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双重境遇与现实要求

2019-03-22 08:26曹以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青马思潮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自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实施“青马工程”以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果,“青马工程”深入人心。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马工程”列为十项“重点项目”之首[1],鲜明反映出党中央推行“青马工程”的决心,凸显了“青马工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既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充分把握时代给予的良好发展机遇,高度重视面临的各种挑战,以推动“青马工程”的长效发展。

一、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机遇

新时代的到来、全面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开拓了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新时代的到来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格局,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发展的新纪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2]在国家更加兴旺发达的新时代,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物质生活极大程度得到丰富,人民更加拥护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青马工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前景无比广阔。新时代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能够激发青年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斗志和动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问题意识,敢于突破利益藩篱,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为“青马工程”的深入推进扫除了主要的障碍。对外开放也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增添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对外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收益,我国不仅完成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同时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可以弥补“青马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和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肯定了青年的重要地位,同时具体阐述了青年的时代使命,提出了对青年的具体要求,指明了共青团和高校开展青年工作的具体原则。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具体思路和实践方向,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理论遵循。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会迷失方向,“青马工程”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拥有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网络新兴媒介的压力等现实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产生冲击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优势对我国青年的渗透由来已久,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西方发达国家对青年的渗透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通过各种不同的载体影响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吸引青年的关注,利用便利的网络平台宣传其推崇的“普世价值”。在我国盛行多年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深刻地影响着青年的价值取向和对本国文化的认可度,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鲜明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青年的渗透也深入到高校内部,主要体现在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上。目前,我国众多高校为了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与国外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很多国外的学校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助。国外高校经常邀请国内的精英大学生出国交流访学,西方国家在此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和西化我国大学生。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严重削弱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效果,是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重大威胁。

(二)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造成阻碍

改革开放至今,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复古主义等社会思潮在我国粉墨登场,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国民尤其是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念,无疑会给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巨大阻碍。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推翻有着五千多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以重构新的文化系统,这与历史发展规律相背离,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论断格格不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消解着青年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可。消费主义思潮则崇尚消费至上,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享乐,极大地误导青年。青年好奇心强,社会阅历又较为浅薄,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时容易丧失理性。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兴媒介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带来压力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处理数据的精确性与高效性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大数据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新生网络媒介。这些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行为、价值观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平台中不乏低俗、无趣的内容。青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容易受人误导。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青年自身的全面发展,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造成了极大困惑和压力。

三、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应从以下三大层面展开。

(一)立足国内实际和国际大势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既要从国内实际出发,又要具备国际视野,以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社会的主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首先要符合社会主题的需要,要培养一批为民族复兴服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1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我们距离实现伟大梦想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实现。与此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准确把握世界总体发展趋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又能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贡献。

(二)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为青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和世界多级化趋势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世界各国加快了对青年人才争夺的步伐,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和吸收青年。因此,我们面临着众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各种社会思想都会影响青年,都会‘争夺’青年。”[4]689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威胁巨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能忽视社会思潮的巨大影响。高校要团结和带领大学生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武装青年的理论武器,使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遵循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青马工程”就是为了培养达到德、智、体、美四维一体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对青年的全面发展责任重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青年成为什么层次的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能“闭门造车”。高校要充分了解青年的特点、爱好、需求,提供更多的有利于青年成长的平台和资源,关爱青年的心灵,关心青年的生活,关注青年的动态,为青年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同时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鼓励和夯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国情怀、人民立场,努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干精神,激发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5],让青年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了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既要善于把握机遇,也要正视面临的挑战,同时要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兼具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以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努力培养经得起时代考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青马思潮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参考答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