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紫外线处理后双孢菇中维生素D2皂化工艺

2019-03-08 01:55张月沈雅萍李利利王凤玲关文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孢菇皂化液固比

张月,沈雅萍,李利利,王凤玲,关文强

(天津商业大学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

食用菌,俗称“蘑菇”,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我国对食用菌的认识利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1-2]。食用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降血压等药学功效[3-4]。双孢菇为世界范围内栽培量较大的食用菌之一,因其菇体洁白、风味独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双孢菇中大量的麦角甾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转化为VD2[5-11],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价值。VD2为VD家族的重要一员,在人体内主要起调节钙磷代谢平衡的作用。VD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软骨病等病症,且与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有重要关系[12-13]。VD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食用菌是极其稀少的天然植物性食物来源[14],可以预计,未来食用菌中的VD2将成为VD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食用菌中的VD2调控、分析及应用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VD2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皂化法[15-19]和非皂化法[20-22]。非皂化法虽然提取时间较短,但提取过程要加入二甲基亚砜等易致毒试剂作为破壁剂,危险系数较大,故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皂化法即将样品加入碱和醇进行皂化反应,使脂类转变成水溶性的皂化产物,释放出其包裹的VD2[23],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为VD2的主要提取方法。VD2的皂化工艺影响着食用菌中VD2的准确定量,因而建立可靠可行的皂化工艺尤为重要。

响应面法是一种最为常用统计学方法,利用有限次试验得到数据来建立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模型,由部分推断整体,从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24-26]。目前为止,尚未有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食用菌中VD2皂化工艺的研究报道。本文以紫外线处理后的双孢菇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优化VD2的皂化工艺,为食用菌中VD2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VD2(50-14-6),美国ChemService公司;双孢菇,天津市闽中食用菌种植基地;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水乙醇、正己烷,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用水为超纯水。

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Milli-Q水纯化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短波紫外照射装置,天津天商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短波紫外灯管天津瑞森特紫外线设备有限公司;UVX-25 紫外照度计,美国UVP公司;FD-2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RE-52A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双孢菇紫外线处理

选择品质较好、大小均一的双孢菇均匀置于紫外灯(波长254 nm)下,先将菌盖垂直向上,照射200 s,然后手动翻转,菌柄照射相同时间,照射距离20 cm,照射强度1 000 μW/cm2,计算得照射剂量为每面2.0 kJ/m2。照射完成后,将双孢菇置于-80 ℃冰箱冷冻48 h后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内,真空度约为10 Pa,冷阱温度为-80 ℃,干燥时间为60 h。将干燥后的双孢菇研磨成粉,置于-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待用。

1.2.2 VD2皂化提取工艺

准确称取双孢菇粉末1.00 g,加入4 mL抗坏血酸钠溶液(1 mol/L)作为保护剂,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钾(50%)作为皂化碱液,混合物水浴皂化后冷却至室温。将上清液加入15 mL去离子水、15 mL乙醇,用25 mL正己烷提取3次,合并有机相。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有机相旋蒸至干,残渣用2 mL甲醇溶解,过0.45 μm尼龙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VD2含量。

1.2.3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SinoChrom OD-BP(4.6×20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水;流动相比例:V(甲醇)∶V(水)=90∶10;流速: 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64 nm;进样量:10 μL。

1.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避光条件下准确称取VD2标准品10 mg,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于棕色容量瓶100 mL,该储备液浓度为100 μg/mL,-20 ℃下避光密封保存。准确吸取标准储备液0.10、0.50、1.00、2.00、4.00 mL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匀。配制成浓度为1、5、10、20、40 μg/mL的标准系列工作液,上液相色谱测定,得到峰面积(y)和浓度(x)的线性回归方程。

1.2.5 单因素实验设计

1.2.5.1 醇碱体积比

避光称取双孢菇粉末1.00 g,设置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钾(50%)的体积比为1∶1、2∶1、3∶1、4∶1、5∶1,液固比12∶1(mL∶g),皂化时间60 min,皂化温度70 ℃的条件下进行VD2的提取,考察醇碱体积比对双孢菇中VD2提取量的影响。每个处理设置3组平行实验。

1.2.5.2 液固比

避光称取双孢菇粉末1.00 g,设置液固比(mL∶g)为3∶1、6∶1、12∶1、18∶1、24∶1,在醇碱体积比为2∶1,皂化时间60 min,皂化温度70 ℃的条件下进行VD2的提取,考察皂化碱液体积对双孢菇中VD2提取量的影响。每个处理设置3组平行实验。

1.2.5.3 皂化温度

避光称取双孢菇粉末1.00 g,设置皂化温度为50、60、70、80、90 ℃,在醇碱体积比为2∶1,液固比为12∶1(mL∶g),皂化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进行VD2的提取,考察皂化温度对双孢菇中VD2提取量的影响。每个处理设置3组平行实验。

1.2.5.4 皂化时间

避光称取双孢菇粉末1.00 g,设置皂化时间为20、40、60、80、100 min,在醇碱体积比为2∶1,液固比为12∶1(mL∶g),皂化温度为70 ℃的条件下进行VD2的提取,考察皂化时间对双孢菇中VD2提取量的影响。每个处理设置3组平行实验。

