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19-03-01 09:33
南风窗 2019年5期
关键词:岔路江津考研

偶遇这篇文章,居然是写我的真正故乡—曾经生活的地方重庆江津德感。长江岸边即是码头,叫通泰门码头。我小时候,码头还有客轮,5分钱1张票,即发即走,有中渡和德感兩个方向。码头这边是江津城,而在对面,是一望郁郁青葱的山,数十个小镇乡村零散地落在山中,或是山后更远的地方……小时候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可惜能力不够。这个作者一定是我的老乡, 看了这篇文章,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和想念。感谢作者说出了我的心声。

—Amy江燕(读2019年第4期《比路更远》)

如果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该不该考研,去读一下电影《无问西东》里梅教授的台词: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噼里啪啦火(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当家人问我为什么要考研时,我哑口无言》)

有一个哲学辩题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一直十分贴切:路的正前方绑了五个人,如果直开过去就会把五个人压死,唯一避免压死他们的方法是走岔路,但是岔路上也绑了一个人,请问你是司机会如何选择?子路也向孔子问过类似的问题,孔子回答说这是强盗逻辑,君子拒绝回答这种道德绑架问题。但是不预则废,对这种类似问题的回避正是在真正面对问题时群体手足无措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电影和原著的主线是一致的,那就是强迫人们思考这个问题,审视自身道德观,并对道德的存在意义做出正面回答。

—葛华志(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刚刚〈流浪地球〉票房38亿!我们能一直保持理性吗?》)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穷,和奶奶住一间屋子,晚上睡得早,睡不着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们讲队上有哪些老年人,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年龄最大的是谁,依次排列。今年一家人在火炉旁,奶奶说队上的老人越来越少了,看着病床上躺着的爷爷(88岁),说接下来该我们了。这就是生活吧,生老病死,世间法则。

—努力向前跑的杜大正同学(读2019年第4期《配角的“胜利”》)

猜你喜欢
岔路江津考研
那一次,我站在岔路口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岔路与选择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