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总目录

2019-02-22 12:07
关键词:探析研究

本刊特稿

新中国的七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卫兴华,赵海虹(4·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建构理路 张晋宏,李景平(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维论析 周 鑫(1·7)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孙兴昌(1·13)

新时代党内法规的传播策略 禹竹蕊(2·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刘纯明,李光明(2·7)

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三重维度 张 戈(2·12)

习近平党员干部读书学习观论析 谢忠强,袁随芳(3·1)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 王 蓉(3·6)

垦荒精神的伦理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陈昌兴(3·11)

从价值论视角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永续发展观 方世南(4·6)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时代意涵及其对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导 颜 军,郑梦环(4·1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论述及其鲜明特征 史小宁(4·18)

中国制度与公正的实现 田海平(6·23)

中国梦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邸敏学(6·29)

论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 君(6·3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论

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周新城(5·1)

《新青年》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张 多(5·7)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丁 云,樊宸余(5·14)

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

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白永秀,刘 盼(6·1)

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由数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许 珂(6·7)

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变阶段研究 周文慧(6·11)

新中国扶贫70年:扶贫方式的阶段性转变 陈 煦(6·15)

新中国70年城乡差距变化的三个阶段 宋丽婷(6·19)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观视域下的儒学义利之辨 李军时(3·17)

革命精神在引动社会革命中的价值意蕴——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视角 冯思淇(1·39)

马克思的初心与时代意义 庄瑞峰(1·45)

马克思遭遇物化:空间生产对资本批判的逻辑僭越 熊小果(2·36)

自我所有权的问题与启示——评G.A.科恩对马克思主义自我所有权的批判 于 萍(2·4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析——基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 武星星,胡春林(4·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历程探析 朱妤婷(6·55)

哲学研究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当代启示 卢文忠(3·34)

复数性生存与对虚无的克服 庞 楠,叶 颖(3·40)

对批判理性的批判——反思18世纪法国的启蒙理性 宋清华,唐永博(4·38)

牟宗三《历史哲学》的文化生命探源 袁永飞(4·44)

论自然的系统价值——兼评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自然价值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王继创(4·52)

中华民族“四个伟大”精神源头视点下的孟子精神 刘歆立,袁 哲(3·23)

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 任剑涛(5·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职业共识与差异——基于三次全国大调查的追踪研究 牛俊美,杨振动(5·26)

文明转型期的哲学智慧与新时代优良精神生活之理念根基 袁祖社(6·41)

如何把握外延庞杂的文化 韩东屏(6·48)

政治学研究

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重读张君劢之《明日之中国文化》 崔中良(1·50)

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中组织振兴的逻辑与路径探析——基于恩施“尖刀班”创新模式调查的启示 高佳红(2·30)

空间现代性问题考察——基于“中国式”空间的特殊语境 耿芳兵(2·42)

中国古代两种向度监督形式的评析及启示 于学强(3·45)

人大制度下的合宪性审查路径探析 霍亚苹(3·51)

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重逻辑 王丽娟(4·57)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程序性成效解读——以2015—2018年核心期刊关于基层协商民主案例分析为视角 张 霞(4·63)

全球分配正义原则抑或援助义务——如何构建一种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秩序 漆程成(4·68)

“安全化”还是“安全议程化” 刘跃进(5·40)

基于及物系统的中国国家形象“他塑”批评性分析解读——以美国官方文件涉华话语为例 康俊英(5·45)

经济研究

战略交汇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焦点问题及重点突破方向 牛胜强(3·58)

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效应 郭 名,王文姣,强光昊(3·65)

防御经济危机的中国方略探析 蔡景庆(4·24)

基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功能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武文风,尹 璐,张崇康(4·32)

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的逻辑演进与高质量转型发展 胡晶晶(4·107)

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 姚战琪(5·34)

法学研究

论司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司法的关系 王 群(1·55)

规范化量刑方法之反思与重构 徐宗胜(1·60)

论邮政监管派出机构的法律地位 吴凌畅(2·54)

论上海法租界第二特区法院的现代化司法 崔雅琼(2·59)

“互联网+”司法公开路径解析 林 坤(3·72)

司法责任制下的法官问责标准:制度、评价与借鉴 马 骏(3·78)

《民法总则》的公因式元素与民法典分则各编草案 许中缘(6·61)

