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怀揣诚挚之心为民服务
——黄冈市蔬菜产业迈入提质增效新时代

2019-03-12 01:28长江蔬菜杂志社杜佳晨
长江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黄冈市基地

长江蔬菜杂志社 杜佳晨

古有七绝《黄冈》:“海山千里起风沙,拂拂篮舆细雨斜;云里桂松连岫碧,自酤市酒慰蕉花。”海与风沙相承,云与桂松相接,布局虽小,却溢满诗情画意,如此钟灵毓秀之地,令人流连往返。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与豫、皖、赣三省交界,素有“楚头吴尾”之称。自古以来便把守着湖北的东大门,其枢纽之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冈市蔬菜办公室因而借其地理区位之优助推当地蔬菜产业兴盛发展。

黄冈市蔬菜办公室自2012年成立以来,立足各项职能职责,秉承《关于黄冈市经济作物站机构更名的批复》精神,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举措。伴随职能工作的陆续展开,逐步建成麻城万亩辣椒基地,黄州城郊设施蔬菜基地,团风西甜瓜、荸荠基地,红安红宝萝卜、薯尖生产基地,罗田食用菌和山野菜基地,英山特色山野菜基地,浠水莲藕、藜蒿基地,蕲春蕲芹、山药基地,武穴佛手山药基地,黄梅小池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龙感湖食用菌生产基地等特色产区。依托全市年需270万t的蔬菜供应量,蔬菜生产除满足本市供应外,还可季节性、结构性调往外地20万~30万t鲜蔬,蔬菜产业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繁盛格局。

规划引领,力推产业提档升级

福耕基地

近年来,黄冈市蔬菜办公室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秉承“保供增收、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总体原则,立足职能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积极倡导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产业绩效管理为抓手,沿乡村战略规划路线布局,于品质中求发展,于发展中稳步前行,不断提高蔬菜基地建设水平,蔬菜市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福耕加工车间

黄冈市蔬菜办公室以强农、兴农、惠农为主导思想,全面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步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奔小康。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县地域贯通,从资金到产业双管齐下,全面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实现跨越性发展。近年来,黄冈市政府整合农业资金5 000万元,以支持黄冈市蔬菜产业发展。2011年黄冈市政府出台黄政发[2011]15号和黄政办发[2011]88号文件,安排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政府相继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1-2017年黄冈市级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资金2 650万元奖补蔬菜发展,各县市区也相应配套500万元。伴随精准扶贫、农业救灾、农业信贷等专项资金陆续投入,为各地应对非常时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保底力量。

灾情频发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黄冈市政策红利与精准扶贫双管齐下,在增加蔬菜茬口的同时,提高复种指数,选择“快、短、高”蔬菜分散风险,菜农年平均收入6 200元,超过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据统计,麻城中一芦笋基地带动100多人脱贫;罗田“青蛙家”公司就地安置农民千余人;红安县发展食用菌种植、拓展产业链条,为该县摘掉“贫困”帽做出重要贡献;英山的神峰山庄网罗全村种菜,以“蔬菜+旅游”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英山县先农坛生态农业公司、黄州区春阳合作社发展农家乐、休闲农耕等“农旅”“菜旅”经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

转方式、调结构,助推蔬菜产业实现稳步发展。为调优露地种植结构、实现传统种植向绿色高产高效种植调整,当地蔬菜办逐年引进新优蔬菜品种以替代落后低劣蔬菜品种,年平均引进新品种蔬菜约五大类共47种,占市场供应份额的23%左右。同时,采取春提早、夏延秋、冬保温等手段,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特色蔬菜。生产问题解决后,市场供应成为当务之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规模企业主体开展农超对接,农超对接合作达到30余家,除满足本地销售外,每年10万~15万t蔬菜销往外地。

福耕加工车间——腌制豇豆

伴随着当地政府职能工作的循序展开,黄冈市蔬菜产业呈现一村(企)一品牌、一地一特色、一县一优势的产业格局,蔬菜特色优势鲜明发展:黄冈市青松苑蔬菜合作社“长青腾”有机蔬菜6.67 hm2,年销售量达 11万 kg;“麻城辣椒”千亩连片规模发展的同时,又培植中一芦笋、山地食用菌;罗田充分利用“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优势资源发展“食用菌+山野菜”,其产品被端上了国家领导和接待外宾的餐桌;浠水扎实开发“巴河莲藕”“散花藜蒿”地标产品的同时,各村企“自成一色”,兰溪镇盐客树村种植“盐客树杭椒”俏销市场;红安集产业扶贫力量,发展“红宝萝卜”、香菇生产带动农民脱贫,武穴山药驰名全国、黄梅小池蔬菜跨江发展。纵观该市整体蔬菜产业发展脉络,现如今蒸蒸日上之景离不开政策先行的正确举措,“菜篮子”民生工程循序推行,当地蔬菜办认真落实此工程建设任务,于2016年创建湖北省蔬菜标准园,2017年在全市推广高效高产蔬菜种植模式,2018年在湖北省秋冬农业开发项目中黄冈市蔬菜示范基地成为重点观摩和交流对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及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下,黄冈蔬菜产业实现跨越性发展。

地之蓝种植基地

科技兴菜,驱动产业内生动力

黄冈市蔬菜办公室自成立以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职能职责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蔬菜产业科技研究,先后实施蔬菜主推技术示范与应用、高产技术集成、地标产品提纯复壮、科研和信息平台搭建等,成果丰硕。

以科技为主导,强化蔬菜产业发展新势能。伴随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逐步展开,一控两减三基本、水肥一体化、绿色综合病防技术、蔬菜基地无害化修复等蔬菜主推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应用面积达1.73万 hm2,占蔬菜基地总面积30.6%。同时,“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四化”蔬菜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叶路州、袁家铺、杨凌港、戚家岭四大蔬菜生产基地中,湖北地之蓝农业有限公司、福耕投资有限公司、春阳蔬菜合作社、千叶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湖北青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产学研”结合模式兴建蔬菜产业园区,并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蔬菜博士工作站。2009年,黄州区绿色蔬菜种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被湖北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黄州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兵。2016年,随着农业大数据应用逐步深入田间地头,整个黄州区蔬菜生产实现信息、数据全覆盖。2017年市区两级启动蔬菜基地物联网工程建设项目,66.67 hm2“数字菜园”岿然屹立,视频监视、小型气象监测、质量可追溯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线上电子订单等现代农业模式相继应用。农业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手机微信云端平台成为发布蔬菜科技、市场信息的便捷通道。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工程正式落地,为创新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搭建桥梁。

技术引领,项目资金带动下,黄冈市政府大力引进、研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效显著。引进华中农业大学“乡香茄”周年栽培技术,开展一系列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措施试验,节省了大量人工费用,经济效益良好: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主要基地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推广诱虫黄色板;组建机防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及农药残留;示范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蔬菜基地配方施肥面积占比100%。

今后,黄冈市蔬菜办将继续以产业绩效管理为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保供增收、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为总体原则,实现年蔬菜播种面积 13.33万 hm2,蔬菜基地面积 6.67万 hm2,年总产量350万t,蔬菜年总产值100亿元,蔬菜质量安全合格标准达98%以上,菜农年均纯收入达1.5万元的总体目标。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黄冈市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黄冈市老促会工作定位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