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发现”到“语言发现”

2019-02-21 10:20文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甘泉小学李佩玲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徒生语言表达童话

文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甘泉小学 李佩玲

部编三年级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导读语除了引导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要沿着“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其表达特点——学会创编童话”这一教学路线,引导学生进行整合的联结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中得意得言得法,感受童话的意趣,丰富想象的思维,获得童话创作的基本方法。

一、在单元课文的联结阅读中,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两点,阅读理解方面是要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试着编童话,写童话。要达成这一目标,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把四篇童话故事联结起来比照阅读,通过比较,辨别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体会、综合,对童话故事形成一个较深刻的认识过程。这种联结阅读,既可以是相似性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区别性的比较阅读。比如同样是着重语言描写,把《去年的树》和《在牛肚子里旅行》进行比较,两个故事是怎样描写对话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读对话,从中发现语言上的特点,在饶有趣味的演读中不断加深童话中的对话这种表达形式的感受。也可以把《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看看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不同。抓住角色的言行心理,在朗读和表演中感受典型的语言,在多元化的联结阅读中学会比较、辨析,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童话拟人化的表达特点,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规律。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联结,深化童话特点的认识

部编教材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课外阅读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专题引入课堂,这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的举措。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以及快乐读书吧也围绕阅读童话,交流阅读体会展开。从课内到课外,不仅仅是阅读容量的扩大,还关乎阅读思维模式的建构和成熟,以及阅读品质的提升。要实现课外阅读品质的提升,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就需要教师有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联结或重组上进行整体的规划。

比如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可以引入作者新美南吉的其它儿童作品,体会作者写作上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的写作风格。“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是从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教师要结合交流平台,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与交流,让孩子们在深入的阅读中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加深对童话特点的感受。在导读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安徒生童话故事片段或呈现故事插图,让学生猜故事名,然后引出故事来自于《安徒生童话》一书,接着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让学生说说曾经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取某些喜欢的片段在班上朗读。这样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欣赏等方式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欲望。

三、从阅读理解联结语言表达,实现习作方法的迁移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提出了关于表达方面的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三年级上册还专门编排了习作单元,可见部编教材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重视。这告诉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重视和停留在阅读理解这个层面,还要树立“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意识。每篇选文都是学习语言表达的范本,阅读教学要从阅读理解联结语言表达,实现习作方法的迁移。

在进行《我来编童话》习作指导时,我以“童话特点我知道”为导入,让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童话的片段,以《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进行比照朗读,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树的变化是在鸟儿一次次的追问中写出来的,这个童话故事注重的是语言的描写,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丰富角色形象。《那一定会很好》描写种子的变化是在它一次次的想法中实现的,这个故事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是通过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丰富角色形象的。通过本单元的童话故事语言范本得出语言表达范式,实现单元教学的前后勾连,从阅读理解联结语言表达,为学生接下来创编童话提供了语言范式。无论是单元课文的联结阅读还是课外的联结阅读,最终都将指向言语表达的写,或者发现写的规律,或者运用写的技巧,或者训练写的能力。

联结阅读围绕部编教材单元提出的“阅读和表达”这两个重点,通过连贯、系统、整合的阅读,在广阔的阅读背景下,走向语文学习的深度融合,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实现从“阅读发现”到“语言发现”,集中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话题的小学语文联结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4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安徒生语言表达童话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镇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午夜童话镇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