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耳·悦目·悦心

2019-02-25 18:29黄玲玲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墙角意象古诗词

黄玲玲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教学时如何让孩子在掌握生字词、疏通诗意、积累诗句的基础上,感悟领会古诗词中丰富的文化意蕴呢?教师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方面,在课堂中带领孩子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慢慢去感受,从押韵、对仗、意境、典故等方面进行挖掘,循序渐进渗透是另一方面。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地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濡染。

一、悦耳———和诗以吟唱,重温千年古韵

对孩子来说,学习古诗词,悦耳的声音是极为重要的。韵律乐曲的慢慢倾泄比所有技巧精湛的说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个声音可以是课堂里常见的朗诵,可以是用现代旋律重新演绎的新学堂唱诗,更可以是吟诵。吟诵中包含了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这些意义也是附着诗文一起流传的。古人的心态、情态、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当我们教孩子用中正平和的声音去吟诵时,就是用流传千年的曲调将他们的心与古人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与古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共振。

有老师教学《敕勒川》这首北朝民歌时,在孩子们会读这首诗之后,没有急着讲解,而是带着孩子们依字行腔进行吟诵,几次练习下来,孩子们课堂上呈现出以下感受:“老师,我觉得那里的风很快乐。他们可以在敕勒川上开心地奔跑,从草原的这头一直跑到最那头。可以快快地跑,也可以慢慢地跑,还可以边跑边和牛呀、羊呀做游戏呢!”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那里的草很舒服。我可以躺在软软的草上看蓝蓝的天,看白白的云,看牛羊吃草,看蜻蜓和蝴蝶飞。草上肯定还会有蚂蚱跳,草底下还会有小蚯蚓爬呢!”还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草原真的很大呢!骑在马背上,几天几夜也走不到草原的尽头吧!”

有老师教学《渔歌子》时在课中引入吟诵,让孩子闭着眼睛边听老师吟诵边想象画面,四年级的孩子们说仿佛看见了“云雾缭绕的西塞山上繁花热烈似锦”,“山间白鹭悠闲起舞”,“山前有人穿着蓑衣,带着斗笠在垂钓”……听到了“流水在叮叮咚咚地流”,“鳜鱼跳出水面发出‘哗———哗———的声音”,“垂钓者在斜风细雨中怡然自得地歌唱”……

教学古诗的时候,引入吟诵或吟唱,寓教于乐,不仅对孩子理解古诗词、培养创造力非常有好处,对孩子个性的培养、记忆古诗词等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我们带着孩子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轻或重、或缓或急地吟诵时,平仄、节奏、押韵、对偶、互文……音韵之美、形式之美、结构之美都会从声音中流淌出来,从文字里跳脱出来。

二、悦目———披文入情境,体悟审美文化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

教学古诗时,我们要引导孩子顺着文辞,将诗人创造的形象一一发掘,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出愉悦自己身心的画面。这是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到的“以画解诗”。因为小孩子对于图画、色彩的感知是很强烈的,图画能够帮助孩子理解,鲜艳的色彩能够帮助他们加深记忆,通过观察图画、想象图画,孩子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与理解。

有位老师在给一年级孩子讲《春晓》时,在授课的后面部分设置了这些环节:首先问———学完这首古诗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在孩子們充分交流后提供一系列用黑白墨线勾勒出来的具体形象,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拼成一幅画。孩子们拼出的图画各有特色:

有的是一夜香甜春眠后的诗人在临窗远眺,有的是轻闭双目的诗人躺在床上小憩,有的是坐在书桌边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春雨吟哦……人物形象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除此之外,画中还出现了以下元素:刚跳上山坡的暖暖旭日、在枝头鸣叫的小鸟、承受风雨后还带着露珠的各种花卉、满地缤纷的花瓣……

在感受到这些赏心悦目的形象的基础上,老师告诉孩子这就是春天到来的感觉,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给这些形象所构成的画面着上各种颜色,配上种种声音,想象诗人的表情等。

在教学的最后,这首诗中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等都被孩子们慢慢地捕捉到,从而达到进一步体悟诗中画面美的目的。这个“以画解诗”的过程是唤醒感觉的过程,是意会的过程,更是激活诗意的过程。

还有位老师教学王安石的《梅》时,也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构建属于他们的情境空间,一个关于墙角的情境空间。首先让孩子想象出冬天里的一个墙角,然后构建墙角的颜色———有可能下了雪,墙角正好堆满了雪,那就是白色的。那墙角有什么呢?有几枝梅花。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呢?有可能也是白色的吧。那白色的墙角堆满了白雪又开着白色的花,怎么分辨花和雪呢?因为梅花是有香味的,所以能把雪和梅分开。这就是一种情境空间的想象,一种蕴涵着优美意象的意境构建。

汉诗文除了是字义与音义的结合外,还讲究言外之意,即意象、典故等。在中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慢慢向孩子们渗透这种全民族共同的意象系统。这样就能较容易地感受诗词的生命和温度,对古诗词的整体性和生命性有一种深层次的体悟,对诗人情感的脉搏有跨越时空的感应,有助于领略、继承和发扬诗人的审美文化。

有老师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就巧妙地渗透了对意象的感悟———春天的西塞山应该是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为什么作者在这里只说“桃花”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深思,从而引导孩子逐渐感受到桃花既是春天的代言人,还承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李白的《山中问答》中“桃花”的意象,是“美好”的代名词,并在这里寄托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悦心———以诗文化人,润育塑造精神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们的诗词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根,有我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文化。在教学古诗词时,不但要注意积累典型语文材料,还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帮助他们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润育其精神,塑造其人格,培育其高尚的人文精神。

如有老师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巧妙加入了背景知识介绍,除了让孩子对诗意、诗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外,还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有共鸣。在教学最后对比学习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孩子们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印象极其深刻,纷纷表示了对杜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的由衷敬佩。

同理,我们在教学苏轼的诗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们,苏轼不仅有豪放、阔达的一面,更有柔情、细腻的一面;还可以告诉孩子们苏轼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就是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诗人,却在他最苦难的岁月为我们吟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世佳作,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乐观豁达、笑对苦难的人生典范。

在古诗教学上,老师要站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用中国博大的古典文化做支撑,通过对文本的融合和与文本的对话,直指文化意蕴,带领学生和诗以吟唱、披文入情境,达到以诗文化人的目的,让学生的耳、目、心在丰富的文化中得到浸润,并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里,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浸染学生的灵魂,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金鹰小学)

猜你喜欢
墙角意象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来自林间的风
墙角
墙角蘑菇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