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瑞金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14 01:22王安平
关键词:俘虏瑞金苏区

刘 亭,王安平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瑞金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最丰富和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对苏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通过深入人心的宣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史学家一般把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扎瑞金的这段时间称为“瑞金时期”[1]。瑞金时期,党中央对苏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肆侵略和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虚假宣传,党领导人以土地革命为政治理念的核心,对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建设工农民主政权的运动,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学习和研究瑞金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方法并进行适时创新,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在白色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

“白色区域”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政治现象,指的是“非苏维埃区域”。瑞金时期,苏区内部赤白对立现象尤为严重,到后期表现得更为强烈。白色区域以及赤白之间的对立不利于苏区建设及革命战争胜利的大局。白色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中央扩大苏区革命根据地,争取战争胜利的必备条件。

1.孔明灯标语宣传。瑞金时期,白区加强了对苏区的武装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加强对白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各县有河流经过的,党中央就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地理优势,在木板上写出关于发动白区群众工农斗争和告白军士兵书等宣传语沿水流漂到白区。没有河流经过的各县,中央则要求各省各机关每月在赤白交界处放一次孔明灯来揭露国民党对群众的虚假宣传,帮助群众了解国民党的真实面目,对扩大红军在白区的群众基础起到了很好的效用。

2.巧妙运用游击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中国,游击队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协助红军作战胜利的有力因素。游击队的作用既体现在军事战场上,但更主要是在政治宣传上。瑞金时期,党中央将游击队发展成一个争取白区群众、发展扩大苏区、袭击瓦解敌人的政治宣传队。依据各地斗争环境,党中央指定每区成立一支由最勇敢的工农分子组成的游击队,在党员的带领下加紧用各种宣传方式,深入白区进行群众动员活动,以加强对白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3.召开群众大会。革命军队到达白区后,就会立即召集群众大会,向群众宣布国民党、豪绅地主的罪恶,并向群众详细解释苏维埃政权的政纲。群众大会的晚会,以乡或村为单位每十天举办一次,每次1.5小时。举办晚会前,首先进行跳高、跳远、唱歌、猜谜语等各种娱乐活动来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在群众大会的晚会上,通过表演激昂悲壮有革命意义的话剧以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晚会最后,在群众大会上作有力的宣传鼓动工作,向群众宣布共产党党纲及征求红军新兵。每次举行群众大会都会吸收大量新兵到红军工作,收到了相当好的宣传效果。

二、对俘虏兵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中央对俘虏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超的战略策略和深远的战略目光,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瑰宝之一。通过加强对俘虏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俘虏兵最终愿意加入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的力量。

1.标语扩散。在作战时,红军士兵和赤少队队员对敌人的口头宣传和武装宣传都做了许多。党中央特别注意对白军士兵的宣传工作,白军官兵自动拖枪反水过来的时候,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写满表示对其欢迎的标语口号,并向他们散发各种宣传品,增加了他们对苏区的好感。

2.以情动人。党中央把在袭击敌人过程中捉过来的及拖抢反水过来的白军士兵都集中到一处训练。在对俘虏兵进行政治宣传时,主要以一种亲密、诚恳和信任的态度,根据俘虏兵对国民党军阀的不满和本身的痛苦来动员俘虏兵。团结俘虏兵中一部分表现较好的分子,向其他的俘虏兵作政治宣传工作。对不愿意加入红军的俘虏兵发放欢送证及各种鼓动宣传品,同时发给一元至三元的路费,大胆放俘虏兵回营或返家。凡愿到红军工作的俘虏兵,红军就整队欢迎、设宴款待,派出主要负责人出场给他们以鼓励。俘虏兵都非常高兴,欣然接受党的政治宣传,并把党的政治宣传带到了白区,增加了白区士兵对苏维埃的认识。

3.课堂教育。俘虏兵刚到苏区时,主要通过俱乐部、列宁室和报告演讲会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但更多是以上课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俘虏兵的政治教育,一般会选在土兵精神焕发不疲劳的时候,上课和会议地点会选在空旷的地方。在对俘虏兵上课时,通过适度的上课时长,灵活有趣的上课方式,由浅而深的问答方式进行政治教育。上课时所讲的内容,主要是抓着俘虏兵日常的生活事件并与其本身的实际痛苦紧密联系起来,领会国民党军阀的罪恶,加强对俘虏兵的教育。

三、对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

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对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柔弱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革命事业献计献策、流血牺牲,涌现了大批巾帼英雄,为作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1.妇女代表大会传播。瑞金时期,妇女代表大会己经从下而上建立起来。省委规定了妇女代表大会的暂行组织法:满十人至二十人选代表一人组成乡妇女代表大会;各乡妇女人口总数每五十到一百人选举代表一人组成区代表大会;各区代表大会按全区妇女人口总数每二百人到五百人选举一个代表组成县妇女代表大会[2]。妇女代表大会的成员是参加过改良妇女生活委员会、党的妇委会或与妇委会存在工作关系的人员。经常深入到下层去巡视妇女工作,对下层妇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妇女能够放哨检查甚至参加红军作战,起到了很好的动员效用。

2.学校传扬。瑞金时期,党中央特别重视对妇女的知识素养教育。考虑到苏区妇女白天要忙各种事情,夜间比较闲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就举办了夜校,积极组织苏区广大妇女上夜校,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女同志,平民夜校对其进行救济,帮助广大妇女进入夜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党中央还组建了女子职业学校,培育妇女一些必需的职业技能,妇女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一些职业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

