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对别尔嘉耶夫哲学的评价

2019-03-26 01:10费奥多尔布留赫尔尹如玉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曼德尔耶夫哲学家

费奥多尔·布留赫尔 著 尹如玉 译

在20世纪初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复兴运动中,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尔嘉耶夫(1874 - 1948)是最具个性魅力的人物之一。他穷尽一生探究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性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作为俄罗斯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作品在俄国内受到的评价却往往是矛盾的。俄罗斯许多专业哲学家虽然认可别尔嘉耶夫卓越的才华,但并不承认他是一位哲学家。另一方面,目前在俄罗斯经常举办别尔嘉耶夫作品研讨会和科研会议,这足以表明公众对其哲学思想的兴趣。如果俄罗斯社会迄今仍然需要别尔嘉耶夫的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一位哲学家。

别尔嘉耶夫在世时,其同时代人(其中包括古斯塔夫·什佩特[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其思想详见 :http://www.e-reading.club/chapter.php/1034530/9/Yakovich_-_Doch_filosofa_Shpeta_v_filme_Eleny_Yakovich.html,弗拉伊万·伊雷因[注]俄罗斯宗教和政治哲学家。其思想详见 :http://www.cirota.ru/forum/view.php?subj=57750,弗拉基米尔·列宁[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通称列宁,是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学理论家,曾担任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及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等)就已经开始拒绝承认其作品为哲学作品,他们甚至给别尔嘉耶夫起了一个著名的绰号叫“Beliberdyaev”(别尔嘉妄语)。可以说,俄国著名侨民哲学家、神学家、教会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津科夫斯基对别尔嘉耶夫作品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简要描述 :“别尔嘉耶夫的文字充满辉煌的光彩,时而让读者沉醉。但在分析其思想时,他的光华就黯淡下去了,甚至形成一种令人忧伤的对比,即他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从通衢大道进入俄罗斯哲学辩证法的……这句严厉的批判并没有使其局部的思想、锐利的语言失去价值……,但是,当然,这对一位哲学家来说还是远不够的……”[1]总的来说,对于别尔嘉耶夫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代人中能找到相当多非互补性的评论[2]。实际上,别尔嘉耶夫本人承认他“根本不是学校里的,也不是学院派哲学家,因此这总能引起专业哲学家对我的批判态度。我自己一直不喜欢,也经常鄙视学院哲学”[3]。为了理解这一矛盾的本质,让我们从表述形式和智识内容两个方面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别尔嘉耶夫的作品。

表述形式

为评估别尔嘉耶夫哲学的表现形式,我们使用以下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别尔嘉耶夫本人的观点。在其著名文章《哲学真理和智慧真相》中,他写道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不幸,对平等正义,公共财产和民众福祉的热爱,麻痹了知识分子对真理的热爱,并且几乎摧毁了其对真理的兴趣。”[4]如果我们同意别尔嘉耶夫的观点,我们感兴趣的主题是“真理”,那么我们应该欢迎任何确定这一概念的唯一性的程序,最重要的是,寻找表达我们思想的最准确的方法。

第二个标准是指现代真理(科学,不一定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借以表达的语言形式。谓语在句子中承担起传递语义的基本工作,并主要通过动词表达出来。实际上,通过谓词的精确翻译来传递意义的不可能性正是与奎因的“不可译性”[注]威拉德·范·奧曼·奎因,1908年6月25日-2000年12月25日),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的不明确性论题。其生平详见 :http://www.hrono.ru/biograf/bio_k/quineuo.php论点相关。下面我们以对某些动词的使用为例子,来分析别尔嘉耶夫的哲学作品。

我们从别尔嘉耶夫浩瀚的著作中挑选出三部具有可比性的作品作为分析文本。两部来自《末世论形而上学(创造与客体化)》,一部来自《创造的意义》。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 别尔嘉耶夫摘录对比

如表1可见,摘录1明显不同于摘录2和3。在摘录1中,别尔嘉耶夫作为哲学历史学家,叙述先人的观点多于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后者在摘录2和摘录3中多有体现。在摘录2中,85个句子中有40个谓语动词“是”。在摘录3中这一特点体现的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当别尔嘉耶夫分析无关自己的哲学建构时,他的语言丰富多样。而一旦他开始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就会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方式。所以在摘录3的80个谓语中,有48个谓语动词“是”。

正如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式对话中的辩法,表达运动、行为、过程等意义的谓词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具体化。动词“是”具有多重含义,它可以指符号,属性,状态,态度和存在等等。即便如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在论证其著名的论点“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时,他对这一动词的使用,也是通过对唯一性、同质性、无限性、永恒性、完整性以及运动的不可能性附以哲学解释而获得意义。

“……必定是 :

存在是可能的,而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我教你牢记在心的……

存在者是不动的,

被巨大的锁链捆着,无始亦无终。

……它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

因为强大的必然性把它用锁链从四面八方捆着。

因此存在者不能是无限的,因为它没有缺陷;

