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医德、医术

2019-03-18 05:09殷明
银潮 2019年2期
关键词:杏林扁鹊华佗

文>>>殷明

“殷明讲中医”系列(十七)

殷明,本栏目特聘专家、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多年,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诸多感悟。从2017年第10期起,她在“养生”栏目发表系列文章,冀读者能对中医有更多了解,对健康养生有所裨益。

自从学习中医的那天起,在课堂上、医籍中都受到了很多医德方面的教育。我崇尚战国时期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治病不分亲疏、不图名利,尊重同道、谦虚求实。要做一个好的医生,必须以德载医、德医双馨。自古以来,不少名家热爱医学事业,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们从不追求名利,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做一名为百姓解除病痛的普通医生。

战国时代名医扁鹊,据《史记》记载,他和学生使用汤药、针刺、热熨等,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即假死症。对此大家广为称颂,说他能“起死回生”。虢国国君也称赞他说:“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凡。”在这样的赞誉声中,扁鹊却谦虚地说,他不能使死人复活,而是这个病人不应该死,我只是帮助他活了过来。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名医,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是后世历代医家的楷模,亦使我铭记终身。

汉代名医华佗,太尉黄琬要他去做官,东汉末年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任“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变成对举人的雅称),他都拒绝了。华佗给曹操治好了“头风”病,曹操打算把他留在身边当侍医,专为自己看病。华佗不愿,以妻子患病为由,请假回家就不回了。曹操对此大怒,竟设下罪名,下令把华佗抓回,并杀害了他。华佗这种把事业看得高于生命、不屈从于淫威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所以人们把医术称之为“仁术”,把医生这种职业看得很高尚。历代医家都懂得这种职业的地位和分量,因此,逐步形成了中医优良的医德传统。

东汉名医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轻时任侯官县(旧县名)小吏,不久隐退,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他医术高明,治病从不收取钱物,只要求重病治愈者,在山中栽杏树5株,轻病愈者栽杏树1株。数年之后,董家后山有杏树万株,郁然成林。他眺望杏林,十分欣慰,便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下,待到杏子熟了,又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他说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带回一盆杏子,嗣后又用米来救济贫苦的农民。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董奉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以供后人敬仰。这是今人常用“杏林之家”“杏林春暖”“杏林满园”“誉满杏林”等,赞扬医术高超和医德高尚医生的由来。

唐朝名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指出,凡得大道的医生,有慈悲同情之心,治病一定精神专注,没有其他杂念,决心解救疾苦,对前来就医者,不问其地位高低、贫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关系一般还是密切,是何民族等,皆一视同仁当作至亲对待。治病也从不犹豫,考虑自身的利弊、性命,不避艰难险阻,无论白天或黑夜、寒冷或酷暑、饥渴或疲劳,一心一意去救治,也不装模作样借故推诿,皆感同身受病家的痛苦和烦恼,也从不显示自己功夫和事迹。他认为,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成为一位高尚的医生。反此道而行之者,便于人无益而有大害。《大医精诚》是中医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重要文献,为习医者必读。

贤哲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不一而足,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丰碑。中医的医术和医德,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皆当发扬而光大之。

【下期预告】中医治病医护合一。

猜你喜欢
杏林扁鹊华佗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以爱育爱,让童年精彩绽放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讳疾忌医
小华佗拜师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一个人
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