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 推进阅读课程校本化
——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阅读推广活动纪实

2019-03-21 21:10
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书香读书学校

有人曾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为学校。一所学校的灵魂在阅览室,一个人的灵魂在于阅读”。红钢城小学朱冬梅校长说,在“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要让“阅读”升华为“教育”,只有让孩子乘上富有活力的阅读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我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地方资源,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学生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读书向学,修身励志的和谐校园,连续数年开展多主题、多形式、多层级的读书活动,由教师主动研发的班级或年级共进的阅读活动,获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热情支持与参与。为了满足更广大师生“教”与“学”的双向需求,更好地与部编版语文教材做好教学心理、教学行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对接,在前期校本课程研发的基础上,学校于2018年秋季正式开辟“阅读”课程,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一、阅读课程目标——专业化品悟,一体化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担任阅读推广的教师立足于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在教学研究中大胆尝试。用大语文观指导教学,更全面把握教材,科学规划、整合语文资源;引入活水,浇灌心田,拓展内容,活用方法,形成持久动力;以点带面,进行广泛而精深的阅读,用爱引领孩子阅读,用专业研究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尝试和发现中享受教与学的快乐,做幸福的读书人、阅读推广人和教育人。

2.学生悦读成长。利用资源,引领学生探寻学习新策略,真切感受阅读乐趣,促进学生“乐学,善思,会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沉浸阅读课程,感受自然的神奇,亲情的可贵,自我的成长……在丰富的校园读书活动中,书香气质内化于心,外显于形,莘莘学子的梦想,在书香校园中芳菲,人生因此变得有宽度,有温度。

二、阅读课程内容——常规化保证,动态化更新

1.国学经典。本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提出了以“语言与生活”为主线的精粹文化校本开发思路,相继开发了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朱子治家格言》、四年级《增广贤文》、五年级唐诗宋词名篇、六年级《论语》等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2.童诗、绘本。利用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必读书目《和大人一起读》《神奇的种子》《去年的树》等,配套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栏目同步使用。

3.儿童文学或成长小说。选择或惊险、或曲折、或幽默和具有很好的可读性的儿童文学或成长小说,通俗易懂且生动活泼,孩子们能与主人公一道在生活中体验着心灵的成长。如《你会吹口哨吗,约翰娜?》《青铜葵花》《烂泥怪》《野姑娘》《海底隧道》《一百条裙子》等等。

4.同名书籍与电影。很多有意思的故事,都被改编成电影;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也有很多被改编成电影,扣人心弦,经久不衰。学校教师筛选出如《战马》《宝葫芦的秘密》《奇迹男孩》等,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看看电影,读读好书,对比欣赏。

三、阅读课程形式——任务化引导,多元化呈现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不过是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书香飘满教室每一个角落,一切阅读形式都是那么美好!

1.拆封新书。学习了课文《父爱深深》后,孩子们对于父母的陪伴下作者的童年生活有所了解,可是,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呢?教师和学生共读《海底隧道》,一个留守孩子圆圆缺少父母陪伴,却在许多正能量的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课文和书籍有了很好的对比阅读的基础。

教师让阅读更有仪式感,借此让不爱读书的孩子能和同学们读完整本书,带动其读书积极性。同时,也给平时喜欢读书的孩子以惊喜,将他们的读书热情推向高潮,让不同阅读经历的孩子感到阅读与众不同的力量。

2.目录梳理。六年级教师执教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拓展阅读小说《烂泥怪》。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书籍线索,根据小标题将这几个章节的内容连结了起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提炼出阅读整本书的三个策略:即连接、统整、提问。学生按照策略的导引就能回顾作者叙事的方式技巧,梳理自己阅读的所得所感,进而对人物形象进行条分缕析,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读者”身份的确立。细致的阅读策略指导终于从散落在学生的家庭里逐步走进了语文课堂,这是语文教学的进步所在。

教师还进一步提示: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选择阅读的进度,组合阅读的内容,并大胆构想,如果是我来写,我可以怎样架构叙事线索。

3.对比阅读。执教《海底隧道》时,围绕一个“爱”字,教师让孩子们再次走进《海底隧道》,抓住文章和书籍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思考课文中作者的爸爸和《海底隧道》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张老师、多多、京生叔叔、李老师、肖警察、绿衣姑娘”他们心里装着哪些爱?《海底隧道》中的人物充满“爱和正能量”,那么,书中圆圆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老师让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把它画下来,并发到微信群分享。

4.展开联想。执教《我多想去看看》+《神奇果子店》时,教师鼓励孩子们用“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神奇果子店》的书名展开联想:

“这个种子店都有哪些神奇的种子呢?”

“我要到神奇的种子店,买一颗彩色的种子,种出彩色的花。”

“神奇种子店里的种子复活了,就像《博物馆奇妙夜》里的那些文物一样,都能够行动自如,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孩子们思维越来越开阔,给了教师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5.猜测内容。执教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爱主题+《你会吹口哨吗,约翰娜?》时,教师带领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以下亲子共读环节:

仔细观察——拿到新书以后,不要拆开塑料封面,仔细观察封面的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封面的内容,读一读封底的文字;引导提问——看了书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大胆猜测——结合你观察的封面和封底,大胆猜测一下故事的内容,你能根据题目编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孩子们脑中的问题可多了:为什么封面上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在放风筝?为什么小贝学会吹这首曲子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位教他吹这首曲子的老先生?为什么小贝从没见过自己的外公?约翰娜学会吹口哨了吗?他学会吹口哨开心吗?

