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构

2019-03-17 07:53刘海珍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给群体民族

张 鹤 刘海珍

(1.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2.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一、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构的价值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服务的整体布局与规划[1],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事关重大。究其缘由:一则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总布局的有机组成;二则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推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的惠民工程,是完善民族地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关键点,是创新民族地区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的新动力;三则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本着增进民族老年福祉,满足民族老年的生活需求,是满足民族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新创举。但是我国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困境重重,因而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构面临的问题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方面少数民族群众在传统文化习俗和宗教观念的影响尤为主张“实用主义”,在社会实践中注重实用性技能的学习。比如:黎族、苗族群众聚居区老年人利用农闲时间相互模仿织锦、刺绣成为传统。换言之,少数民族传统理念同新时期老年教育服务中“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目标不谋而合,这是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构建的基础。另一方面民族群众在长期群居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个人本位主义精神信念,在民族传统节日中以民族仪式为主的精神理念释放,民族老年群体一般以“元老”“头人”“毕摩”的角色参与其中,成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2]。这同老年教育服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使得民族地区老年群体开展老年教育服务具有先天优越性。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整体教育服务供给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特别是以教育行政为主导的老年大学的服务机制始终难以满足民族老年群体的需求。因此,民族地区老年教育要在突出优势的同时,以践行国家老年教育实施规划纲要为契机,针对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困境,在彰显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统筹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这已成为深化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民族老年养老体系建设、增进民族老年福祉的内在要求。

纵观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现状。一是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机构相对单一,特别是云贵地区边远山区民族群众基本以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教育的服务场所,在具体教育活动方面缺乏实际[3]。城镇地区民族老年教育服务基本以老年干休所和企业中老年活动中心为主,老年学校等老年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山区老年教育服务活动荡然无存。二是民族地区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松散,以老年活动中心为主要场所的教育互动主要利用周末闲暇时间由民族老年群众自发组织、自主学习[4]。三是民族地区老年教育内容不固定,基本上以培养老年群体的业余爱好为主,兼顾老年基本医疗救生技能的培训。此外,西南民族地区老年大学开展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总之,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受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制约起步晚、机制不成熟,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构的困境

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起步晚、机制不完善的先天缺陷外,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滞后,在教学场所方面依托民族地区老年活动中心、民族老年干部休养所,在老年学校、老年大学建设方面尤为滞后。在教学内容与模式方面依然生硬毫无特色,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老年活动中心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简单,个别老年活动中心基本以棋牌活动为主。在教学模式方面两极化严重,或注重讲授型教学、或以自主学习为主,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实际教学活动。其次,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主体意识缺失、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意识淡化。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机构权责不明导致意识淡化,老年教育机构主管部门五花八门,机构主体意识缺失。再者,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缺乏。一方面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缺乏明确的规划,大多数地区将老年教育服务纳入养老保障领域,导致政策错位[5]。另一方面就具体老年教育服务也缺乏规范性管理机制。

三、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建构

(一)立足老年教育规划,健全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立足老年教育规划,健全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是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构建的基础[6]。一方面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要以《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为导向,健全民族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建设,以国家对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布局为标本健全民族教育服务供给体系。一是要结合民族地区城乡发展状况和老年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制度性建设,确保民族地区开展老年教育服务有规可循。二是要依托民族村寨元老会、头人组织等老年人活动组织,积极开展以养教结合为主的老年教育服务。同时立足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术推动民族地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教育培训,扩大民族老年教育服务的影响力和经济效应,促进更多民族老年群众参与其中[7]。三是在民族老年教育场所供给中,既要注重民族地区老干部休养所、村寨老年活动中心的教育功能,又要注重现代化老年学校的建设。四是要依托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在对民族老年人进行宗教文化、乡约寨规教育等精神层次的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做好民族老年群体的医疗技能、养生保健的培训,特别是民族老年群体深受巫术等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在养生中易入歧途,因而加强民族老年群体医疗技能教育、提高民族老年群体幸福指数势在必行。五是扩充民族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师资力量,在依托老年大学等公共教育师资力量的同时注重多元化社会师资力量的吸纳。六是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模式要依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以养教模式为主体针对民族老年的需求,进行课程安排与设置,避免民族老年课程教育资源供给的模式化、僵硬化。另一方面立足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现状,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强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成果的制度性巩固[8]。换言之,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要以法律规范为基石,实现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规范化构建、制度化推进。

