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脆弱性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

2019-03-17 07:53曹楠楠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脆弱性少数民族政治

曹楠楠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白城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人类生存面临诸多风险,而教育可以传承文明之光,用智慧引导人们增强抵御贫穷在内的风险冲击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与其他地区相比情况更加复杂、条件更差、基础更弱。此外,囿于复杂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套封闭、内部逻辑自洽的“自治理”体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携手,精确找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脆弱性特点的成因,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教育是促进个体和家庭摆脱贫困的有效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内容,能够在理论乃至思维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增强学生通过应用系统思维与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的研究,就旨在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抗御贫困脆弱性风险的针对性角度,提出确实可行的政策优化建议,使教育能够引导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效用最大化。

一、贫困的脆弱性与“贫困脆弱性”框架下的思政教育

脆弱性概念最早起源于生态学领域。1981年,蒂默曼将脆弱性概念引入到地学研究中,将脆弱性界定为一种用于描述灾害事件发生时不利响应的度。地区、政府或社群响应能力越差,脆弱性程度越高,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就越大,越难以恢复,因此,突发性灾害是描述和测量脆弱性的指标之一,也是脆弱性的体现。此后,脆弱性被引入到国际政治领域,用以反映国家或组织在波动、压力等环境下抗御风险的能力。可以看出,在脆弱性被应用于社会发展领域前,它一直用以度量“关系”之间的韧性,描述一种损失度。

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首次将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中,用以测量个人或家庭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从脆弱性角度对贫困进行研究时,“脆弱性”是“贫困”的前瞻性度量概念。相较于传统的贫困测量方法,贫困脆弱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能够动态反映贫困人口面临风险的波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贫困人口所面临的风险趋势,从而更有效地区分暂时性贫困人口和结构性贫困人口。

以往,对贫困的测量是以收入红线为标准的“一刀切”式的测量,它反映的是个人或家庭的当前收入状况。实际上,除了指个人或家庭当前收入微薄外,贫困还叠加了各种外部冲击对个人或家庭施加的脆弱性,这比当前收入状况的测量要更为紧要。相较于当前眼下的贫困,抵御风险能力的低下,无法颉颃随时因大事冲击而一蹶不振的不安全感才是个人和家庭在社会发展系统上的全面落败,它昭示了人类在抗击贫困上的短视和无助。

扶贫政策能够解决贫困个人和家庭的燃眉之急,却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系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抵抗贫困从素质到意识上的提高,还要依靠国民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观点启发、思维塑造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通过教育的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贫困脆弱性的认识,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贫困脆弱性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

要使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解决贫困的问题,还要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贫困脆弱性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形成较为明确的认识。

从学理上来讲,教育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投资。但《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却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且投入时长久、投资风险大、回报滞后的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会提高其贫困脆弱性。这样,教育本被看作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反哺家庭,最终摆脱贫困命运的有效途径,却变身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脆弱性的活跃因子,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负担,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实现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知识改变命运”的期待与“因教成贫”、“因教返贫”的现象似乎形成了一种难以自洽的二律背反,致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贫困家庭,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开始重新抬头起来。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抗御风险的能力、承担个人与家庭的责任是否是伪命题?杨龙、汪三贵(2015)在其关于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中给出了相关答案。有子女上大学和平均受教育年数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重要变量。作为冲击性事件,有子女上大学确实会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脆弱程度,而在农户人力资本对脆弱性的影响中,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但平均受教育年数和接受过教育培训的比例却能够显著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脆弱性抗御能力。可以这样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增加或劳动力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比例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脆弱性。

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专业技能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抗御贫困脆弱性风险的能力。高等教育除能够显著有效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克服就业的学历门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外,其最本质、最深刻的效应是其“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的价值观传导效应。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四个测度标尺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社会弱势群体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占有量和占有率一般都极低,尽管对某种资本的社会占有并不直接与个人社会地位完全相关,但社会地位的获得一定与社会身份认同相对应,同时与文化资本等各种资本的占有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升,这种认同会偏离职业、年龄、地域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区隔,转而实现个体同社会阶层共通价值之间的互相模仿,其中,价值、观念、信仰等意识层面的因素作用会愈加强烈。此外,文化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标志着行动者的身份,影响着权力结构,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实现资本的增值,表现为人格等“具体的形态”、文化产品等“客观的形态”、学历等“体制的形态”。也就是说,文化资本的积累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培养,更是思想、品德素养的塑造,这种非物质性资本的积累是无法通过礼物和馈赠、购买或交换即时性地传递的。而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维观念、意识层面内容的构建与形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文化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可以塑造抗御贫困脆弱性的思想观念、品质,助力文化资本的增值,最终发挥摆脱贫困、提升社会地位的功能。

相较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中教育与个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亦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不能仅止于传授课本上的思想政治知识,亦不能只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单纯的精神鼓励。而是要通过精神的鼓励、专业知识的引导、价值的传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知识、智识、思维、素质与价值的全面提升,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竞争力,使其在面对和抗击风险时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贫困脆弱性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政策优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夯实心理基础,形成稳定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优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影响至深。针对上述文中提到的机理与涉及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从政府政策层面,首先,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资源倾斜力度,促进社会教育更加平等、均衡、公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惠及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首要条件是使少数民族适学龄人能够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尽早介入课堂;另一方面,要适量、合理拉长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年限,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接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通过政策倾斜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等而导致的社会成员阶层准入机会不均等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划定考区、区别试卷难度和高考加分等政策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少数民族区域倾斜,但这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是要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更具竞争力,同时完善监管制度,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倾斜政策惠及每一个少数民族适学龄人,不使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结构之外。

此外,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子女上大学等“冲击性事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福利影响的不利因素,注重降低贫困农户的脆弱性。通过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降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因教致贫的可能性,规避因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下降导致的辍学、失学问题。降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教育投资费用过高、风险过大、成本补偿机制失调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推动社会团体、民间基金的发育,使发育成熟的民间组织尽早介入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救助,分摊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所承担的过重教育责任。

2、从教育相关部门层面,要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城乡地区教育在师资、设施、经费等多个层面的协调发展、互助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资源置换等方式协调地区间发展,通过鼓励少数民族价值与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领域对口高校教师下放采风、驻点授课、开设研究室等方式帮助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传授先进地区的思想政治、文化价值教育和研究经验。

3、从教育者的层面,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内容。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授课计划,不仅在原有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中注入正确认识贫困、抗击贫困脆弱性的针对性内容,同时辅以民族身份认同、就业择业规划等特殊内容,从观念上消解读书无用思想,同时采用切实有效、实际可操作的方式及时疏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期以来因环境和观念所积聚的对贫困的不安情绪。

此外,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引导强度和力度,注意教学方式方法。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教学趋于僵硬化和模板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成为大学生“人在心不在”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方式单一,效率低下。但通过贫困脆弱性视角观照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时,必须规避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负面效应,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现有的风俗观念和价值形成进行深刻调研,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课堂内容,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引导作用,不能笼统照搬课本内容。

4、最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地实践,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到自我帮扶、地区振兴的实践活动当中来,打通课堂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扶贫攻坚现实问题,推动教育投资和实际所学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本民族、本地区资源的能力,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参与式扶贫、发展式扶贫、精准化扶贫。

猜你喜欢
脆弱性少数民族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