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项目学习使科学探究落地

2019-02-21 10:20文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陈丽青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宠物动物科学

文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 陈丽青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检验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加强理解内化构建生物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等生物学学科知识的过程。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开展课外项目学习活动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项目学习是由教师针对项目主题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际体验、自主探究、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合作形式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

一、利用项目学习开展科学探究的意义

1.使科学探究项目“活”起来

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解决了课时紧、场地少的困难,每一个探究都能被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得以实现,学生收获了课堂教学无法形成的研究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与成就感。

2.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在项目学习活动中,能够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和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项目学习下进行的科学探究要求学生既要能独立自主进行学习,也能与同伴沟通合作进行学习。通常项目学习下进行的科学探究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二、利用项目学习开展科学探究的案例

观察研究某种动物的行为:

1.学习目标

(1)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学习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研究动物行为解释动物某种行为的成因同时更好了解人类自己。

(3)实践中观察结合理解,区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而理解动物两种行为对其生存意义的不同。

2.实施活动

(1)根据学生家庭饲养宠物情况编排研究小组。把家庭中没有宠物的学生和有宠物的学生编为一组,便于开展研究。

(2)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拟定观察计划、方案,观察某种动物行为,如:取食行为;听到意外声音(噪音、音乐、模拟天敌声音、主人声音、陌生人声音等)的反应以及相应行为;人为控制饥饿、缺水、寒冷、炎热后动物的相应行为。

(3)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观察计划、方案进行评价、修改、完善。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提出建议,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此环节也承载着科学在于求真,在于严谨的隐性科学素养教育。

(4)小组方案设计中,要遵循以不虐待动物为原则。在被观察动物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尽量避免外界干扰,所观察的行为真实客观。

(5)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时间。

3.成果展示

(1)各组汇报交流展示:小组拍摄的视频、图片,分享多种动物为适应环境生存做出的行为,丰富同学们的认识。有的同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编短剧或模拟动物行为,表现动物有趣的生活。

(2)汇报设计方案、实施情况及实验结论。目的除了分享过程、方法以及结论外,也是让其他小组对本小组所研究设计的方案、实施过程、结论进行再次求疑质疑。从而去粗取精、去伪求真。在解疑、释疑过程中求真相求本质求规律。

(3)熟悉网页技术的学生将视频、图片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宣传网页,倡导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精神。

4.活动评价

学生自评:学会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懂得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互评: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议或质疑。

家长评价:变得关心和爱护小动物,主动照料家养宠物。

教师评价: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生物学的兴趣得到提升。

5.活动评析

该项目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习惯。整个过程类似于动物行为研究科学家的研究。以此活动为载体,体现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该项目学习把课堂的时空扩大,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研究不仅仅在课堂,生活处处有学问。通过学生积极开发的研究性学习,汇报,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难以提供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全面锻炼。

猜你喜欢
宠物动物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萌动物榜
抬起脚来
动物可笑堂
养宠物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