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初中生App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对北上广三地初中生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调查

2019-03-08 06:22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设备英语

罗 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北京100088)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校正在营造以智慧校园、未来学校为蓝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1],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尽管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过程中并未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益尚未充分发挥[2]。与此同时,校外在线教育市场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3],2018年我国K12在线教育市场用户规模达1968.9万人,使用在线教育产品学习语、数、英的人数达到48.6%,个性化学习方式受到用户(学生)的青睐。其中,依托智能移动终端的App凭借其不受时空约束、交互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等优势逐渐被应用到教与学中。据统计[4],中国市场上教育类App已超过7万个。如果能将这些App充分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无疑能够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效果的改善、信息素养的提高,真正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进程。

为了解App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更为了探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本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090名初中生开展了关于《初中生使用App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调查》。

一、概念界定

App是“Application”的简称,特指各种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能实现某些特定功能的第三方应用程序[5]。英语App是指学习者为满足个人外语学习需要而采用的,诸如词典工具、翻译、口语考试、听力练习等移动应用服务[5]。

在何舒曼[6]对英语App分类的基础上并结合市场调研结果,本研究将英语App分为以下7种类型,具体情况见表 1。

二、研究过程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初中生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整体情况如何?②初中生最常使用的英语App有哪些?具体使用情况如何?③初中生是否喜欢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④影响初中生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表1 英语App分类情况

2.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①受访人基本信息,包括地域、性别、年级、英语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②问卷主干题目,从初中生对英语App的使用现状、影响因素、改进建议、态度意愿四个方面了解初中生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情况,共计27个问题。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每个城市选择3所中学,每所中学选择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选择1个普通班和1个特色班或实验班。

3.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82份,有效问卷共计1090份,回收率85%。

4.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1090份有效问卷,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问卷分别占总数的34.3%、27.9%和37.8%;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占总数的57.5%和42.5%;男生、女生分别占总数的51.1%和48.9%;特色班或实验班学生占总数的37.0%,普通班学生占总数的63.0%;拥有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学生占总数的87.9%;41.4%的学生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的最主要用途是辅助学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已普遍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但App在学校课堂中的使用还未普及

调查结果显示,79.2%的学生在近一年内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65%的学生经常使用的英语App达到两个及以上。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近一年内经常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学生明显较多。79%的学生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时间不短于一年。76.1%的学生平均每天花在英语App上的时间为5-30分钟。尽管46.5%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英语App,且45.8%的学生表示是在学校老师的要求下使用英语App,但是只有13.3%的学生表示在学校课堂中会经常使用英语App,大部分学生通常是在家里使用。由此说明,英语App已成为初中生开展英语学习的重要补充工具,已被初中生普遍使用,但是App还未在学校课堂中普及。

2.初中生最常使用的英语App类型为工具类,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

初中生最常使用的英语App依次为工具类(比如金山词霸、百度翻译)、听说类(如英语趣配音)和综合类(如盒子鱼),分别占总数的33.2%、21.8%和20.3%,具体见图1。

52.3%的学生使用英语App是为了应付考试,34.1%的学生是为了交流。由此说明,面对学业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校课程、顺利通过考试,他们使用英语App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应付考试,因此工具类App成为他们使用最多的App。

也有部分学生意识到英语的语言工具特性,即语言的最大用途是用来交流,因此听说类App也成为初中生经常使用的App。

图1 初中生最常使用的英语App类型

3.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自学和自控能力,近一半学生每天按计划使用英语App且使用时注意力集中

调查显示,45.7%的学生会每天按计划使用英语App,24.9%的学生是在遇到困难时使用。在课后作业和课后自学环节使用英语App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53.1%和38.8%。4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使用英语App。

在使用英语App时,74.9%的学生表示注意力能够非常或者比较集中。在学生使用英语App时,弹出广告(32.6%)、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娱乐功能(27.8%)成为干扰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由此说明,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并使用合适的英语App辅助学习。此外,如果移动终端或者App能够在学生使用英语App时过滤掉广告、娱乐等功能,无疑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4.大部分初中生对英语App持肯定态度,明确表示会将App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常规方式

调查显示,51.8%的学生认为英语App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其次为时间灵活(27.3%)和可个性化定制课程(12.7%)。59.8%的学生认为英语App能够完全或者大部分达到预期效果。55.9%的学生明确表示会将App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常规方式,33.4%的学生仍处于徘徊阶段。尽管还有227名学生在近一年内没有使用过英语App,但是其中78.4%的学生表示愿意或者可尝试使用英语App。由此说明,大部分初中生对英语App持肯定态度,认为英语Ap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提高英语成绩和能力,并愿意将App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常规方式。

