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简单的勾勒吗?
——例谈白描手法在刻画人物中的运用

2019-03-28 01:23崔益林
中学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白描传神爆米花

崔益林

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画法。正由于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因此,直白地说,白描就是最朴素平实的写作方法。

概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写作:

一、不写背景,突出主体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凸现出来。

如,2018年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王老师和平时不一样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的红光被惨淡的白色取代,脚步虚浮,好像随时都会摔倒似的,还带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杯,毋庸置疑,王老师病得很重。

她坐在讲台前,顶着沙哑的喉咙说:“今天,我们上……咳,第二十课,翻开书……”那一个个的汉字就像是被用力推出来的一样,虽然很轻,但是却能听见……

二、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的开头这样写到: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又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作了这样的描写:

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三、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白描不仅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对白描手法有过这样的解释:“‘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己。”用白描手法写人,可以不去过分渲染、铺张辞藻,它不但简练,而且传神。同时,白描手法往往能带来含蓄的效果,虽着墨不多,却能余味无穷。

这里不妨还是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来诠释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身世,是这样介绍的: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鲁迅并没有详细介绍他的身世,而是仅仅从孔乙己“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由于白描用笔简洁,节奏快,利于情节进展,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不要以为白描的笔法很容易掌握。

因此,我们在使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

记叙和描写是并列的两种不同方式,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白描的功夫,既是作者对生活人物原型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成果,又是语言精心锤炼的结果。

2.使用白描的手法时要突出重点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白描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也就是说,在使用白描手法时尽可能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佳作展示1】

我的新三“花”

徐世宁

语文老师——爆米花

我的语文老师姓崔,中等个儿,说句毫不夸张地话,认识没两天,就会让你难忘一辈子……

不知怎么的,在同学之间,语文老师被大家称为“爆米花”,究其原因呢,那还得从他的课堂说起了。

崔老师的讲课方法很有个性。以往的老师大都让我们死抠课本上的内容,而崔老师却别出心裁,更加注重积累。

记得刚开学时,因为我还不太适应初中的生活,很早就起床,因此上课时总是有一些昏昏欲睡的感觉,每次当我和周公开始交谈的时候,总能听到崔老师突然把声音提高180度,然后又变成了平稳的语气。那一瞬间,我感觉就像熟了的爆米花“砰”地一声炸开似的,把我从刚才那种元神出窍和周公交谈的状态中给拉回来了,让我又能接着汲取老师所讲的知识了。

“爆米花”的威力着实很大,课上完了,“爆米花”的“味道”仍然让我回味久远。

数学老师——大浪花数学老师姓赵,个子不高,脑袋却很灵光,头上有一点白头发点缀在那装满数学公式的脑袋上,头上的白头发就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仅是赵老师的大浪花给我以深刻的记忆,他那不大不小的啤酒肚子,也让我们觉得他无比可爱。

赵老师的特色就在于他上课时的跌宕起伏的声调。上课时虽然说的是我们海安的方言,但却抑扬顿挫,给人一种亲切感。

每次听他讲课,我都觉得自己似乎跟随着赵老师的节奏,身体如波浪一样一起一伏。

英语老师——小火花

Mr Zhang is my English teacher.他个子高高的,头虽然有些秃顶了,但脸上总洋溢着微笑,声音很富有磁性,看见他总能使我心底漾起一阵温暖,像一簇小火花。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从来不会出现不和谐的呵斥声,因为张老师很少会生我们的气,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觉得他不像老师,而是像现在红得不得了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的暖羊羊,让我一下子就想要学好英语。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这却占据了我的心灵。

有一次,可能是因为那节课任务比较繁重吧!张老师一脸严肃的对我们说今天的内容比较多,要请同学们认真积极配合。看到张老师如此认真,那一节课同学们学得格外出力,因为大家都被张老师的认真感动了,小火花进入我们心里,燃起了我们对英语的热爱。

这就是我的三位新老师,不得不承认他们是三位水平很高又各具特点的老师,我一定要认真学习,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这就是我的老师,我的新三“花”。

【点 评】

这个构思很不错!习作者从“花”这个角度立意,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且利用三位老师的外貌、语言、神态,突出了三位新老师的特点。尽管在描写三位老师的外貌、语言、神态时没有具体的刻画,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勾勒,写出了特点,写出了新意,再加上巧妙的结构也为文章增添了亮色。

【佳作展示2】

足球情结

吴涵睿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月亮也渐渐地爬上了天,高高地悬在空中,似眼睛似星星,稀疏地点在深蓝的天空上。

那夜,外面的世界是静得出奇,可我家里却热闹非凡,因为一年一度的中超又开始了,球迷老爸斜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球,一边开“足球 party”。

我的爸爸是个小平头,脸挺黑,但可以体现出他牙齿白。别看他整天“嘿嘿嘿”地傻笑,对足球真是又了解又痴迷。

“进!唉——”看,我爸又在看球了。刚才,他的脸色正由激动满怀、紧张万千一下子滑落到怨天怨地——那球咋没进呢?不一会儿,他又欢呼起来。为啥?球进了呗!他一下子就又红光满面、欣喜若狂,就像一只小鸟,好像就要飞起来了。

听妈妈说,只要哪天晚上有球赛,爸爸几乎是无一例外地睡得很晚,很晚,甚至临睡前还絮絮叨叨地跟妈妈说球怎么踢得好,他喜欢的球员多厉害这类的话。妈妈还说,她经常睡到半夜,突然被爸爸的一声“好球!”给惊醒。原来他连在睡觉时都看着他那 “心爱的足球”呀!

这次可还算好的了。就在新赛季“中超”开幕的那几天,为了看球前不无聊,他特意地煮了锅牛肉番茄汤。球赛开始了,他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个小时过去了,他突然闻到了一股糊味。难道是牛肉汤糊了?他这样想着,刚要起身,看见一名球员带球“杀”入了禁区内,爸爸便再也无心管他的牛肉汤了,一直就这样用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电视里的球员。等他看完球赛,再去看他的牛肉汤,呵,那还算菜吗?——汤已经烧得见了底,锅下还有一层锅巴,锅里面的东西只有黑不溜秋的牛肉和番茄。

他为足球干的傻事还很多:比如说忘记买米、把味精当糖加到糖稀饭里、在妈妈回家之前忘记约的几个“狐朋狗友”搓牌的残局……真拿他没办法。

足球,爸爸的治病好药;足球,使爸爸不打你的好法子;足球,爸爸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点 评】

这篇写人的习作,文章并没有具体的事情,一切娓娓道来,但是却把一个喜欢足球的爸爸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之所以能够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就是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不仅有血,更加有肉。

猜你喜欢
白描传神爆米花
长出我的爆米花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长出我的爆米花
织绘双成 传神写真 浅谈元朝御容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为什么不能多吃爆米花
乱跳的爆米花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