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担”挑农企 助农脱贫架“金桥”
——十堰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

2019-03-12 01:22王永重王锐余强
长江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郧阳十堰扁担

王永重 王锐 余强

编者按:创客——新时代的造梦者,创意作翼,信仰为伴,以激情与坚持浇灌梦想。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催生了这样一批欲把理想化现实的农业创客,情系黄土地,心有无限梦。他们借不同的形式,组不同的团队——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加工企业、农业公司等,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焕新、农民的致富贡献创意、倾注心血。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格局,更新了固有的经营主体,注入了新鲜的发展活力,以心、以诚、以智书写着农业的传奇。《长江蔬菜》关注他们的现状,聆听他们的事迹,瞩目他们的未来,以最客观的立场、最细腻的笔端为读者呈现最真实的农业创客。

导读:十堰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 “为菜农着想、替农民分忧、承担风险、互利共赢”的办社原则,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基地建设,带动了农民致富,使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其根本性质是姓“农”,工作核心是服务,发展目标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依靠产业脱贫致富。因此,合作社的工作方针是:源于自然、融入“三农”、服务民生。合作社的创新思路是:积极创新,扑救创业通途;勇于突破,成功走向市场;开疆扩土,不断飞跃发展。合作社的服务宗旨是:以农为本,同种同耕;为民谋利,同甘共苦;农社互惠,实现双赢。

——摘自大自然合作社理事长陈满芬的《工作日记》

十堰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注册资金1 000万元,现有员工16人,入社社员达到512人,是十堰渝川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原料供应商。合作社自成立运营以来,紧紧围绕“为菜农着想、替农民分忧、承担风险、互利共赢”的办社原则,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基地建设,带动了农民致富,使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订单新模式。该合作社社员作为当地蔬菜种植的“领头雁”,发挥了“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先后带动郧阳区12个乡镇、200多个村、1万多农户以及周边的丹江口、郧西、竹山、张湾等县市区发展加工型蔬菜基地667余hm2,年产鲜菜5万余t。在“三品一标”建设上,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原产地认证”,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原料资源。仅2017年,郧阳区5 000多农户靠种植蔬菜户均增收3 500元,为实现郧阳区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广大农户致富增收架起了“金桥”。

建社近10年来,该社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示范社”,湖北省农业厅授予“十强蔬菜专业合作社”,郧阳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示范社”等荣誉称号;理事长陈满芬先后荣获农业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领军人才”、十堰市委“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示范基地领头雁”、十堰市郧阳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 架合作金桥,惠千家万户

建立蔬菜合作社,落地生根会农家。合作社经过良性经营和发展,已有入社农民512人,专业技术人员16人、农机设备100多台(套),下设10多个协会和服务站,形成 “合作社+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订单新模式。先后带动全区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1万多农户以及周边的丹江口、郧西、张湾等县市区,累计发展加工型蔬菜 0.21万 hm2、木瓜基地 0.45万 hm2,仅 2017年,郧阳区5 000多农户靠种植蔬菜、木瓜平均667 m2增收4 800余元。社员年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比非社员年均收入高出3 000余元。合作社以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依靠政策引导、政府支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竭诚服务“三农”工作,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通过产业带动,为农民脱贫致富架起了“金桥”。

2 抓规范运作,强全程服务

十堰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全体工作人员个个不当座上宾,人人乐当实干家,常年奔波在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整天与菜农们打成一片,赢得了菜农们的广泛赞誉。

2.1 产前

根据社员们的要求和需要,统一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等生产资料。2015年十堰大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偿为社员提供种子4 000余kg,为社员统一购买化肥3 000多t,平均667 m2地节省生产成本40余元,同时还节约了备耕时间。

2.2 产中

主要做好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聘请了5名技术专家常年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农技知识宣传专栏和培训室50多处,先后请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举办农技知识讲座20余期,开展田间技术指导1 400人,向社员印发技术资料10 000多份,接受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农民达5 000多人次。专业合作社有效的技术服务,使社员们的蔬菜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种植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2.3 产后

合作社负责产品收购和销售,分别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实行上门收购和送货上门相结合,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做到现金兑付、不打白条,解决了广大农户技术难、销售难、运输难、结账难的困扰,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3 建产业基地,促农户脱贫

为了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强力打造生态农业,带动农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为合作社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农户实现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通过土地租赁和流转代管的方式,在郧阳区青曲镇周家坪村流转了105.3 hm2土地,建设了高标准木瓜示范基地,采取租赁方式的农户,耕、种、管、收、卖完全由合作社负责,可享受300元/667 m2的租金收入和基地务工收入,采取代管方式的农户,耕、种、管、收、卖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每年选择一个乡镇的贫困农户实施重点帮扶和精准帮扶,出现了“农村支持合作社、合作社反哺农民、村社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通过合作社带动、村企互助、共建新农村的新举措,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农户联动”的发展方向,实现“以社带村、以村促社、村社共建、互惠双赢”的目标。

木瓜收购

4 牵龙头企业,创知名品牌

多年来,合作社的精心服务,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也为湖北渝川食品公司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保障,使企、社之间互惠互利,在经济效益上实现共赢。通过渝川食品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社员们种出的蔬菜衍生出了6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先后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和湖北“十大名菜”,通过了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荣膺8项全国各种食博会、农博会金奖;生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武当红”农产品品牌已享誉大江南北,实现了茅箭区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深购远销,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5 抓规划引领,延产业链条

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培育郧阳区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借国家精准扶贫东风,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全体社员脱贫。合作社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高端为取向,重点发展高山特色蔬菜产业、高效优质木瓜产业、健康养殖循环农业。

5.1 种植业

全社蔬菜种植面积0.67万hm2、产量达20万t,其中加工型蔬菜种植面积0.57万hm2、产量15万t,大棚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万hm2、产量达5万t。全社木瓜种植面积达到 0.67万 hm2、产量达到20万t以上,木瓜系列产品,产值达20亿元以上。

5.2 壮大合作社

每个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分社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率达85%以上。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利润2 000万元,入社成员达到5 000人以上;全社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4 500元,“十三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15%速度增长。

5.3 组团发展

与周边种植、养殖、农机、销售等合作社组成联合体,抱团发展,成立联合社,共同成长。

5.4 延伸产业链

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经营机制,在合作社已有的3 000 m2的泡制车间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5万t的蔬菜储存库,尽快形成精选、分装、运输“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创优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出口创汇,增强合作社实力,增加社员收入,带动茅箭区乃至十堰市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

田间豇豆收购现场

猜你喜欢
郧阳十堰扁担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金扁担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Shiyan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 Manager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致故乡郧阳
熊爸爸的扁担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为20名“讲台之星”立传
挑扁担
Natural Environment in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