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2019-03-18 01:58秦艳荣
商情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大学英语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际形式的多样化,教育领域的多模态课堂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利用语言与非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    识读能力

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影响并改变着人们传统单一的交流方式,同时也削弱了单一的语言模态在交际中的主导地位。随着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和人们认识世界水平的不断提高,语言不再是人们交流表达的唯一手段,图像、音乐、动画、视频等非语言符号逐渐参与意义构建,与语言符号相互作用,共同生成意义,承担起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模态,而是扩展到通过图像、声音、动作等非语言符号来调动学习者视、听、触、味、空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立体式课堂教学。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能够了解各个符号的意义功能,并学习利用各种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义。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前沿性学术研究范畴,多模态话语( Multi-Modal Discourse)分析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视、听、触、味、空等多感官协同运作,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来传达和获取信息的现象。1977年,西方学者 R. Barthes发表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s),开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先河。上个世纪90年代,由11位语言学家组成的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真正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 multiliteracy) 的概念。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我国学者李战子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引入国内。经过1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国内学者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教学局限,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立体式语言学习环境,给学生呈现出语言、声音、图像以及动作等多符号语言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客体的变化——从孩子变成了环境。传统教育的客体是孩子,模式是雕刻,目標是把孩子雕刻成教育者期待的样子。因此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支配者和被动接受知识者。而现代教育最大的进步是将教育的客体从孩子变成了环境,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环境——空气、土壤、养料和水分——让孩子在道德法制、公序良俗的基本人类框架之中自由成长。教师的任务不再是雕刻,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园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思考者、探究者和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都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主客体角色的转变,创建多种渠道和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输入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建立意义结构。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师多模态教学,还包括学生多模态学习。

(一)教师多模态教学

教师多模态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并整合多模态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传递、接收并获取信息,以此帮助学生调动多感官获取、内化信息,并最终以多模态形式输出信息。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因此,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质量的口语表达。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占有绝对的专业权威,而且信息传递通道必须保持通畅。②较强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在不同模态之间灵活切换,借助语言、动作、手势、黑板和PPT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利用已有环境,创造新的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③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条件,使用PPT、视频、录像以及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呈现丰富信息。④师生角色的转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支配者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思考者、探究者和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二)学生多模态学习

学生多模态学习主要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调动视、听、触、味、空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输入并内化信息,并最终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输出信息的能力。①多模态信息输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模态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管协同运作,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并在课堂上展现和交流,实现高度互动的课堂教学。②多模态信息输出。学生通过理解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符号,鉴别各种图像、文字、动作、颜色以及声音等多种模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整体意义,借助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轻松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里,了解各种符号的潜能,并最终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符号来表达并完善自己的意义。

总之,现代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突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输入—内化—输出,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2]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的构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 .

[3]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 .

作者简介:秦艳荣(1981-),女,渭南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多模态话语分析大学英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宠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