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民十年寻亲记

2019-03-04 03:24
中国民政 2019年1期
关键词:回龙永春广元

2018年12月,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工作人员护送吴永春(前)回家

“四川地震的时候我在外面打工,后来就和家人联系不上了。”

“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他们对我很好,像家一样。”

“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哥哥姐姐。”

“在这里好好生活,要有信心,工作人员会努力帮你找家。”

2018年9月,民政部长黄树贤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调研,经过甄别访谈室时,一名受助人员正在接受心理疏导,于是俩人有了以上一番对话。

他曾流落街头,历经生活波折,还要承受家人离散生死未卜之苦。他能找到亲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吗?他能自食其力,回归安稳踏实的生活吗?

十年生死两茫茫

5月的午后,乍暖还寒的新疆此刻是暖的:太阳是暖的,云也是暖的。棉种已露出嫩绿的小苗,查苗补种、助苗出土……他抬头直了直腰,再过几个月,千里田野将是满眼云朵白,依旧是暖的。

他的故乡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广元,潺潺南河水宛如青绿的玉带,翠绿的峡谷中点缀着浅紫色的格桑花,已然有了初夏的浪漫。

14时28分,平静河面瞬间起了浪花,翠绿变成棕色的石块倾斜而下,半山腰的房子抖动着坍塌了,那里是他的家……这天是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广元市七个县区全部成为重灾区,4850人罹难。

此刻,新疆的棉田里,他依旧弯着腰工作。多日之后,他才知道家乡发生了地震,“家里怎么样了?”他心急如焚,想回家看看却囊中羞涩,只能默默地为家人祈祷。想打电话问问,无奈老家穷没装电话。

他20多岁开始外出打工,心智不太健全,没怎么上过学,拿不到应得的工钱,就只能拾荒糊口。边打工边流浪,是他生活的常态,2017年从新疆跟车到了上海。此刻他正病着,睡在闵行中春路一间废弃小屋里。

时代洪流滔滔向前,他就像陷入泥里的石子凝滞,能否有一双眼看到他、一双手扶起他,按下他人生的重启键——找到家人,安稳度日。

2017年10月18日,民警巡逻时在那间小屋发现了他,面容枯槁,骨瘦如柴。他说自己是四川人,叫许志华,拾荒乞讨为生,既无身份证,也无随身物品。民警立即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肺结核,当即住院治疗。

3个月痊愈后,2018年初他被转至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当时,他身体仍然比较虚弱,经常咳嗽,站里马上联系医院让他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两个多月再回来时,他像换了一个人,脸色红润,身体也恢复过来了。可平时,他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似乎藏着很多心事。

众里寻他千百度

2018年中秋节,他远远坐在台下,看着两个家庭走上台去。当天,二站邀请了两个寻亲成功的受助人员和他们的家人来联欢。他们分别与家人失去联系5年、10年,而现在正其乐融融。家人生死未卜,失去联系10年,他的眼睛有些湿润。这个细节被旁边的甄别科副科长祁巍看在眼里。

二站的受助人员大多是残障人士,而他情况相对较好,之前甄别科的工作人员与他交流,他提供的信息比较模糊:许志华,四川广元人。但问及细节问题,什么乡什么村什么组、属什么时,他都说记不清。“我们判定他背后一定有隐藏的故事,提供的资料不完全真实。”祁巍工作十几年,甄别经验丰富。

“在工作中,我们倡导四心工作法,待人诚心、工作细心、甄别用心、奉献爱心,为受助人员找到家是我们的最高目标。”二站站长唐美萍说。对于许志华的情况,她特别关注,提出一方面是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在他生病期间给予全方位的医疗救助和生活照料;另一方面安排社工科工作人员带着他参加康复训练以及站里组织的活动。“参加康复训练,有个健康的身体,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在互动中与他交流谈心,感化他,建立互信关系,消除回归社会的顾虑。”

和他接触一段时间后,社工科负责人何元慜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必然会感化他,因为他是一个良善之人。聊到流浪生活时,他说过一句话:“我有手有脚,宁愿睡在桥底下,也不偷不抢。”