社会学研究

发达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及启示 吕世辰,许团结(2·17)

何去何从:分享经济冲击下的公共服务供给转变——基于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退出的分析 郑 军,王茂福(2·23)

论法律调整理论的时代流变 贾建军(5·52)

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治理法治化思考 张慧玲(5·58)

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与相关话题 彭兆荣(6·73)

组织依托和权益保障:农民工工会的现实作用及发展方向 郭道久 王 娇(6·79)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治理能力到全景治理能力 邵 娜(6·86)

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政治认同:生成、效应与建构 陶蕴芳(6·94)

全面二孩背景下城乡生育状况比较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杨华磊,吕世辰(6·99)

文学研究

《潜夫论》引《诗》的理论建构与《诗》史价值 赵玉龙(1·67)

宋初晚唐体研究中的谬误及辩正——在学术史的视角下考察 宋皓琨(1·73)

论英国维多利亚小说中的阶级与财富 张静波(2·65)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全球化写作”——以诗人多多和严力的海外研究为参照 谢丹凌(2·71)

降丘宅土、敷下土方与九丘观念的形成 曹胜高(5·76)

论明代书牍总集的类型及其他 陈 晨(5·84)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中的秘密叙事 陈 珍(5·92)

语言学研究

晋东南方言非典型人称代词“俺孩” 关黑拽(2·109)

山西壶关南部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 李 晰(3·106)

地名读音专题研究

关于地名读音的依据及思考 乔全生(1·19)

山西解州的读音审定问题 李 蓝(1·26)

再谈“解州”应保留hài的读音 王雪樵(1·30)

“名从主人”是地名规范化的重要原则——从畖底、洪洞、解州的读音说起 任林深(1·34)

妇女与性别研究

污化与同情:明清文献所载女巫的二元特征 姚春敏(1·79)

图像转型时代女性身体的哲学困境与艺术化生存 赵卫东(1·85)

论古代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及其性别启蒙意义 孙萍萍(4·83)

口述史视野下陕西农村妇女的生育困境(1949—1980) 陈海儒,李巧宁(4·88)

美学研究

1940年代解放区诗歌的美学变革 罗振亚(5·64)

《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 郑绍楠(5·69)

历史研究

庙堂与江湖:从修省弭灾看明代士大夫的时代性格 余 焜(2·77)

两汉“以吏为师”皇权专制主义本质探析 刘 承(2·83)

重塑“忠义”:藏山文化的历史嬗变及现代转向 赵淑清(2·88)

略论郑洛在明代北部边防中的作用——以《郑襄敏公赤牍》为核心 韩 帅(3·97)

美国早期外交的“商业性”——以南部同盟棉花外交为个案的考察 赵建成(3·101)

复线的历史:金元时期平阳文化叠加中的移民因素 刘 丽,刘 佳(4·96)

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传播与少数民族国家安全意识防范 南长森(4·74)

数字影像技术在行业博物馆的应用 费宇拓(4·78)

教育研究

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郝士宏,贾秀梅(3·29)

中国农村教育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建伟,王院院(1·90)

差异补偿导向下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实现路径 董新良(1·97)

基于课堂学习研究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 章月凤(1·102)

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框架构建 史红霞,胡 虹(1·107)

致贫理论视阈下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基于国外经验的思考 赵红霞,王文凤(2·93)

课堂之美:建构一堂好课 曾文鉴(2·98)

分离与融通:学校“教”“育”“学”关系审视 田夏彪(2·103)

联系:博耶初等学校课程思想的逻辑起点 郭志明,王梓霖(3·84)

察言观色: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 张荣华(3·90)

早期儿童养育与照料社会化的政策取向与破解之道 秦金亮,陈 晨(5·97)

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指向与实现路径 陈艳飞,王 芳(5·102)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兼论英语专业质量国家标准 李 楠(5·107)

封闭与开放的新闻教育——基于新闻写作课程改革的思考 郝建国(6·104)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 罗延财(6·109)

书评

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评韩红升教授《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

研究》 (1·封三)

在“女性”与“个性”的统一中追求性别公正——读畅引婷教授《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一书 梁景和(5·111)

辩证思维解构经济学悖论的开山之作——周扬明先生《辩证经济学:解构卅大经济学悖论》读后 张崇康(4·封三)

猜你喜欢
探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VR阅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