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疗和放疗后下肢水肿的临床分析

2019-03-28 03:16仲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放化疗水肿宫颈癌

仲菊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

随着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妇科肿瘤中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首位。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放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对宫颈癌的治疗和放疗具有良好的作用。依照宫颈癌的整体治疗前后标准,实施对比分析,明确宫颈癌治疗的整体重要模式,判断癌病灶的位置,大小,患者的生存期长度等。分析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等内容,从下肢水肿静脉血栓水肿治疗中获取有效的治疗标准,加深对下肢水肿类型、结构等发病特征的分析,做好早期的预防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确诊的宫颈癌住院患者资料,采用信息回顾的方式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在30~68岁之间,体重为45~87 kg,按照FIGO确定妇科肿瘤的筛选标准,确定患者的病理类型,做好整理记录,对患者放疗、放化疗后的静脉血栓、淋巴下肢水肿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记录,明确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的血小板计数标准。

1.2 方法

患者采用单独放疗、放化疗结合的两种治疗方法。

放疗治疗方案:X线加速,实施远距离的机体外照射,前后两次垂直照射,照射过程中需处理边缘水平位置,下缘需要连接趾骨。按照体外四野照射处理的方式,实施前后轮照,全周围处理。在盆腔四野照射的同时,实施腔内后装的放疗处理。

化疗过程中采用铂类,实施静脉全身化疗,介入化疗操作。常规的化疗方法包含:顺铂50 mg/m2,3周一次,2个疗程。静脉注射15 min,第1~3天,博来霉素25 mg/m2,静脉注射大于6 h,疗程间隔在10 d,治疗为3个疗程。

2 下肢水肿的有效观测分析

从体征、症状、色彩等做多普勒超声、造影等进行筛选,做下肢水肿的病理检查,对有肿痛、膝关节增生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呈阳性的,视为静脉血栓水肿问题。有凹陷肿胀、脱毛、皮肤增厚、无皮温增高、B超无血栓等病灶的,考虑是淋巴性水肿问题。按照相关资料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确定均数、总体数量,明确实际的T检验败走婚。按照两种变量整体进行正态分布,确定实际检测的线性关系,确定估计的总体比率,确定参考估计值标准。

2.1 下肢水肿的发病类型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原体、病理类型等进行整理,对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治疗方式下肢水肿的类型构造。放疗、放化疗后需要实施静脉血栓水肿、淋巴水肿比例值的分析,确定整体静脉血栓性水肿构造比率达到80%,淋巴水肿构成比率达到20%。经过有效的统计,综合概率为95%,可以认定放疗、放化疗后下肢水肿血栓水肿的发病率为60%~90%。

2.2 血栓水肿、淋巴水肿的发病时间

放疗、放化疗后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静脉血栓水肿为1 d~6年,时间不等。放化疗最后一次治疗静脉血栓水肿,做单独放疗、放化疗结合的形式治疗。从总体均数值进行样本分析,明确实际的统计分析标准,判断静脉血栓下肢水肿患者的血小板、正常血小板之间的统计差异。准确的判断其实际的缺陷问题,调整血小板异常达到59%。

血红蛋白检测静脉血栓性,水肿低于正常人,静脉血栓下肢水肿患者的血红蛋白与正常人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意义。淋巴性下肢水肿患者的血红蛋白均数、中位数在正常的标准范围内。准确的分析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做好对应关系的分析。统计分析相关系数,做好静脉血栓下肢水肿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之间的直线关系,确定二者之间的负值标准。

2.3 宫颈癌放疗、放化疗后下肢水肿的类型构成分析

按照静脉血栓水肿、淋巴水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准确的统计分析,判断手术的影响、放射源、放疗形式、随访时间、预防措施等。依照治疗研究方法、输钱后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判断。筛选的40例患者,对宫颈癌治疗下肢水肿构成分析,确定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淋巴性下肢水肿问题,差异最大的放化疗治疗形式,静脉血栓性下肢水肿发病率达到淋巴性下肢水肿的5倍之多。

化疗可以对肿瘤患者的血栓栓塞进行治疗,调整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等情况。化疗药物与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的血高凝状态有关系。用细胞素后,凝血因子发生变化。抗凝蛋白发生变化。化疗如果不及时补充体液,就会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尿量增多、呕吐、出现血液浓缩,导致血液高凝严重。化疗药物对血管壁有一定的损伤,药物治疗会直接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

3 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含量分析

血粘稠增高是肿瘤常见的现象,高血凝状况与实际瘤体的血小板有直接关系。晚期的癌症患者常常发生血小板增多的情况,根据血小板的比例量,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情况。肿瘤生长细胞介素特异性会刺激血小板的增加,血红蛋白量减少。根据血小板蛋白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确定患者的不同时期的血小板蛋白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放疗、放化疗后下肢会出现水肿的现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过程和治疗标准,明确患者血小板含量的比例关系,做好细致的分析,加强准确的含量判断,有利于提升患者放疗、放化疗的治疗操作,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加强早期癌症化疗的治疗,提升放疗、放化疗治疗效果水平的处理。

猜你喜欢
放化疗水肿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