如果无限,那就正好是有缺陷的了……

……命运已经用锁链

把它捆在那不可分割的、不动的整体上。 ……

……它在各方面都是完全的,

好像一个滚圆的球体,

从中心到每一个方面距离都相等,因为不能在哪个地方大一点或小一点。

因为既没有一个不存在者破坏团结,

也没有一个存在者在这里或那里比存在者多点或少点。”[5]

严格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欧洲哲学的起源。如果没有澄清动词“是”的使用含义,没有从公理中得出逻辑结论,那么使用这种语法形式很可能会混淆而非澄清句子的含义。我们可以假设,正如被他批评的“知识分子”那样,别尔嘉耶夫理解的是隐喻含义而非科学意义上的“真理”。他本人也意识到了他思想的这个特征 :“我很难被人理解。也许,原因正是出在我身上。我的想法中悖论太多,往往太倾向极端,并且表达方式过于格言化。”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别尔嘉耶夫对于诗歌的评判手法。这里包括他同时代人的诗歌——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注]阿克梅主义是象征主义衰落之后,俄国文坛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阿克梅派主张以形式的紧凑和表达的清晰作为诗学理念。可以说,别尔嘉耶夫是以一种在二十世纪初公众广泛接受的语言来与读者对话。

实际上,正是由于他使用的这种文学形式,才导致什佩特给他起了绰号“别尔嘉妄语”,一下子广为人知。什佩特说道 :“嗯,他更像是一位作家,而不是哲学家。”[6]

别尔嘉耶夫正是与“广大读者”产生了对话。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很容易找到哲学家与诗人这种精神上的呼应。所以,别尔嘉耶夫在1915年创造的隐喻形式在曼德尔施塔姆[注]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苏联诗人、评论家,阿克梅派最著名的诗人之一。1917年末撰写的诗集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运用。

表2 别尔嘉耶夫与曼德尔施塔姆

这种偶然的呼应使得曼德尔施塔姆的妻子娜杰日达在她的回忆录中花了不少篇幅,来区分别尔嘉耶夫的象征主义和曼德尔施塔姆的阿克梅主义。乃至直言“曼德尔施塔姆尽管试图寻找别尔嘉耶夫的书,但是并没找到。他没有读别尔嘉耶夫的作品,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如何理解别尔嘉耶夫的学说。”从这段回忆录中可知,曼德尔施塔姆在与自己的妻子相识后,即1919年之后,寻找过别尔嘉耶夫的作品。曼德尔施塔姆在圣彼得堡成为诗人,他不可能不了解革命前别尔嘉耶夫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别尔嘉耶夫的作品影响了他(表2所示)。

智识内容

从另一方面,也就是内容上来说,如果我们分析别尔嘉耶夫写的内容,我们就会明白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二十世纪初的哲学来说是非常传统的。比如,虽然《创造的意义》呈现出一种新语境,但也不过是完全转入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方法的基本主题。别尔嘉耶夫自己也并不否认他年轻时爱好马克思主义。但是为了有所创造,需要能够出“新”的材料以及它产生的条件。别尔嘉耶夫的创造只有在思考中才有可能形成,因此他的个性即是创造者。“我认为,我的哲学的特点首先在于,我对现实的理解与大多数哲学学说不同。对我而言,现实与存在完全不同,更不等同于客观性。主观的个体的世界才是唯一真正的现实。”[9]

个人可以从“无”创造这个世界,但要让创造启动,必须有两个条件 :矛盾和自由。“矛盾和自由”两者都借自德国哲学 :其一来自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其二来自神秘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但对矛盾的理解难以客观实现,而是要通过神秘主义。“我用悖论表达这一观点 :主观是客观的,客观是主观的,因为主体是上帝的创造,客体是主体的创造。主题是本体,客体是现象。”[10]

正如柏拉图在他的对话中所做的那样,哲学家可以选择神话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柏拉图将神话作为理性文本的一个要素,以澄清其学说的复杂之处(理想国——亚特兰蒂斯神话,极度认知——洞穴神话,思想的存在——灵魂不朽的神话)。别尔嘉耶夫有意识地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他的想法。“哲学自由地承认,世界只有通过神话的方式才可以被理解。”[11]

诚如所见,于20世纪上半叶而言,别尔嘉耶夫的哲学内容相当传统,但他选择的表述方式并不符合职业要求,而是更尊崇文学时尚。也正因如此,专业哲学团体才拒绝承认其为哲学家。

别尔嘉耶夫以其对“自由”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其哲学更被命名为自由保守主义哲学。别尔嘉耶夫的自由保守主义思想把俄传统社会观念和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人的价值、法治优先理念结合了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俄国政府长期秉承的保守主义政策相吻合,俄国内甚至有学者提出发展和完善别尔嘉耶夫的哲学思想,并将其作为俄罗斯“软实力”的文化叙事[12]。由此可见,别尔嘉耶夫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启示,其庞杂的哲学体系远远不能一言以概之。

猜你喜欢
曼德尔耶夫哲学家
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曼德尔卜利特 以色列总检察长提交对总理起诉书
中14次彩票头奖的数学天才
曼德尔施塔姆:浪漫情怀和北漂诗魂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一韩国籍船长遭阿布沙耶夫劫持
一个四年级男生的故事
曼德尔森遇袭
哲学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