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标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2019-02-21 10:20文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卫华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育人学科

文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卫华

自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国家、省、地市三级培训随后稳步推进,目前已进入一线教师层面的培训。笔者认为,教师应认真理解、吃透新课标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素养观,确立课程观,增强活动观,更新评价观,整合资源观,方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善于反思与改变。

一、反思什么?

1.成功与进步

实施英语教学大纲初期,我们因语言知识的缺乏开始关注知识体系的建构,并达成了共识——“知识就是力量”。进入课标实验版阶段,我们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始关注能力培养,即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时下,我们不仅关注知识和能力“两手都要硬”,更在关注学科育人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路走来,我国基础外语教育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上台阶,且走得格外坚实,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一线教师为基础外语教育做出不懈努力和取得长足进步,所以,当推行新的改革和举措时,我们首先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功和进步,而非全盘否定过去。如果看不到这些可喜的进步,就难以追求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明白我们成功在哪里,取得了哪些进步,这是我们迈向未来的起点和基础。

2.缺憾与不足

总结成功的同时,更要反思不足,发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落实新课标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例如,英语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知识碎片化,课堂教学应试化,阅读教学表层化,评价单一化,忽视过程,忽视主题意义的探究,忽视思维培养,忽视育人使命,夸大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教法”轻“学法”,等等。

二、改变什么?

1.由“育知”走向“育人”

发展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本次新课标修订最大的变化。以往我们在贯彻课标实验版时,更多重视的是学科的工具性,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教学,学科的人文性和教育的根本任务未能得以重视。而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的英语核心素养旨在运用语言,借助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通过正确的思维和逻辑,正确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是一个由以语言为核心的学科教学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学科教育的转变,即由“育知”走向“育人”。 因此,德育为魂,英语教育必须将育人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基础教育的终端窗口,高考坚持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这是对基础教育的示范性引领和给力的反拨,坚持育人至上,牢记育人使命,引导学生做有用的人,做有益的事,学好英语,服务国家,这是英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当坚定不移,终身践行。

2.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三维目标”上: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

不难发现,以上要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英语学科本身的规律,重视的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指向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但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应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同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一线英语教师已经从关注知识,开始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更有必要深化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取得的成果,不断整合和提升,构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正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它们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是所有学生应该具有的基础性综合素养。

3.由“任务型教学”走向“学习活动观”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组织教学,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强调“做中学”,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这对纠正过度强调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任务型教学在中国终究有些水土不服。在大班额的客观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了其不足之处,尤其是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控,反馈效率低。

新课标倡导的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主题引领,以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突出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种整合性学习活动旨在解决英语课堂长期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教学内容割裂化、碎片化、课堂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活动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活动(如理解学习、应用实践和迁移与创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可见,整合式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优化什么?

1.课程结构

课标实验版的英语课程比较单一,也相对统一,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鉴于各地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实际,新课标通过调整必修学分、控制难度、增加选修学分的方式,在必修和选修之间增加了选择性必修,建构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显然,这样的分层课程下须保底、上不封顶,既确保了所有高中学生具备的共同基础,又为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校本课程针对性强,不可或缺,教师要下功夫开发务实有效的校本课程和自编教材,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2.学习技能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本次高中英语课标的修订新增了“看”(viewing),有些地区还倡导“译”。之所以增加“看”的技能,主要是出于社会情境中信息的传递已呈多模态趋势,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多元,网络体、广告、漫画、图片、表格、视频、音频、流动字幕比比皆是。人们交流的信息不再满足于全是文字信息,也未必都是全篇的文字形式。所以在社会情境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方式,我们不仅能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能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几大技能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译是表达性技能。这些技能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发展思维品质的手段和途径,而优化了“看”的技能方可与时俱进。

3.学习资源

教师要重视引导和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让网络资源真正为英语学习服务。譬如,不定期向学生推荐英文学习网站和功能,介绍英文视听资源、英文学习参考资源、英文电子语篇资源、工具资源、语言学习APP和优秀微信学习平台等,给出学习建议,设计可行活动,检查学习效果,解答学习疑问。

4.课程评价

新课标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目前更应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过程,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做好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以评助学、以评促教、教评统一。

终结性评价中,我们要研究新增加的学业质量标准。它规定了高中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三个水平程度,与之关联的学业水平考试则是衡量高中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英语学业成就,以学业水平一为主要依据。英语学科内容标准、英语学业质量标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都为英语学习评价提供了依据。

以上思考得知,落实新课标,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师需要找准改进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从碎片化知识教学转向基于主题、问题引领,整合、关联和发展的系列学习活动课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式学习,推动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促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新课标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