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学科为例,浅谈对中职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

2019-03-18 02:00尚明霞
关键词:语文学科

尚明霞

【摘要】  德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中职教育者,时代的现状和学生的学情促使我们必须抓住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充分挖掘当下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筛选信息,找准方法,重视各学科的课堂思想道德引导和熏陶,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中职教材 德育内容 语文学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230-01

人心浮躁的当下,德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且非常迫切的任务。但是,德育手段僵化,流于形式,学生应付性心理较强,抵触性情绪较重,德育并未起到它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德育融进学科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中职教育中尤为急切。而要想将德育融进学科教学,首先得学会挖掘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此,我就以语文学科为例,浅谈一下对中职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何要挖掘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德育一直是摆在教育教学第一位的,但是,我们的德育理论往往在强调德育首位时,任意拔高了关于政治的、信仰的、理想的内容,德育的价值取向与道德修养主体(即学生)的内在要求出现了错位,导致德育过程陷入了空洞枯燥和运动式口号宣传的泥潭。学校德育工作方式也往往急功近利,企图通过看一次电影,办几次主题班会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很不被学生喜爱和接受。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整體来说,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思想道德上的缺失尤为明显。而传统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德育效能并不高。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重技能轻德行,重课本知识灌输,轻课堂思想道德的渗透。并且,课堂教学德育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学科知识相脱节,缺乏课堂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多的课堂教学甚至忽略了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即便是课堂注重德育,也是一种教学后强贴标签的德育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职教育者的我们,深入挖掘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通过研究分析,再将德育内容以合适的形式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教育,很显然,是十分必要而有价值的。

那么,何谓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呢?所谓中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即指现行中职教材中对学生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是极其普遍的,在各个学科的教材中都存在着,尤其是在语文教材中。随便翻开一本语文教材,能给予人德育教育的内容处处可见。

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不是将教材中所有能给予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都一股脑地传递给学生呢?很显然不是。一者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不允许;二者教学过程中相关德育内容有重复之嫌,没必要;三是面面俱到的德育教育,简单粗糙,流于形式,作用并不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挖掘中职教材中具有德育价值的内容呢?

第一,要有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师,都必须要有德育为先的意识,并且要利用好自己的课堂,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无论是语文学科、历史学科,还是英语学科,政治学科,亦或其他的专业类学科,其教材中都有可以挖掘的具有德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之时,便应该将德育内容放进教学目标中,并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可行的方法,在课堂上将相关内容进行教授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二,要有准确筛选教材中德育内容的能力。教材中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适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教授的。我们必须学会准确筛选教材中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去。

第三,要找准利用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方法。教材中如此多的德育内容,要用怎样的方法才可以将它恰如其分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呢?我的选择是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时间短,内容精,易制作,好把握。以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为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教学难点之一在对《箜篌引》的理解上,学生不能理解《箜篌引》中“公”的形象,也无法读出其中的悲剧意义。所以,此处可以以微课的形式讲解《箜篌引》的创作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再用微课介绍梁任公先生的相关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梁任公先生讲解此诗用意的理解,也就更深入地理解了梁任公先生(即梁启超)的精神与风骨,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微课的使用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教育,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又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教授时在开篇以微课进入,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内容,给学生以最直观最震撼的印象,激发他们内心的同情和善良,也让他们想起祖国曾经历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这些微课的使用,都恰如其分地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传递给了学生,从而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德育教育,也完成了情感上的教学目标。

第四,要有不怕麻烦的精神。微课虽然教学效果好,制作较为简单,但是制作起来仍然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教学设计,到素材选取,到配音讲解,到视频制作,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所以,如果想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便必须要有不怕麻烦的精神,愿意花时间,敢于花心思,乐于去用心,精心构思设计,精心准备完成,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微课德育落到实处。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德育上责无旁贷。而课堂,便是学校德育的主战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抓好这块主战场,抓住战场上的主角,即教材,用心挖掘,用心设计,用心教授,才能够真正解决好德育这个重大的课题。

【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艺术学校德育学科‘两化特色研究与建设”(项目编号:ZJZB2016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定位研究
略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