儿想象异常活跃,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想象。例如,他们会指着一块三角形积木说是蛋糕,并乐意请教师来品尝,这时教师夸张地张大嘴巴,吧吱吧吱吃起来,说:“真好吃!”由于教师的投入参与,孩子游戏的兴致更高了,更乐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当教师如知心朋友般关怀、全身心地投入幼儿世界时,幼儿就有了一个可靠的、有趣的“大朋友”,有了一个及时鼓励、肯定的知心朋友。

3.融洽期

随着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与教师之间也建立起平等、尊重的关系,但教师仍不能放松,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猜你喜欢
适应期知心朋友师幼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我的知心朋友?——?书
师幼互动那些事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组织不能完全代替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