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研究

2019-02-21 10:20文深圳市洪湖小学高红妹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香港评价

文深圳市洪湖小学 高红妹

一、香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

1.重视共通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香港课程指引把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作为课程架构的中心,并把九项共通能力视为通过数学的学与教来培养和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与概念的工具。九项共通能力按性质可归纳为三组:基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数学能力、运用信息科技的能力;思考能力包括明辨性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及社交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课程指引也把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和关爱作为通过数学课程的实施所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

2.注重数学与信息的结合

香港的课程指引重视现代科技与数学课程的结合,把现代科技发展的元素有机地渗透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强调学习过程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通过数学运算的操作性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操作能力。

3.注重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香港小学数学教材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都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按同一阶段进行层次目标设定,把数学运算作为贯穿于数学课程的主线,重视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以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二、香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特点

1.课程设置体现自由开放

香港的课程设置比较自由和开放,香港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数学课程指引非常明确,指出课程设置包括下面六个方面:德育及公民教育:达至价值观教育;从阅读中学习:达至跨课程阅读;专题研习:达至跨学科整合及应用知识与技能和运用;信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达至自主学习;全方位学习: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电子学习:一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模式。香港教材自由开放的特点,为学习者设定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达至全人发展的目标,力求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2.教材难度分布均匀

香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和面向全体学生,教材编写遵循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扩充知识点的要求,不同学习范畴的重点内容均匀分布于各学段,并在相应知识模块中留足了补充拓展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实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

三、香港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特点

香港《数学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明确规定了“学与教”的原则与取向,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起到了规范指引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自主学习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香港的课程实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及时得到强化和反馈。几乎每节数学课教师都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创造师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师生的碰撞中得到发展,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扮演课程体验的“引领者”角色,在互动探究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提倡数学“跨课程阅读”

香港重视数学阅读,学校推行并倡导数学课程的“跨课程阅读”,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数学阅读中运用语文学科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香港课程指引明确了数学阅读的策略:善用图书馆的资源、提供电子阅读材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阅读材料、制作阅读记录表、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多元化的家庭作业形式

家庭作业是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学的有效方式。一是教师弹性布置作业,题型体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学生自主、灵活、有选择地完成;二是作业具有选择性,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想挑战的题目完成,在完成题目过程中找到学习信心,激发挑战的欲望。

4.STEM落实到数学学科

STEM是一种面向真实问题的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创造过程。香港课程指引非常重视STEM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注重挖掘数学课程有关STEM相关教学的元素。学校也重视STEM教育资源的建设和课程开发,并形成了跨学科领域教师共同参与协作,形了基于STEM 教师团队,香港教育局持续举办针对教师的STEM教育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及研讨会以培养优秀师资,构建了常态化STEM课程等。

四、香港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特点

香港《数学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注重进展性评估,评价的目标指向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测验结果主要用于诊断及改善学与教,强调评价过程记录和报告,倡导跨学科的评估。

1.价值取向指向学与教的改善

香港课程指引把课程评价定位为“通过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表现,向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及其他持份者提供反馈”。根据这样的定位,确定了课程评价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所采用的学与教策略的效能,从而给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三是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表现,从而与教师紧密联系;四是为子女提供适切的辅助,帮助他们学习。课程指引明确指出,数学评估应配合课程宗旨及目标,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解决数学问题时所用的技巧以及在思考能力、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方面的发展。数学课程评估的目的指向“促进和改善学与教”。

2.评价构架着重进展性评估

总结性评价和进展性评价是香港课程评价的两种基本取向。总结性评估旨在对学习表现和进度进行全面和综合的描述,进展性评估旨在诊断学生在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反馈,并检视教学策略的成效。香港课程指引明确指出,评价架构着重于进展性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终极目的,把评价融入学与教的活动之中,学生利用课业和所得的反馈提升自身的学习。

3.评价方式以诊断反馈为主

香港校内评价的功能在于反馈前面知识学习的进展状况,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反思和改善,并巩固所学知识。尽管校内评估也存在测验、考试成绩评定和等级评价,但更强调过程记录和评价报告,采取质性描述的语言书写评语,把依赖等级和分数的评价方式降低到最小程度。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杜绝学生或家长为分数而学习。鼓励教师做进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并调整学习策略。

五、若干启示

1.重视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

数学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猜想、验证、推理等能力的重要思考模式,一个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一种智力的锻炼,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必要能力,面向未来,我们既要回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更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能力外,我们还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充实数学基本素养的内涵;适时引入信息素养,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要重视批判性思维、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跨学科的通用素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具个性发展、能够终生不断提升自身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的能力。

2.用STEM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要挖掘小学数学中含STEAM元素的课程内容,以探究学习方式进一步整合科学、信息和数学等学科学习的相关元素,提高学生综合与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和制作橡皮筋动力车。学生为了提升车子速度,需要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能量转换问题。这种真实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一起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

未来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行业的工作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世界越来越数学化、数量化。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概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太抽象、离生活太远,不好理解。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转化为看得见的、具体的图像。比如,小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用一个小数代表小红的身高,引导学生用编程代码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位置,屏幕上的小红的身高就会随着小数数值大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鲜活的图形,印到脑海里,让学生真切感受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让学生获取到最大限度的学习。信息技术让数学学习变得具体现实,变得生动有趣。【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批准号:BHA150120))】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香港评价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香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