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个性化游戏 让学生爱学数学

2019-02-21 10:20文深圳市宝安区安乐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乐学数形新课标

文深圳市宝安区安乐小学 白 灵

著有十余部数学科普读物的西奥尼·帕帕斯曾说过:“逻辑、娱乐和游戏为数学三剑客。”可见数学游戏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是将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以游戏模式进行展现,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更加喜爱数学。好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动手、动脑,多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营造游戏氛围,调动愿学态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游戏有极强的趣味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活跃思维。为了充分的调动班里的同学积极参与,我为“数学节”系列游戏活动设计了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数学节徽”,小组间互相分享、介绍、票选出我最喜爱的作品进行颁奖,并组织邻班学生前来参观。在振奋的小组口号、同学们的分享和老师的鼓励声中,“数学节”系列游戏活动拉开了帷幕。

三年级是从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的过渡关键期,新课标对此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在三年级开始出现波动,有些学生开始出现畏难情绪的苗头。此次设计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个性展现为后续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从开始的“不敢玩、不会玩”到“我愿玩、愿学”的过渡。

二、创设愉悦情境,搭建乐学平台

1.和谐师生关系,夯实乐学基础

逐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三点:(1)尊重,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2)信任: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担心”为“关心”;(3)接纳:了解并接纳学生的观点和信念,与他们积极共鸣。

2.注重个性鼓励,激活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作出相应反馈,而数学游戏正好能够提供一个弥补的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励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宝贵的经验”。在游戏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具体鼓励,实现评价重点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的转变,在游戏过程当中,倾向于关注参与游戏的态度、主体性和创造性等方面,比如“你的专注真让人刮目相看”“你的这个见解真有数学思想”等评价语言,设立“数学创意奖”“专注奖”“团结协作奖”等奖项。同时,这样的评价体系,也能让学生树立起全面的评价观: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轻松氛围中,感受到真诚的承认与肯定,能用积极的眼光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于学习数学的抵触畏难情绪自然就减少了。

三、丰富游戏类型,培养会学技巧

1.角色转换,自主评价

新课标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必须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参与感,在“巧算24点”“速算达人”“听写PK赛”以及“我最喜爱的数学家”等游戏中都让学生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做监考、做评委。在参赛者与评价者的角色互换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自主评价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更清晰的游戏目的中不断强化数学知识与技能。

2.数形结合,自主表达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华罗庚的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够“以形助数”。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出现数形分离的情况,尤其在运算方面,往往机械的掌握了运算的方法,而对其中的算理一知半解。为此,我设计了“解密数学语言”的游戏,加强学生“数”与“形”的理解和转换,比如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中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周长中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等,训练学生看图说话、自主表达。

3.数学故事,自主创意

为了深入挖掘课本情境,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我设计了“演数学故事”“改数学故事”“编数学故事”的层层递进的系列游戏,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书中的数学故事表演出来,然后对这个数学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最后能根据所学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编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经历了从机械重复、模仿改编到最终的自主创意,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整合和内化。

在个性化的数学游戏中,学生有了想学的意识、乐学的体验,会学的技巧,就会在不断的正强化中获得真实成就感和坚定的自信心。个性化数学游戏,让数学“活”起来,让学生爱学数学。

猜你喜欢
乐学数形新课标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数形结合百般好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