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消费升级下的基建发展新趋势

2019-02-21 02:29程芳
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小镇养老

程芳

2018年以来,国家宏观层面金融去杠杆以及P2P跑路等问题,对私募基金行业的影响非常大。笔者之前有过23年农商银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农村信用社)的从业经历,对当时的城市信用社倒闭潮和跑路潮非常了解。2018年集中爆发的P2P跑路潮和私募基金倒闭潮,与当年的城商行倒闭潮非常相似。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金融行业的信心,从而影响到很多行业内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主要从投资角度,谈谈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方向和新趋势,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宏观经济挑战要求新型

城镇化的基建发展,以补短板、促平衡

过去30年,投资、出口和消费此消彼长,阶段性地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但近年来,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叠加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升级、去杠杆压力陡增等,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的状态。

出口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出口对GDP贡献率非常大,但近年来,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出口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碍。虽然服务出口2018年有所增加,抵冲了商品出口的下降,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但是不能改变一个现实就是出口受阻。

消費方面,目前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消费还停留在购房的消费层面,居民杠杆率达到50%,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三代人为了买房孜孜不倦地还贷,大大挤占了居民消费中其他更加有品质生活、更加日常、更有效率的消费,很难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方面,包括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1998年住宅商品化之后催生了房地产行业,也拉动了GDP的增长,对GDP产生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不足以靠房地产行业持续推动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房地产投资只会带来房地产的泡沫,所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向高质量发展,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必须要有一个较长的培育周期。2008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寻求这样的转型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能否扛起拉动GDP增长的大旗,还有待考量。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央政府或将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集中精力办大事,催生了大城市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带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形成了城市化高速发展,一度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单位基建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已由2004年的9.30降至2017年的4.69。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到饱和状态,它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因此我们要寻求的基础设施投资要从城市化到新型城镇化再到最后的城乡一体化,这条路也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经历的路程。

2018年,德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7%,英国和美国的城镇化率在83%左右,日本的城镇化率高达92%,而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59%。发达国家都经历了经济低谷和经济转型的过程。笔者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避免硬着陆,而“软着陆”所依靠的一个方式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在新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西部地区又是补短板的重点。因此,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现在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因为在这之前推动的一些无效的基础投资只会增加政府债务或者隐性债务,在拉动GDP的同时也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础建设投资增速降至2018年最低的3.3%。因此,新时期的基建投资要区别于原先依赖于政府负债的投资模式,这就需要民营资本的大力参与。

消费升级带动康养、旅游、文化教育

产业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消费角度来讲,发展不是建高楼搞房产消费,而是解决文化旅游教育和康养问题,从而提升消费能力。我国社会进入了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情况下消费需求提升的时代。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约有6亿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需求从原来要有住,变成现在住得好,从过去吃得饱变成吃得好,要有好的食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这就是未来新型城镇化概念下的乡村振兴。

养老产业是真正的颐养天年,讲究外出旅游,讲究银发一族的消费。老有所依是我们天然的诉求,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养老服务整体供给能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健康医疗产业方面,前段时间《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说明了我国健康医疗产业存在的问题——“病不起”,更是说明我国在健康医疗产业投资和建设方面的薄弱。

近年来,政府多次出台鼓励养老和医疗产业政策。比如,2016年颁布《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这一年更是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表示“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

教育产业方面,我们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包括职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乃至国学培训等。因为现在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对传统制造产业进行升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价值势在必行。另外,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回归和提高,通过教育让孩子乃至成人“读书明理”“学会做人”“修养心性”。

特色小镇是实现乡村振兴、

消费升级、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实现“新型城镇化概念下的乡村振兴”最好的产品形态就是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是一个融合旅游、康养、教育等产业的良好载体,是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虽然现在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百镇一面、千镇一面,但这不是真正的特色小镇,而是要“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是依靠当地禀赋优势、服务于更大范围消费群体的特色产业,以及依靠产业支撑的小镇,真正对当地发展起到支撑推动作用。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是投资运营加上投资总承包概念下“基础设施+特色小镇”模式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同时经营项目可以产生可持续的经营收入,用可持续的经营收入和税收覆盖前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当然不足的部分由财政缺口性补助,这样缺口性补助加经营性收入和税收覆盖投资才是有效的,这就是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康养特色小镇的投资思路的原因。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小镇养老
安安静静小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CK小镇”的美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熊的小镇
养生不是养老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