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应用互联网推动基层党建管理工作

2019-03-25 07:21毛俊连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模式互联网

毛俊连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以其不受空间限制、交互性强、成本低等特点,在许多行业内都广泛应用,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然需要互联网的助力。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转变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网进行高度融合,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为实现党建科学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互联网;基层党建;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048-02

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在用过去传统的党建方式开展工作,即安排党员在固定的会议场所进行宣讲、座谈等,党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热情。另外,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自基层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大多都比较辛勤忙碌。如果用以往传统的模式过党内生活,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会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党建学习活动,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更多流动党员和无法及时参会的党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当然,互联网作为高新科技平台,在应用互联网开展党建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还需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1  应用互联网推进基层党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目前,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基层党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困难:部分党员对互联网认识不足,思想固化;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缺少既熟悉党内工作又熟悉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应对措施。

1)加强思想引导。为了让广大党员真正的接受“互联网+党建”这一新型党建模式,首先就应该加强思想引导。党委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位党员都认识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影响力和对推进党建活动的积极作用。应该积极准备宣传资料,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让他们可以转变思路,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供养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党建活动地快速推进。但是互联网也有在因为管理不严格造成不良思想传播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规范性,制订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论证和梳理风险环节、研究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建立问责和考核体系,用制度来确保党员在参与“互联网+党建”活动时行为规范性。

3)积极培养人才。要想用互联网更好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人才是最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使其既熟悉党内的工作,又熟悉目前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首先,要吸纳年轻人才,加强跟踪培养。其次,要对现有党员开展网络技术专项培训,为互联网+党建工作地深入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2  加强“互联网+党建”的平台建设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做好党建网站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工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了全党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可见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党建工作已成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党建工作发展趋势,接下来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一个“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体系。

1)围绕中心,加强党建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党建网站的建设已经开展了许多年,基本上各个地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党建网站。当前,党建网站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后期维护问题,例如部分网站无专人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组织党内熟悉互联网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党建网站的更新与管理。让党建网站真正成为基层党员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和信息的有效渠道。

2)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能力强以及信息查询方便快捷等优点,整合资源,开发业务系统,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线上化,推行电子党务。基层党建业务系统应该整合党支部工作手册、发展党员、党员档案等基本信息。党支部工作手册模块的设计需要让基层党员可以方便的查询党员情况、支部情况、党内学习、实践情况等。发展党员模块要根据党内现行发展党员的时间限制、审批权限等做好量化标准,设计成集查询、存储、时间提醒等于一身的综合系统。党员档案模块侧重于信息的存储和便捷查询功能,形成一个准确、便捷的党员信息查询数据库,为日后党建活动的人员调配打下基础。

3)创新升级,让使用更便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安装手机App,以更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了当前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应当顺势而为。除了原有的党建网、报纸、杂志等原有开辟的党建栏目,我们应该利用互联技术,开发党建App,让基层党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便捷的渠道和平台了解党建活动的信息;党员可以通过平台填报自己的党员信息,完成自己的专题学习;党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上传下达,实现对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搭建党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当然,在平台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平台要选择有国家安保等级资质的国有的专业技术较强,保密性及党性素质较高公司建设维护,同时加强必要的后台防火墙建设,确保平台安全运营。

4)融媒传播,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阵地,为新时代党媒党建宣传创新带来机遇与挑战。除了内部开发的网站、办公系统、App以外,还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设和宣传。目前,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及杂志等,还要利用微博、QQ群、网络社区等平台,加强理论宣传力度,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对未来“互联网+党建”深入融合的展望

目前“互联网+党建”已经历经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党建宣传网站的传统网站时代,第二个阶段就是开业务系统的OA线上办公化时代,第三个阶段就是开发党建信息App的信息与社交并存的时代。未来“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应该会朝向互联网发展的第四阶段“互联网+内容”的深入融合阶段发展。“互联网+党建”会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宣传效果。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党建工作成果、机关党员思想动态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助力新时代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

1)突出参与性强。交互性强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之一,因此,未来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构建“互联网+党建”的互动平台。“互联网+党建”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群体互动性和双向服务性,构建网络化、立体化、即时化的实时传输信息交流中心。例如,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增强用户体验,2018年10月,纸媒《新京报》利用今日头条技术顺势推出了新京报App。2018年6月,《人民日报》联合百度自媒体推出了人民号。这些事件都表明,融合发展是媒体的一场自我革命,犹如逆水行舟、滚石上山,不进是退、缓进也是退。作为基层党员和媒体人,笔者认为未来“互联网+党建”,势必要突出其较强的参与性,这是大势所趋。

2)提高实效性和服务性。实效性和服务性是“互联网+党建”的吸引力所在,根据党员党内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设定服务板块,可以打破传统“限时、限地、限人”束缚,缴纳党费、党员活动、组织关系流转等实际工作平台化,打通服务党员的“最后一公里。而党员活动、党务公开、作风监督、党员教育、政策宣传、经验交流等也需要更有实效性。

3)增强专业性。未来“互联网+党建”服务平台会继续增强其专业性,在继续加强服务平台内容建設的同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智能分析,把握全市党建整体状况和辅助决策作为推广完善的最高目标,力求以“线上”数据推动“线下”工作,做到信息、记录、服务、引导精准化,进而有效提升党建的影响力、穿透力和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等。

4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建立统一的党务平台和党政数据资源库,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基层党建工作还要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加强创新和学习,让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东刚.新形势下“互联网+党建”模式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8,37(4):42-43.

[2]冯荣.为“互联网+党建”插上创新的翅膀[J].人民论坛,2018,27(9):106-107.

[3]冯小清.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讨论[J].才智,2018,15(24):229.

[4]魏光明.信息化进程下的互联网+党建[J].智库时代,2017,2(14):274-275.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模式互联网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永续债券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