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西北抗日根据地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3-17 07:53公亚丽李朝伟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西北抗战

公亚丽 李朝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抗日时期,国共双方展开了合作,然而在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国共双方出发点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而言,国民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教条化,并且忽视了少数民族的自身特点。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通过合理措施对少数民族开展教育,最终达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效果。

一、中国共产党对西北抗日根据地少数民族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

(一)抗战时期社会背景和民族政策研究

1.国内外形势

抗战时期,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对于国外形势而言,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扩张。日本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并且与我国的地理位置较近,所以在领土扩张时,将我国作为第一目标,然而日本的侵略会损害其余国家的所谓利益,故而这些国家也开始出动兵力制约日本的军事力量。日本的做法是采取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利用美国又遵守“不干预政策”而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最终让日本的野心极度膨胀。[1]第二,资本主义矛盾爆发。这种矛盾爆发引发的重要问题是产生了大幅度的金融危机,日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资金,降低金融危机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将侵略重点放在我国。

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民间矛盾,悲观人士认为中华民族必将灭亡,尤其是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情况下,这种观点甚嚣尘上,另外一些民众积极参军或提供物资以抗击日寇。其二为国共两党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寻求与国民党的有效联合,然而国民党方面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时常发动反人民内战,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内耗。[2]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抗日期间,国共双方都发挥了重要力量,尤其是淞沪会战,极大降低了日本侵略的速度。

2.日本对我国的侵略

日本在侵略期间,为了保证后方稳定以及补充侵略效果,在西北抗日根据地地区广泛施行文化、经济、政治等侵略手段,这些手段核心思想表现为提出“自治”“独立”等概念诱骗少数民族的民众。在这些手段施行过程中,主要方式为扶持傀儡政府、拉拢亲日分子、培植汉奸政权,最终将文化侵略细化到整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另外在该过程中,日本方面还挑拨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矛盾,例如日本宣扬汉族将泯灭蒙古族文化观念,最终让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脱节或对立。

但是也是在该过程中,由于西北抗日根据地少数民族的民众具有重情义、知晓民族大义等性格因素,以及不甘向侵略者屈服的决心,因而被日军迫害的民众数量极多,日军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的恶行罄竹难书。

3.国共双方的民族政策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工作重点很大部分放在清除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及迫害少数民族同胞上,在抗战时期,过于期望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方面已经发现这种“和平解决”的方式不可能实现,所以通过暗指等方式表达观点[3]。在施行民族政策时,国民党政府更多将少数民族看做是战斗力生产基地,不断在少数民族中“拉壮丁”,并且推行“保甲”管理体系,任用地痞流氓等败类进行少数民族管理,最终让少数民族民众对抗日失去信心。

中国共产党的方式与国民党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为让各民族能够紧密联系与团结,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少数民族自治区,例如对于回族民众更多的区域,将该区域建设成回族自治区,这种方式降低了不同民族民众间的矛盾,故而这一政策受到少数民族的广泛拥护。

(二)抗战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生存情况

1.西北少数民族思想状况

抗战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思想状况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国民党的民族政策。孙中山先生的想法为,使用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思想造成冲击,最终让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能够被汉文化同化,从而建成一体化的中华民国。而蒋介石上台后,在延续此思想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政策推进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间的同化,所以国民党政权对少数民族的迫害情况极其严重。其次为日本方面的文化侵略。日本在少数民族中大力推行神鬼教派,这种方式让民众不再去通过主动抗争的方式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日本方面派出大量间谍,以“游学”的名义接触少数民族高层,最终获取了大量的有价值情报,并借助高层之手推行“愚民政策”。最后为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抹黑。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主要工作重点为建设了一个完全统治的政权,所以在该期间着重打击中国共产党政治、军事和文化力量,在西北少数民族中,通过宣传的方式抹黑中国共产党形象,最终让少数民族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不信任感。

2.西北少数民族处境

在我国的抗战期间,全民族统一是保障抗战胜利的基础,然而由于国民党对少数民族政策的不合理以及日本展开的文化侵略,西北少数民族对抗战的积极性不高,并且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方面都极其落后,故而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时,针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情况制定了工作重点,保证西北少数民族的处境得到提升,工作重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少数民族地位。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点为让民众远离政治,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方面提出相反观点,认为让民众参与政治能够对抗战的重要性等方面有深入了解,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所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政治制度、建立民主监督机制等措施让少数民族参与到政治中,为民族联合打下基础。第二,发展经济和物资水平。经济与物资是政治工作的保障,抗战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在这两方面存在严重缺失,故而使民众参与抗战的积极性很低,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作时,在西北地区发展工业、商业和农业,并制定相应的优待措施,提升该地经济。第三,提升教育水平。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让少数民族民众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最终让其能够参与到抗战中。[4]

3.西北少数民族特征

西北少数民族特征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即地理方面和人文方面。对于前者,西北地区地域广袤,有更多的资源,同时该地区人口众多,这些方面都能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从地理分布上来看,相较于东南部地区,西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战斗优势。从人文方面分析,西北少数民族性格豪爽,并且不屈不挠,这种性格因素能够让其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西北少数民族作战勇猛,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另外由于该地区人民教育水平较低,对各类政治思想都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快速接纳各类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这种现象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方便。[5]

