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能力的因素分析

2019-03-15 05:19蔡琰张霁雯龚齐赵燕韩淼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助听器耳蜗言语

蔡琰 张霁雯 龚齐 赵燕 韩淼

近年来,人工耳蜗(CI)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是一种高科技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先进的植入设备与成功手术植入是患者重获听觉的基础[1]。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越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配戴人工耳蜗的时间越长,其听力与正常人的差距越小[2]。相关研究表明康复模式、植入后时间、耳聋特征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一定的影响[3],为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因素,耳聋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及潜在的预后效果,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听觉言语能力量表,探讨了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能力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的恢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感音性聋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纳入标准:临床与调查资料完整;术前听力学评估均符合重度感音性聋的诊断标准(纯音平均听阈≥71 dB HL);顺利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检测电极工作正常,术后无感染、面瘫、电极脱出等并发症;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45.69±2.48)岁,均为成人语后聋患者;平均植入时间为(2.48±1.12)年;植入侧别:左侧43例,右侧37例;电极类型:弯电极60例,直电极20例;使用助听器50例,补偿效果为适合;疾病类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40例,药物中毒性聋20例,突发性聋10例,其他10例。排除标准:家族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临床与调查资料缺乏者;内耳畸形患者;颅脑异常患者。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8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感音性聋患者的各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根据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4],笔者自行设计适合本研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号、电极类型、植入时间、疾病类型、发病位置等。问卷信效度分别为0.866和0.882。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rual response telemetry,NRT)通过测试电极阻抗判断电极是否植入[5]。本研究采用诺丁汉大学Nikolopoulos等研发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来评估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6]。CAP可用于反应患者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听觉水平,将患者听觉能力分为1~8级(1~8分),由患者本人根据对于外界所有声音的行为反应程度进行评分。SIR由患者本人进行分级评价,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言语产生能力,分为1~5级(1~5分)。SIR与CAP分数越高,听觉言语能力越强。通过查阅病历与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信息,严格保密患者侵袭,确保所有疑问均得到解答,做到尽量客观,回收调查的有效率为100.0%。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率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从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CAP与SIR评分对比

在80例患者中,CAP与SIR评分分别为(5.77±1.49)分和(3.22±1.19)分。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年龄与患者CAP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发病位置、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与患者的SIR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为患者CAP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为影响患者SIR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2与表3。

3 讨论

耳蜗结构微小,由蜗轴和蜗螺旋管构成,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大多数是内耳先天发育畸形所致,也有药物学等原因。人工耳蜗包括拾音器、语言信号处理器、传递-接受刺激器、电极等,可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提供良好的听觉补偿。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植入电极越过发育不良或受损的听觉毛细胞,直接电刺激良好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其外围末稍神经引起听觉。随着耳聋患者的增多,当前人工耳蜗植入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7]。但是并不代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具有良好的听觉言语能力,良好的听觉言语能力需要有大量的语言听觉积累和语言理解的基础[8]。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了可能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听力情况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助听器有无、发病位置、植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和疾病类型等,说明人工耳蜗也受到患者自身的影响,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利用CAP与SIR评分对患者的听觉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80例患者的CAP与SIR评分分别为(5.77±1.49)分和(3.22±1.19)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有效改善。CAP可用于评价患者听觉的感知力、认知和理解能力,反映患者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听觉水平,是主要的评估听觉接受能力的方法[9]。SIR用于评估患者的言语能力,是真实生活状态中对语言表达力的测试,可用于长期随访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言语产生能力,其可以更好评估听力不同方面的表现,更加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具体言语空间特性[10]。本研究被试为语后聋患者,其听觉皮层发育完全,术前即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言语识别能力可达正常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年龄与患者CAP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发病位置、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与患者SIR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为影响患者CAP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助听器使用、植入时间、电极类型为影响患者SIR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说明人工耳蜗植入时间是植入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植入时间越长,患者听觉能力越强,能有利于促进恢复患者的听觉能力[11];长期使用人工耳蜗的患者听觉剥夺时间短,言语能力较好,在恢复的过程中,患者能有效的将听觉和言语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康复[12]。本研究中使用助听器的患者多数已在术前进行过正规的言语训练,这类患者性格开朗,加之人工耳蜗的植入更有利于促进患者中枢听觉系统的发育,能够使患者接受外界声音

的刺激,有助于听觉言语能力的康复[13]。在符合手术成功标准的前提下,植入弯电极对于术后效果也有一定影响[14]。不过也有研究显示人工耳蜗植入时间虽然与患者听觉言语发展成正相关,但是也与电极阻抗的稳定、患者的听觉适应技巧有一定的相关性[15];术前是否有助听器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有关,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呼吸紊乱和声带振动调控不佳,导致发音不清[16]。

表1 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能力的单因素分析(n=80)

表2 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CAP评分的多因素分析(n=80)

表3 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SIR评分的多因素分析(n=80)

猜你喜欢
助听器耳蜗言语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小鼠出生后早期耳蜗柯蒂氏器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眼镜助听器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