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原因及修复措施

2019-03-24 14:33魏金杰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北立地条件防护林

魏金杰

(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528)

从1978年开始,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四期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五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维护辽宁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防风固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辽西北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十分重视,2009年辽蒙边界建设的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带,有效阻止了科尔沁沙地的南侵;第二,农田、牧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经过前四期的工程建设,辽宁三北地区的农田牧场防护林面积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达到4.6万hm2,有效保护了农田、牧场[1];第三,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辽宁省三北地区的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43万hm2,干鲜果品的年产量达到645万t;第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以带、片、网、点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有效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朝阳地区的粮食产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不足5亿kg,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的10亿kg。昌图县的粮食产量在1978年工程实施以前,年产量不足5亿kg,目前粮食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6亿kg,成为全国的产粮大县。

1 退化防护林现状

2014年,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全省的防护林退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沈阳市防护林退化最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康平县、新民市、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辽中县、铁西区等9个县(市、区)。其次,朝阳市防护林退化的区域有7个,主要是建平县、朝阳县、北票市、凌源市、喀左县、双塔区、龙城区。此外,锦州的黑山县、义县、太和区、北镇市,抚顺的清源县、抚顺县、抚顺市大伙房林场,大连的庄河市、金州区、普兰店区,阜新的彰武县、清河门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还有铁岭、营口、鞍山等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防护林退化现象。据此次调查的结果统计,全省退化防护林面积达到24.7万hm2,占防护林总面积的11.9%,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退化面积8.4万hm2,三级公益林退化面积6.02万hm2,地方公益林退化10.27万hm2。按照防护林退化的程度划分,重度退化的面积4.68万hm2,占退化防护林总面积的16.9%;中度退化的面积7.08万hm2,占退化防护林总面积的28.6%;轻度退化的面积12.94万hm2,占退化防护林总面积的52.3%[2]。

2 退化原因分析

2.1 病虫害严重

受造林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防护林建设存在林种单一的现象:辽西北地区为防风固沙,种植林木以樟子松为主,东部山区以红松、落叶松为主,中部平原的农田防护林以杨树为主,树种的结构比较单一,易发生病虫害侵袭。比如,建平县的沙棘由于沙棘木蠹蛾的大面积爆发,导致全县的沙棘防护林受到严重的破坏;朝阳地区的油松松毛虫害严重,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防治。此外,随着全省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兔、鼠的数量明显增加,幼树被啃食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树木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2 立地条件恶劣

随着防护林造林工作的不断开展,一些种植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已经基本完成造林工作,一些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的地区,立地条件比较恶劣,林木的存活率较低,生长比较缓慢。辽西的低山丘陵地区,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低,且气候条件比较差,降雨量不足,比如朝阳地区的很多杨树和油松存在小老树现象,几十年生长只有几米高,蓄积量严重不足,林木的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2.3 林木的生理过熟

全省的防护林总面积207.25万hm2,近熟林41.68万hm2,过熟林5.64万hm2,成熟林2.87万hm2,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防护林总面积的14.24%。林分进入过熟期后,生长的速度就会逐渐地减慢,当达到终止防护成熟龄或者更新龄时,防护作用就会出现下降,最终进入防护的衰退期。比如辽中平原种植的速生杨,生长速度快,20a即到成熟期,25a进入过熟期,这些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蓄积量下降,防护功能降低[3]。

2.4 人为干扰不当

防护林造林工程早期的指导思想以早成林为主,林木的种植密度过大,在生长过程中争光、争肥,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林分的退化;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乱砍滥伐、盗伐现象经常发生;过度放牧,牛羊等动物啃食林木,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毁林开荒导致林分结构失衡,出现残缺林带。以上人为因素导致很多林分受到严重的破坏,也是防护林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退化防护林修复措施

3.1 更新造林

对于退化比较严重,且自然条件较好的林分,可以通过重新造林的方式来对退化的林分进行修复。坚持因地制宜、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的原则,优化防护林树种结构。营造带、片、不规则或者网格式的混交林,形成针阔、乔灌混交林,构建多树种并存的植物群落,稳定林分结构,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整体提升防护能力。

3.2 适地适树

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逐步开展,造林地区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尤其在土地贫瘠、干旱地区,林木的品种和质量对造林的成活率及后期的林木生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造林工程中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成活率高且生长稳定、生态功能良好的树种进行营造。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部分干旱地区的灌木对遏制土地沙漠化、防风固沙具有很好的作用,生态效益良好。因此,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可以选两年生以上且根系发达、高径比合理的灌木壮苗,适应恶劣的立地条件,满足造林需要。

3.3 抚育复壮

针对防护固沙、水土保持和农田防护中的中幼龄林,采取生长抚育、透光抚育、补植抚育等方式,参照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的标准进行[4];对于采取抚育措施后的中幼龄退化林分可通过施肥、嫁接、防旱排涝、除草等措施恢复林木的正常生长。比如对于种植密度过大、生长不良的油松、樟子松等退化林分,采取透光伐、修枝、疏伐等方式进行改造,补植适宜树种,调整林木的生长密度,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后备森林资源,提升防护效能。

3.4 封山育林

针对由于人为干预失当,但具备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退化林分,利用工程围栏、生物围栏等措施对退化的林分进行恢复,利用植物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的稳定性。工程围栏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推进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全面的恢复林草植被。在人、畜易进入地段种植耐干旱、易生长的刺榆,利用刺榆长有棘刺的特点,起到生物围栏作用。

3.5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防止防护林退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森林资源,修复防护林的必要措施。对于尚未遭受病虫害的林分要加强治理,以预防为主,减少病虫害发生。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林分要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松毛虫的防治可以采用释放松毛虫赤眼蜂、人工捕杀,美国白蛾可以采用挖蛹、灯光诱杀。要以自然控制措施为主,以应急短效的化学、物理措施为辅,合理使用农药。

猜你喜欢
三北立地条件防护林
我的三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接穗品种等因素对核桃嫁接改良主要影响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