(二)立足民族区域文化,突出民族老年教育特色

首先,民族地区要赋予老年教育服务新的内涵。一方面针对民族老年群体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务必要以民族老年为主体,在进行教育互动时要以民族老年习以为常的、乐于学习的资源为主,特别是民族群体普遍具有宗教信仰的习俗、能歌善舞的本能,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课程设置中要不断植入民族宗教文化活动、民族歌舞艺术活动[9]。另一方面民族老年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特长,使民族老年以教师的角色相互总结归纳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特定场所以老年教育服务的形式向青年一代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实现民族老年群众真正的“老有所为”。其次,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平台建设也要依托地区特色。一方面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机构要紧紧依托民族村寨社会老年活动中心、城镇老年大学,不断实现民族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平台建设的基层延伸。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老年教育供给场所还可以利用民族宗教场所、祭祀场所、头人组织等开展老年教育,使民族地区老年教育平台成为民族老年群体实实在在的角色家园。再者,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模式要同民族养老体系对接,在实现民族老年养老服务机制完善的同时,推动民族老年教育体系的完善,从而在满足民族老年群体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推进老年群体的精神建设[10]。此外,民族地区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中要循序渐进,避免僵硬化的教育活动挫伤民族老年群体的积极性。总之,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要始终立足民族区域文化,突出民族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三)依托民族教育布局,构建老年教育支持体系

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支持体系的构建是系统性、全局性工程。一是要扩宽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路径。一方面要丰富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资源的供给。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不仅要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为平台,还要依托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大学、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民族老年教育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特别是民族院校要积极迎合地方做好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的辅助工作,特别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帮扶,使老年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市场化运作。当前民族地区老年教育基本上以教育行政机构为主导,以民族老年干休所为辅助。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市场的调节,推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公益力量在民族老年教育中的植入,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社会性、公益性发展[11]。二是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资金支持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资金供给要在坚持政府拨款为前提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形式的自筹,避免单一资金供给下的教育服务形式化。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民族地区以养老为中心的老年教育的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确保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资金保障的多元化。三是要务实发展,以民族老年需求为主导,兼顾社会发展的老年教育内容支持体系。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起步晚,老年教育主导机构以教育部门、老干部管理机构、基层社区(村寨)为主,总体教育开展活动较为单一[12]。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就是从办学主体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系,在鼓励社会力量介入的同时积极扶持民族地区中小型企业内部开展不同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从而活跃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支持体系。四是要统筹民族地区养老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成为惠及民族群体的惠民工程。一方面要将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使得民族老年教育服务融入到民族地区养老事业当中。另一方面要将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开展魅力村寨的名片,从而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确保民族老年教育服务的永续发展。

(四)依托老年教育规划,推动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

首先,要依托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推动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科技和物联网等媒介实现民族老年教育服务向边远山区的覆盖,有助于民族老年教育服务的全民共享。另一方面民族老年教育采纳网络技术既是民族老年教育服务的创新,又是推动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创举。网络技术有助于实现民族群体老年教育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是实现老年教育服务门对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3]。其次,要整合民族地区关联产业,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产业化发展。一是要将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同民族地区体卫艺事业密切关联,使其成为民族地区体卫艺事业的有机组成。二是要将民族传统手工艺同民族老年教育结合,拉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手工艺培训的同时实现经济效能的转化。三是要以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为基础,推动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再者,构建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格局,在优化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布局的同时扩大民族老年教育的范围,提高普及程度。最后,确保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开展的制度化推进,扩大民族教育服务的交流,实现民族老年教育成果的共享。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要以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现状为基础,以当前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立足民族地区老年教育的先天优势,以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民俗节日为载体,结合互联网技术推进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加快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完善民族地区养老保障机制,进而不断深化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公共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供给群体民族
我们的民族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多元民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