中秋时寻亲成功家庭的到来,犹如催化剂,让他彻底放下心防。祁巍趁热打铁,马上和他谈心。他说自己叫吴永春(化名),汶川地震后与家人失联,只记得家是广元,但说不清具体在哪。长期流浪,让他脱离正常社会生活,时间感空间感钝化,记忆也愈加模糊,这在寻亲甄别中常常遇到。

为了帮他恢复记忆,甄别人员一次次和他谈话,渐渐地,他说出了“回龙村”。但广元有6个回龙村,工作人员边联系这些村子,边继续和他交流:家附近有什么景色,经常吃什么东西……一段时日,他给出了“山上”两个字,范围进一步缩小:利州区宝轮镇回龙村。把他的照片发给当地公安局,查无此人;又联系到镇里、村里、组里……利州区宝轮镇回龙村第五组组长吴兴能,听说有人打电话找他,电话拨过去,是二站甄别科,照片发过来,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吴永春。吴兴能曾和吴永春是邻居,又找到他的姐姐再次确认,没错!

听到这个消息,甄别人员既高兴又克制,高兴的是寻亲有了重大进展,克制是因为实地访查后很可能发现文不对题。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得走一趟。

2018年9月,黄树贤部长(中)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调研时,鼓励吴永春要有信心,工作人员会努力帮他找到家

近乡情怯解烦忧

2018年12月4日早上7点多,吴永春坐上了G1974,目的地四川广元,这段9个多小时的行程他整整等了10年。

与他同行的还有祁巍、何元慜等4名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成员。带领受助人员到记忆中的家乡实地走访,寻找更多线索,成功寻亲,二站成立了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这是二站在常规甄别之外的一项创新。突击队由35周岁以下青年人组成,2017年成立至今进行了28次跨省行动,为21人成功找到了家。

一路上,曾经沉浸在找到家喜悦中的吴永春像变了一个人,一言不发,粒米未进。地震把他的家毁了,当地如果核查不到他的信息,不能证明他的身份,他将何去何从?回家乡后还有没有自己的房子,有没有生活来源?

工作人员看出了他的心思,轮番和他谈心。“如果当地无法证明你的身份,我们带你回去。”“到了家有什么困难,我们会一定会帮你解决了再走。”“不要忧虑,重拾生活的信心,有党和政府的关爱,不会让你生活没有依靠。”……“我们不光要帮他们找家,还要让他们在家的生活有保障。帮助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祁巍说,对寻亲成功的受助人员进行回访,已经列入2019年的工作计划。

抵达广元后,工作人员带着他一起吃火锅,看南河。吃着家乡风味的吴永春开始松弛下来,他端起饮料说着家乡话告诉他们当地的吃法:蒜泥香菜、酱料浇几勺火锅里的红油,这叫加老油;让这几个口味清淡的上海人招架不住。

第二天早晨,车行至回龙村,一下车,出来迎接的吴兴能一把抱住了吴永春。踏入村委会大门,姐姐、姐夫,曾经还是个孩子的外甥女都当妈妈了,而父母和哥哥已经在地震中离世了,吴永春泪流满面,和姐姐紧紧地抱在一起。

但姐姐家情况并不好,姐夫得了癌症,姐姐只能在家照顾他,没有经济收入,两个外甥女一个出嫁了,一个在外打工。二站工作人员得知后与宝轮镇副镇长颜丙露、回龙村村支书余姚弟商量吴永春以后的生活,他们承诺:一定会安排好吴永春的生活。

前几天,余姚弟告诉记者:吴永春在村里当了保洁员,也办了“五保”村里还打算给他建两间房,再搞个捐赠大会,让他过个和美的春节。

2019年1月14日,祁巍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吴永春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对常人来说,这或许只是证件但对吴永春而言,这就是他的根,从此不再是飘萍。

找家,不仅仅是找到家人,更是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吴永春的生日是2月5日,2019己亥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于他,不仅是新春,更是新生!

猜你喜欢
回龙永春广元
从太空俯瞰地球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闻着茶香去旅行
刘曦林作品
铸国魂(新韵)
“风城”广元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