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3-14 01:22
关键词:高校学生个性化思政

赵 荣

(太原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2)

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1]。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新媒体丰富的多元信息资源,不仅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多层次、多纬度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精神境界[2]。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信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网络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而高校学生“三观”尚处于发展阶段,易受互联网上许多不良信息影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语言失范、网络暴力等风险;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教师的素养、知识结构等提出挑战[3]。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中,有必要探索思政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因此必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并研究相关对策。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容量更大,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完全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4]。新媒体以现代人实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处理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和分享,为现代人提供方便快捷、丰富多元、碎片化和即看即有的应用服务,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数字化媒体[5]。新媒体具有共享性、数字化、个性化、开放化等特征[6]。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有效满足了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快速、简单地了解信息或开展社交的需求。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较为深刻地影响着信息舆论环境。

新媒体技术不受时空限制,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单纯灌输与接收关系[7]。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政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与此同时,高校思政也丰富了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内涵。

“互联网+” 时代的新媒体使得高校学生与网络社会产生一种“无缝连接”的状态[8]。新媒体技术使得高校学生能够不间断获取信息并进行虚拟社交。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认知和社会关系深受互联网影响。新媒体信息契合了高校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媒体技术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之成为思政工作的新工具、新助手,创新高校思政管理模式、方法,提高高校思政的效果。新媒体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政和管理工作。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已由填鸭式、说教式或划重点式等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大思政”格局。如通过新颖的视频宣传、独特VR技术,现场讲解等;通过微信群、直播群等进行讨论和交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政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与此同时,高校思政也丰富了新媒体平台的文化内涵。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加需要积极应对此类挑战,主动作为,“知己知彼”,将新媒体技术合理地引入高校思政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质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

随着微信、微博和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高校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模式、手段和成效考核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如鲁东大学以挖掘校园典型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中国人民大学采用“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内蒙古大学运用评价考核等案例。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教师的素养、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能够从网络中获取海量的信息,其思想更为活跃,但因高校学生的“三观”尚处于不稳定阶段,有困惑、误解和迷茫的现象出现,同时也易受互联网上许多不良信息影响而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显然,新媒体的网络环境在传播正面信息的同时,也能传播不良道德和价值观等负面信息。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面对“互联网+思政”环境下存在的语言失范、网络暴力等风险,有必要探索思政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另外,当前的高校思政成效评估主要采用定性考核手段,缺乏量化考核体系和方法;具有新媒体技术理念和手段的管理队伍所发挥的作用潜力还有待挖掘,且存在一定的主体空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最新形势、信息技术不足,教学形式还相对单一,欠灵活;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简单化、抽象化的情况,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够。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

(一)突出以人为本,增强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在个性化新媒体思维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也应将个性化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手段。同时,学生也有着各自的个性,对于相同事物,都有着各自的见解与想法,因此,通过这种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的思想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切合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个性化思政教育管理模式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点。

(二)加强网络建设,构建校园新媒体环境

高校应增加新媒体在校园中应用的预算,支持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此外,还需在校园中组建承载能力高、运行速度快的校园互联网,使网络资源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更新新媒体在校园中信息的传播动态。借助新媒体的有利网络条件,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宣传效率,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构建良好的思政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接受更好的思政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加强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即使新媒体的普及率高、覆盖范围广,但新媒体在高校传播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大力宣传新媒体与校园结合的概念,以提升新媒体在思政工作中应用效果,展示新媒体在教育功能上的优势与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共识形成合力,促进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管理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传递正能量,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切合高校思政目标、内容和方法,突出以人为本。从学生需求分析、管理目标制定、工作者培训、成效考评等各个方面做精、做细、做实,实现思政工作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无缝对接”;校内外多方协同,做实做细思政管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扬长避短,直接面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场景与思维方式,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助推校内外融合发展的“大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个性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