6.和父母聊书。执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我当主持人》+《尼克代表我》时,教师让孩子们当主持人,和他人聊书,告诉孩子们聊书时可以和书中人聊、和阅读中的自己聊、和“重要他人”聊。《尼克代表我》是一部儿童成长小说,诉说了儿童成长之痛,教师特别推荐孩子们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孩子们的父母聊。亲子共读之时,教师指导孩子们当主持人,聊阅读心情,聊感受最强烈的文字,聊有没有和故事中的人不一样的想法,聊有没有特别想要重读的地方,聊不明白的地方等等。

四、阅读课程特色活动——主题式开展,层级式推进

1.“读书打卡”,特殊考勤。在红钢城小学,除了常见的到校考勤表,还有一份特殊的“读书考勤表”——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情况,都要在这张考勤表上“打卡”。上学期的“打卡记录”显示,全校1500多名学生,平均每人读了9本课外书。这份“读书考勤表”,记录着从开学第一天到期末考试前一天,每名学生每天阅读的书目、页数、时长等信息,记录显示,学生们每天在家读书的时间约为45分钟至1小时,平均每天读15至30页。

2.“悦”读节,享受书香。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主题读书月活动,“图书义卖”“图书漂流”“最美朗读者”“美文大赛”“读书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学生与教师在主题月活动中像欢度盛会一样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着由书带来的兴奋与幸福。

3.名家进校,点燃童梦。学校邀请儿童文学作家与孩子们面对面。在和大作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学生为能见到自己喜爱的大作家而欣喜,同时在与作家的互动式交流中了解了作家们的创作历程,知道了儿童阅读的意义,明白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的成长分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智慧的点燃和启发。六年级的莉莉听了儿童作家黄春华的讲座后激发了她的写作兴趣,立志成为作家,并开始创作小说,现在已拥有不少“粉丝”,课间经常有同学找她“借书”看。

4.云端阅读,智慧书香。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引入新媒体、云平台增加阅读的兴趣,扩大受众影响面成为互联网+时代不一般的阅读领航者。

“网络书香”,寻找红小最美声音。孩子们利用荔枝FM等录音软件录制音频,录制一首诗,一阙词,一篇美文或一段经典台词,让大家都能欣赏到自己的琅琅书声。孩子们争做朗读推广大使,有的孩子是赛完一次再赛一次,参与热情极高;有的是一家三口总动员,甚至是四代同堂,齐上阵。孩子们用声音传播情感,用最动情的朗读,传递对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攀登阅读”,智慧阅读勇攀登。2018年秋,我校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引入“攀登阅读”智慧阅读平台,我们将拥有8500多本分级书单,有上百位国内外专家支持和80多万分级测试题库,不仅验证学生有没有读书,还验证有没有理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书籍内容,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深层次分析,为阅读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五、阅读课程实施保证——团队式共进,资源化开发

1.牵头引领,大力支持。学校为阅读推广教师订阅《阅读新生态》《学校课程全球报告2.0》《学校图书馆》《让学生学会阅读》《绘本课程这样做》等书刊;推荐“得到”“樊登读书会”“攀登阅读”等APP供老师们查阅学习;组织十多位课题组教师远赴深圳,开展阅读课程化的专业学习,加入武汉市名师工作室共研阅读策略指导,聆听不同课型的儿童阅读课,如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主题式阅读、跨学科阅读等。教师勤学乐思,消化、吸收,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2.壮大队伍,共研共进。学校开展“师生同读,乐享成长”的阅读活动,经过全体教师的集体研究与筛选,分别确定了六个年级的师生同读书目:一年级《去年的树》,二年级《宝葫芦的秘密》,三年级《绿蹦蹦》,四年级《海底隧道》,五年级《城南旧事》,六年级《名叫彼德的狼》,书目还在不断增加中。学校为每班教师赠送年级同读书籍,各班陆续启动师生同读仪式,孩子们双手领取共读书籍,比平日多了一份沉静和美好。三名老师从全国一千多班级中脱颖而出应邀做全国经验交流。一位教师这样感慨:“教了一辈子的书,第一次能登上国家级的交流讲坛,这是一位普通教师的荣耀,更是一位阅读推广人的荣耀。”

3.达成共识,有效陪伴。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红钢城小学创设“幸福家长学校”开展“诵经典、共成长”活动,全校家长开始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20分钟,每学期参加一次亲子经典诵读比赛,参加书香家庭评比。每个月里总会有两个周末,学校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家长们前来聆听国学报告,参加亲子诵读感想交流会,分享自己诵读《弟子规》后的家庭教育随笔。随着活动深入,在“三省吾身,君子九思”的传统文化浸润下,家长们逐渐意识到榜样示范的力量,开始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促进孩子成长。

家长学校已举办一百六十四期活动,经常邀请社会阅读推广人分享《正面管教》《养育男孩》《养育女孩》《让孩子远离焦虑》《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等书籍的精粹内容,引导家长在阅读中遇见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朗朗书声满校园,幽幽书香沁心脾。今时今日,在红小,阅读已然走进千家万户,部分孩子已经拥有长时间阅读的能力和坚持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徜徉在“悦”读世界,感受读书之乐;教师行走在阅读空间,走进孩子的心灵,触摸其柔软的童心。

我们期待——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实的书香校园也许是有边界的,但精神的书香校园却可以向生活更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书香读书学校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