5.影响视力成为阻碍学生使用英语App的主要因素,学生最希望App与学校课程同步

调查显示,阻碍学生使用英语App的最主要因素为:影响视力(29.8%)、自制力不够(29.2%)、App 与学校课程不同步 (18.7%)。在对英语App的改进意见中,31.3%的学生希望英语App能够与学校课程同步,其次是增强交互功能(23.2%)和操作更简便(22%)。58.1%的学生希望英语App能够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包括课堂教学(29.2%)和课后作业(28.9%)。

由此说明,不少学生认为使用App或者移动终端会影响视力,有损身体健康,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App与学校课程不同步而放弃使用App。App与学校课程同步成为学生最希望英语App改进的方面。如果英语App能够与学校课程同步,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还能够有效减少学生花费在选择合适App上的时间,节省成本。

四、对策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步入2.0时代。英语App因其不受时空限制、资源丰富、可自定义课程等优点被初中生普遍应用于英语学习中。为了让英语App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初中生的学习,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现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政府主导、市场竞争、用户选择”的数字资源建设机制

调查显示,初中生提到的近一年内最喜欢的英语App达60多种,其中一起作业、来了网、百词斩排名前三位。这三个英语App尽管资源丰富且基本上能与学校课程同步,但是仅仅适用于课后作业或者自学环节,且均为市场提供。纵观学生提及的60多种英语App,大多数App存在着与学校课程不同步、弹出广告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教育部在 《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7],推进义务教育“人教数字教材”在不同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尽管政府一再强调数字资源建设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但现实情况是,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十分匮乏且形式简单、操作不便,基本上属于纸质教材电子化,即通过网页形式简单呈现。

与此同时,市场上在线教育发展迅猛,2018年K12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480亿元[3],且App几乎成为K12在线教育产品的“标配”。尽管产品众多、资源丰富,但是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与学校课程不同步、缺乏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和评价、收费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应构建“政府主导、市场竞争、用户选择”的数字资源建设机制,即政府定标准、建机制、搭平台、严监管,把好资源建设的“入口”和“出口”;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发数字资源,在国家搭建的资源平台上提供产品(App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形式),通过市场机制获取利润;学生和教师使用“资源券”在国家资源平台自主选择合适的产品,使用过程记录在个人“学分银行”中,成为评价学生或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2.优化移动终端功能,建立健全移动设备进校园的应用机制

调查显示,初中生已普遍拥有自己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其中41.4%的学生使用这些设备用来辅助学习,但是大多都是在家里使用。初中生在使用App开展英语学习的时候,弹出广告、设备上的娱乐功能成为干扰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NMC2014度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8],学生自带设备(BYOD,全称为 Bring Your Own Device)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手机、iPad、电子书包等移动设备逐渐被应用在学校教育中,而且自带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中小学课堂中已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拿出手机拍下教师的板书或课件、在课堂上通过移动设备接收教师发送的资料等[9]。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容易沉迷于游戏等娱乐功能。这已成为很多学校禁止学生自带设备进入校园的主要原因。如果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能够根据定位功能自动识别学生当前所在的场所,根据场所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功能。如果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识别出学生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学校,那么设备自动禁止娱乐、广告等功能。相信学生在使用这样的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就不容易被电话、娱乐游戏、广告等因素干扰,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应逐步建立健全学生携带移动设备进入校园的使用规范制度与安全性保障制度[10],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开展学习的效果。

3.鼓励教师探索基于App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明确表示会将App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常规方式,但是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英语App的使用很少发生在学习的主阵地——学校。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1],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App凭借其不受时空约束的特性、强大的交互功能、丰富的学习资源、良好的用户体验等优势逐渐受到中小学生的青睐,成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是目前App的应用还仅仅处于一种补充、拓展学校教育的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出App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应有的作用。只有教师树立了移动学习和教学变革的意识,具备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利用学科教材、现有教学平台、数字教育资源以及App等,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学习成绩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不断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将App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添加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鼓励教师开展基于App的教学模式探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App。

4.正确宣传技术的功与过,引导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调查显示,担心影响视力是阻碍初中生使用英语App的最主要因素。余胜泉等人[11]研究发现,学业负担太重而非使用电脑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木尼热·热孜等人[12]对包括“每天看电视/计算机时间”在内的15项影响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分析发现,民族、读书时看书距离、不良读写习惯、做眼保健操、每次读写时间、每天睡眠时间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使用电子设备并不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余胜泉等人[11]指出,电脑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具的辅助作用,还有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正确使用利大于弊。对于出生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来说,他们必须具备面向高科技社会的知识与技能、公民素养等。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数字公民的重要工具。因此,政府、媒体、学校、教师、家长都有责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开展学习,并科学、正确地宣传技术带来的优势和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迷信“看电脑会近视”的说法。

猜你喜欢
初中生设备英语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调试新设备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