1.2.6 响应面实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实验优化结果,固定醇碱体积比为2∶1,选择液固比(X1)、皂化温度(X2)、皂化时间(X3)为考察因素,以VD2的提取量为响应值(Y,μg/g),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如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VD2标准曲线与色谱图

VD2标准品及双孢菇样品色谱图如图1、图2所示,根据标准品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VD2质量浓度(x)和峰面积(y)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 702x-1 809.2,R2>0.999,线性范围1.0~40.0 μg/mL,VD2浓度和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VD2标准品色谱图Fig.1 Chromatogram of VD2

图2 双孢菇样品色谱图Fig.2 Chromatogram of white button mushroom sample

2.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2.1 醇碱体积比

如图3所示,当醇碱体积比从1∶1增加到2∶1后,VD2提取量有大幅度的增加,无水乙醇的增加使物料与皂化液混合更均匀。继续增加醇碱体积比,VD2提取量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过量无水乙醇的加入降低了KOH溶液的浓度,减少了VD2提取量,并增加了成本,故醇碱的体积比选择2∶1。

图3 醇碱体积比对VD2提取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alcohol-alkali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of VD2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2.2.2 液固比

由图4可以看出,液固比(mL∶g)在3∶1~12∶1,VD2提取量随液固比的增加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液固比为12∶1(mL∶g)时,VD2提取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再增加液固比,对VD2提取量影响不大,曲线保持平稳趋势。

图4 液固比对VD2提取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of VD2

碱液的增加使物料皂化更充分,但后续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洗去残留碱液,对VD2造成一定的损失,综合考虑,液固比选择12∶1(mL∶g)。

2.2.3 皂化温度

如图5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VD2提取量先增加后减少。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增加了VD2提取量,但当温度超过70 ℃时,由于高温破坏了VD2结构,导致提取量减少,故皂化温度选择70 ℃。

图5 皂化温度对VD2提取量的影响Fig.5 Effect of sapon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of VD2

2.2.4 皂化时间

由图6可知,皂化时间在20~60 min,皂化时间对VD2提取量影响程度较大,皂化时间的延长使皂化反应更加完全,当皂化时间达到60 min时,VD2的提取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皂化时间,VD2提取量趋于稳定,故皂化时间选择60 min。

图6 皂化时间对VD2提取量的影响Fig.6 Effect of saponification time on the extraction of VD2

2.3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液固比(X1)、皂化温度(X2)、皂化时间(X3)为自变量,VD2提取量(Y)为响应值,对双孢菇中VD2皂化反应工艺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见表2。

2.3.1 模拟方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利用统计软件Design-Expert软件对表2的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3个自变量与提取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

表2 皂化反应工艺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Table 2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for optimizing the saponification of VD2

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以检验其显著性,如表3所示。

表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各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3个因素对VD2皂化反应的影响程度:皂化温度(X2)>液固比(X1)>皂化时间(X3)。3个因素的二次项对VD2皂化反应的影响均为显著,X1X2对VD2皂化反应影响效果较显著,X1X3、X2X3对VD2皂化反应影响效果不显著。

2.3.2 响应面分析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3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直观地看出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液固比和皂化温度的交互作用对VD2的提取量影响较显著,表现为响应面坡度较陡、等高线椭圆明显。液固比和皂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VD2的提取量影响程度次之,皂化温度和皂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VD2提取量的影响不显著,表现为响应面曲面较为平滑。

图7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VD2提取量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Fig.7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for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xtraction of VD2

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得到的VD2最佳皂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为12.36∶1(mL∶g)、皂化温度为74.7 ℃、皂化时间为62.6 min,此条件下,VD2的理论提取量为8.25 μg/g。 为检验该模型所得最佳工艺参数的可行性,采用上述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考虑到实际操作,调整最佳工艺为液固比为12∶1(mL∶g)、皂化温度为75 ℃、皂化时间为63 min,3组平行实验得到VD2的平均提取量为8.13 μg/g,与理论值误差较小,证明响应面实验所得皂化工艺条件可信可行。

3 结论

由季节、地理、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的VD缺乏情况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14],不同人群的VD的每日参考摄入量范围为15~20 μg[16,27],以本文的量来计算,大约25 g紫外线处理后的新鲜食用菌即可满足需求。

以紫外线处理后的双孢菇为实验材料,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对VD2的皂化工艺进行了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为12∶1(mL∶g)、皂化温度为75 ℃、皂化时间为63 min,验证实验得到VD2的平均提取量为8.13 μg/g,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说明响应面法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合理可行,为食用菌中VD2的精准分析提供参考,从而最终为富含VD2的食用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孢菇皂化液固比
赤泥提铝尾渣酸浸提钛的试验研究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檀子中β-谷甾醇的含量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皂化反应法△
糠蜡二十八烷醇一步钙皂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不同镁盐在硫酸萃取体系下皂化P507的对比
风味双孢菇酱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Dynamics of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cks from 1949 to 2008 in Henan Province,east-central China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精细化控制提高重介旋流器分选效率的研究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