二、中国共产党对西北抗日根据地少数民族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能够让少数民族对抗战时期的国内外局势有更深入了解,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为讲解日本的侵略活动,讲解过程中融入日本在我国犯下的恶行,最终让少数民族融入到抗战工作中。另一方面为宣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各类优秀思想,最终让少数民族的民众消除对中国共产党的负面印象,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另外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向民众灌输了各类先进理念,最终应用这些先进理念让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中居于领导地位,让中国共产党能够顺利领导这些少数民族民众参与抗战。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各项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各类宣传渠道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抗战时期的宣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会议宣传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少数民族民众知晓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最终让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抗战中。另一种为通过报刊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而让西北少数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此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深入宣传了实践的重要性,主要通过培养骨干领导和建设奖励机制的方式展开整风工作,通过实践让少数民族能够更好落实马克思主义中的各项运动,另外提出“思想服务于抗战”主张,通过实践提升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并让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更高的群众力量。[6]

(三)开展主体教育工作

开展主体教育能够让少数民族民众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最终让其能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主体教育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战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战线最核心的一点为反帝反封建,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这一点的宣传程度更高,同时通过开办学堂、军政学校的方式巩固强化对当地民众的教育,打下了主体教育的基础。第二,给予选举权。通过给予少数民族选举权的方式能够让少数民族的主体意识获得极大加强,并最终提升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第三,建设自治环境。在创设自治环境中,主要通过各项制度的出台达成目的,从而让少数民族意识到自身在抗战中的重要性,并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最终让西北少数民族成为了抗战的中坚力量。

(四)实现爱国爱教相统一

西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与中原和沿海地区有很大区别,如果粗暴地让其放弃宗教信仰会降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故而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爱国教育与宗教引导实现有机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树立抗战榜样。通过抗战榜样的树立能够让少数民族的民众对抗战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以树立的榜样为目标指导自身的学习与抗争,在让少数民族发挥抗战作用的同时,提升战斗力。第二,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开展宗教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入挖掘了宗教信仰的本质,并将这种本质与爱国主义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促进民族融合,另一方面也会对抗战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工作开展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内容一方面为让汉族人民能够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各类风俗,另一方面挖掘出宗教信仰中的积极部分,实现对少数民族的有效引导。第三,爱国爱教相统一。这种统一是指开展爱国教育的基础为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宗教进行深入解读后对当地民众进行合理引导,最终让少数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三、中国共产党对西北抗日根据地少数民族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与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对西北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1.丰富工作理论

在对西北少数民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抓住“抗日救国”这一核心,有层次有计划地对当地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让民众能够参与到抗战工作中,同时也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设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工作理论,让该理论体系能够更好引导我国的党建工作。另外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内容不成熟、不完善,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对西北少数民族开展工作时,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联合体系,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今后的运行和发展中逐步解决党内存在的各项问题,让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和谐地发展,可以说,西北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发展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2.提升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热情

毛主席曾在抗战工作中强调了民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性,故而在抗战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工作重点为提升西北少数民族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让少数民族从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中走出,同时根据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建设了各项利民政策,从根本上提升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热情。另外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深入教育、提升少数民族主体意识的方式让民众对政治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最终极大提升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热情,让少数民族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3.促进文化觉醒

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让少数民族文化觉醒除了能够让民众通过民族文化强化对抗战的决心,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文化的完整性。中国共产党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保留了少数民族语言,对于民族文化来说,语言的存在能够让民众自发拥护当地文化,并根据文化建设相应的思想体系,最终促进文化觉醒。其次为创建“文化交流班”,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同民族文化实现深度融合,并促进其余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能够深度促进文化觉醒。

4.巩固中国共产党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合理措施实现了少数民族间的充分有效融合,最终让少数民族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让少数民族间进行融合,也让少数民族能够与汉族民众相融合,最终建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通过先进思想灌输等措施让中国共产党逐渐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也让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间实现了更好融合,最终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引导各民族参与到抗战事业中,这种领导地位充分巩固了中央政权,让中国共产党能够带动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对西北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的当代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间已经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矛盾,这些矛盾对我国的深度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能够实现少数民族间、少数民族和汉族间的融合程度,所以在当前的民族矛盾处理中,各民族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发展与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新时期下,民族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正确处理好不同民族间的权益,从而让各民族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其二为强化思想武装,要以抗战时期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当前发展形势降低甚至消除民族矛盾。

2.维持少数民族自治制度

通过抗战时期的实践可以发现,少数民族自治制度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效,并且从多年的发展结果来看,这种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同民族间的矛盾。故而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仍旧需要严格遵守这一制度,通过自治制度让各民族间实现平等,通过民族的平等建设实现各民族的深度团结。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正遭受外来思想的强烈冲击,这些思想往往带有强烈的攻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意图,对于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思想更容易对民众的思想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今后我国的发展中,需要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民族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让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民族建设与发展提供合理指导。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我国国内外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西北抗日根据地中的少数民族实现充分联系与融合,让少数民族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后我国的发展中,也需要以抗战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处理我国的各类民族问题,让各民族都获得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西北抗战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一座西北小城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