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录播系统在高职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2019-03-27 05:24华云峰荣灿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录播诊断学教学效果

华云峰, 荣灿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课程向临床医学课程过渡的重要桥梁课程,是一门强调基本技能的课程[1]。体格检查实训是训练学生诊断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难点[2]。直录播系统近年来被很多高校引进实训教学中,是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要求的教学设备[3]。该系统能多角度、完整记录教学过程并同步向同一教室及其他教室直播或录播。为了提高《诊断学》体格检查实训教学效率和效果,我教研室在积累了几年直录播系统使用经验后,在我院2015级和2016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在校学生的《诊断学》实训课中进行了直录播系统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一轮以我院2015级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全部6个自然班(每班人数在45人左右)共计2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1班与2班(共89人)作为对照组,全部学生未使用直录播系统,每班配3名带教老师;将3班、4班、5班、6班(共计189人)作为试验组,每班由1名老师利用直录播系统教学。第二轮将2016级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全部3个自然班(共计15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1班(49人)作为对照组;2班、3班(共计104人)作为试验组。同时课程结束后系部督导组对每自然班按数字表随机抽取10名学生组成学生教学质量评定小组,给《诊断学》实训教学情况打分。

表1 2015级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比例构成[n(%)]

分组≥9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合计对照组15(16.9)28(31.5)27(30.3)11(12.4)8(9.0)89(100)实验组27(14.3)61(32.3)37(19.6)43(22.8)21(11.1)189(100)χ2值6.945P值0.139

1.2 研究方法 严格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要求,选定生命体征及浅表淋巴结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六大项实训教学内容;每项教学内容安排4课时实训。所有参与两轮实训教学的老师为同一批老师,且均有2年以上实训课带教经验并多次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照组每个自然班分3个操练间,配3名老师分别进行现场演示,指导学生分组练习;试验组每个自然班仅由1名老师利用直录播系统在示教室统一示教,然后学生分3个操练间根据录播视频操练。

课程结束后收集并分析学生对教学的评分表。2015、2016级的评分表均100%发放及回收,其中2015级对照组20份,试验组40份;2016级对照组10份,试验组20份。

1.3 评价指标 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统一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内容由学生考前随机抽签决定,考核标准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统一制定,总分100分,得分点具体到每一步操作,涉及操作前准备、操作内容、顺序、手法、检查结果汇报、人文关怀等项目;每项考核由两名老师打分取平均分;同时根据得分划分学生考核等级: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

学生对教学的评分表由学院统一制定,总分100分,涉及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效果,每门课程结束后系部督导组安排调查。

2 结果

2.1 2015级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对照组成绩为(76.427±13.239)分,试验组成绩为(74.343±11.641)分, 虽然试验组平均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成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227,P=0.221)。

两组学生实训优秀(≥90分)率、良好(80~89分)率、中等(70~79分)率、及格(60~69)率及不及格(<60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45,P=0.139),表明两组学生等级分布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2016级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9.122±10.515)分,试验组平均成绩为(81.625±7.055)分,两组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P=0.135)。

两组学生实训优秀(≥90分)率、良好(80~89分)率、中等(70~79分)率、及格(60~69)率及不及格(<60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P=0.002),试验组等级分布总体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016级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比例构成[n(%)]

2.3 学生对实训课教学评分比较 在课程结束后由系部督导组织对教学的评分中,2015级、2016级试验组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评分(均P<0.05),显示新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肯定和欢迎。见表3。

表3 学生教学评价小组对实训课教学评分分)

3 讨论

传统的《诊断学》实训教学都是采用观看录像、教师演示及学生分组互相练习的模式[4-5]。这种模式下教学录像播放和教师完整的示范基本只能进行1次,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清楚观看并记住操作项目、步骤和手法[6]。因此《诊断学》实训一直是教学难点。

直录播系统(我院使用的商品名:Arxsys 示教直录播管理系统)能将课程直播、实时录制等功能合为一体,可实现讲课过程高质量的显示,高质量、长时间的录制存储和反复播放。虽然该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教学和培训中,但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研究很少。

我院招收的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弱,这与付美鹜等[7]研究观察一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院《诊断学》实训课传统上常规15名左右学生需配备1名带教老师。有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较均一的《诊断学》实训师资已经成为制约《诊断学》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将直录播系统运用到《诊断学》实训的教学,借助该系统,1名教师即可在示教时将查体手法全景和细节很好的展示在屏幕,同时录播后可在各个操练间反复播放,从而替代多名教师反复现场演示。

为了研究直录播系统的教学效果,我们连续在2015级、2016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在校生的《诊断学》实训课中使用该系统,并进行了对照研究,最后统一考试、统计分析实训考核成绩。对两轮成绩的差异性分析显示,两个年级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 2015级两组成绩等级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2016级两组成绩等级构成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于直录播系统,在大量减少带教老师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并未下降,且随着带教老师运用直录播系统的熟练程度增加,使用直录播系统的教学效果更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最后统计学生对教学的评分发现,试验组学生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直录播系统在实训课中的运用效果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总之,通过目前两轮对照研究和成绩分析,我们认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借助于直录播系统,1名老师的大班教学效果可以达到甚至优于多名老师小班化教学效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大量的师资。这为解决《诊断学》实训课长期存在的学生人数多而老师少、课时少、教师教学能力不均一的矛盾找到一个新的教学手段。

当然,目前我们仅仅是研究分析了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和直录播系统的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教学评价和后续更多年级的教学评价来不断检验,我们也会继续此项目的研究和分析。

猜你喜欢
录播诊断学教学效果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 公用管道》录播宣贯(7)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纳加软件推出高清便携录播机NLB-500P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