3.典型示范。党为了引导苏区妇女支持和参加苏维埃的革命运动,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激发广大妇女参加革命的勇气,增加她们的参战积极性。在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妇女代表大会上就给各县妇女革命竞赛的得奖者颁奖,其中包括夏侯招同志、钟华英同志、刘德洪同志、何根凤同志、曾四女同志和王秀陈同志等十二个模范妇女,每个同志都由省苏奖给银牌一个[3]。还给在慰劳红军和扩大红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妇女颁奖,激励她们支援革命,以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开展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农民参战积极性,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文艺宣传。瑞金时期,工农剧社已经普遍设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凌田乡工农剧社。凌田工农剧社的前身是凌田乡宣传队,队中有的演员喜欢唱歌,有的擅长舞蹈,还有的会弹奏乐器,是分别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和广大农村中选调的。工农剧社抓住当时事变并联系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启发性的宣传方法提高群众的斗争热情。凌田乡工农剧社除了为本乡人民演出外,还多次应邀参加中央政府举办的庆祝大会。

2.报刊演讲感染。毛泽东曾对报刊宣传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高度评价。“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4]”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报刊工作者要把创办报纸当作阵地建设去完成,做好对群众的政治宣传。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作用,党中央创办了《斗争》、《红旗周报》、《红色中华》、《红星报》和《苏区工人》等报刊宣传党的思想,使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明白革命道理[5]。党报是扩大党影响力的有效助手,在组织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反帝同盟熏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反帝大同盟为全省反帝运动的最高机关。各级反帝大同盟之下,均设立了青年部反帝研究小组,由十至三十人组成,设指导员一人,专门领导青年群众进行反帝斗争。组建各村宣传队,宣传帝国主义的罪恶,出版反帝报纸并编印反帝宣传材料。通过反帝同盟的广泛宣传,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养,使广大群众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全面,

五、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瑞金时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空前的民族危机,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战争势在必行。作为国家栋梁、民族希望的广大青年是党中央进行政治动员的主要对象。为此,党中央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1.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是革命事业的勇敢先锋,是党的得力助手。党和苏维埃积极推进以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典型代表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苏区青年团是在大革命时期青年运动的基础上陆续恢复发展起来的。最初共青团组织和党团组织的工作没有分开,只是在党的组织下设置青年部进行团的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正式成立共青团。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一支机构完善、运转有序的组织,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这是苏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组织生活中的鲜明体现。

2.青年扫盲运动疏导。苏区社会文化教育活动实际上是开展青年和成年人的扫盲运动。以提升青年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为目标,积极在广大青年中,开展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俱乐部活动和扫盲识字活动,使广大青年能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学习革命理论,提高了整个苏区青年的知识文化素质,增加了青年对国家局势的了解。

3.青年识字课本启发。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革命事业中的先锋作用,中央苏区编写印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著作,通过教材载体将先进的原理和方法输送给广大青年群体,帮助广大青年学习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定自己的入党信念。

六、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只有保持自身思想的纯洁才能更好地发挥动员群众积极参战的效用。

1.短期训练班培育。瑞金时期,党特别重视党内的共产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文化水平。县委经常开办短期训练班,征调支部干事以上的积极分子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思想政治培育。培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中央和省委的各种文件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采取灵活问答的方式进行思想培育。党员要到支部或群众中进行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党中央通过新党员短期训练班,强化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了党内团结,增强了党内凝聚力。

2.政治部影响。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要求师政治部规定每月的教育计划。在制订工作日程之前,须召集政委和指导员开会,传达和讨论教育计划的实施方法及教材规定。上课之前教官要做充分的准备,在教授方法上运用启发式、问答式和讨论式等。上课时和上课后,注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课程进行一定时间后,对学员进行测验,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通过政治部的影响,加深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提高学员对党组织的认知和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坚定了入党信念。

3.自我批评法。开展党内思想斗争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解决问题。在党内开展自我批评运动,使积极进行自我批评成为党的常态。通过讨论反思全面认识自己,辩证看待自己在思想上的问题,改正思想上的错误成分,增强党内凝聚力。

七、对革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

革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瑞金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凝军心,汇力量,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政治处陶冶。政治处是在所有军人中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授全体军人政治课及军事课,帮助进行地方群众工作的机关。瑞金时期,党中央规定:独立营须建立政治处并建立其工作领导的工作团,制定工作计划,每过一天或两天要进行工作检阅,并随时向总指挥部报告工作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

2.军校开导。 军事学校刚开始不是固定的,多是随军性质的教导队或训练班。随着大规模反“围剿”作战的展开,人员不断消耗,对兵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很多领导意识到,对干部的培养和训练空前迫切,简单地依靠教导队或随营学校已无法满足作战的需要。后来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了相对稳定的地方之后,逐渐成立一些比较固定的军事学校,专门为红军培养军事人才。1930年5月,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在龙岩县开始招生,当时该校的校长是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任政治委员。 1933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它的成立是人民军队创办大学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驱,专门培养军队干部,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认知和军事才能。

3.训话劝导。为了加深对军队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军民更清楚党的作战策略。党中央要求:在每次作战之前,应向士兵宣布作战意义和胜利条件,并须经过党团的集合训话等方式传达到士兵群众中去,加强官兵对国际国内形势及作战意义的了解。

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渗透原则和示范原则等,通过共产党礼拜六、轻骑队、群众大会、俱乐部和列宁室等方式,对苏区群众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从1930年10月至1933年8月,蒋介石分别调集10万、20万、30万、40万兵力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面对国民党的四次“围剿”,苏区根据地的面积不但没有减小,反而达到了瑞金时期的鼎盛状态。红军队伍扩展到12万余人,党员人数超过13万,总人口达453万,根据地内的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发展[6],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巨大成绩。

瑞金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内涵,对当今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群众总动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俘虏瑞金苏区
亲亲瑞金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狼被俘虏
苏区创业致富人
亲亲瑞金
腾飞吧,瑞金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