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3-28 03:16李晓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踝关节偏瘫下肢

李晓晨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动脉狭窄、闭塞和破裂,从而出现的脑循环障碍,由此才引发脑卒中,临床上脑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脑功能障碍征[1]。在脑卒中后会有较高的概率发生下肢偏瘫,在偏瘫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从而抑制了运动功能,引起足下垂、足内翻等,会影响到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站立功能。为了减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后引发的不便,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研究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确诊,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中关于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5~85岁,年龄均值(62.6±7.52)岁,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为1.4 h~2.0 d,时间均值(20.4±3.22)h,其中脑梗死患者占 30例,脑出血患者占11例,病程时间<3周,肌力0~Ⅱ级;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6~84岁,年龄均值(63.7±6.74)岁,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为 1.6 h~2.2 d,时间均值(19.6±3.74)h,其中有 28 例脑梗死,有 13 例脑出血,病程<4周,肌力0~Ⅱ级。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书;(2)所有患者意识清晰;(3)单侧肢体偏瘫。排除标准:(1)偏瘫侧踝关节皮肤有感染、溃疡、创伤;(2)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者;(3)恶性肿瘤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5)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师医嘱进行规范化操作,并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则行踝关节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为:(1)下肢关节摆放: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能力和病情选择恰当的康复时间,并在护理中仔细向患者讲解如何进行下肢摆放,取患者仰卧位置,将大号枕放置于患者的大腿外侧,并将小号枕放置于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让患者的膝关节稍微屈曲30度,这样能够有效防止髋关节发生外旋,护理人员在患者足底,取中立位,将中号枕垫于患者足底,这样能够有效预防足下垂(注:小号枕规格:30 cm×15 cm×20 cm;中号枕规格:30 cm×30 cm×20 cm;大号枕规格:30 cm×60 cm×20 cm)。护理人员将患者患侧于1 h以内改变一次位置,并在2 h内变动一次体位,取患者侧卧的体位,并微微地屈曲膝关节,保持轻度屈位踝关节,并保持伸展髋关节,将患者背后放置于大号枕头上,将膝关节、髋关节置于中号枕上;取患者健侧卧位,将踝关节置于中号枕上,让患者背部稍微屈曲,预防足下垂和足外翻以及足内翻,让患者将整个腿部放置在枕头上,让膝关节和髋关节呈现90°[2]。(2)踝关节运动:①关节运动:取患者卧位(仰面),协助患者进行伸髋运动和屈膝运动,而患者的足部完全由护理人员托住,保证在伸髋状态下进行背屈踝关节运动和屈膝踝关节运动;②背屈运动:取患者仰卧位,护理人员在帮助固定踝部关节,帮助患者完成踝关节背屈运动和外翻运动[3];③桥式运动:待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稳定来下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的体位,屈曲患者的双膝,将患者的双足放置在床上,一手协助患者按压膝关节,另外一只手放置在患侧的膝关节处,伸展患者的髋关节。所有患者的功能锻炼阶段均需要慢慢施行,护理人员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好具体的运动方案。

1.3 观察指标(评价指标)

(1)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情况:参照该院护理部门自制的问卷评估基础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和患者家属均填写问卷来评价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患者评分在80分以上(包含80分)纳入满意标准,低于80分则纳入不满意的标准中。(2)日常生活能力:应用功能性独立量表(FIM)来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量表总分为126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能力越佳。(3)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总分为134分,患者评分越低,则表明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4)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取患者仰卧位,并将患者膝关节进行屈曲,让踝关节始终保持中立位置,当跖屈在0°~45°,背屈在0°~20°则被视为有效,当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且关节僵硬,发生了足部下垂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统计该次研究中的数据,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率、(±s)进行表示,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合格率

实验组41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占41例(100.00%),对照组中有31例满意患者,占75.6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9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占95.12%,对照组中有28例基础护理合格,占68.29%,对照组与实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踝关节功能恢复

对照组41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占30例,无效占11例,总有效率为73.17%;41例实验组患者中有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40例,有1例无效,有效率为97.56%。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在护理前,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36.25±7.54)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53±2.36)分,对照组依次为(36.86±6.59)分、(12.27±2.55)分,两组在护理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实验组依次为(98.43±5.53)分、(27.69±3.27)分,对照组依次为(68.86±6.59)分、(21.16±3.29)分,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脑卒中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则会出现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的相关机制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肌肉部位痉挛,而患者的下肢部位和上肢部位同时运动中,所产生的痉挛则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足下垂和足内翻,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步行功能。患者在发生偏瘫之后,肢体会发生制动,并超过了3周,同时患者关节周围的组织也会变成紧密的状态,最后发生变形[4]。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原本已然恢复好的功能再次丧失,这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针对此种疾病进行常规治疗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护理工作实施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训练时,需要将患者的患处和患侧进行共同运动,这样会导致患者膝关节范围缩小,并肢体控制不佳、异常屈曲,加上患者膝关节周围的一些肌肉组织不协调,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大大下降,通过控制膝关节稳定、控制躯干前倾才能够保证康复训练的进行[5]。该研究中的实验组患者在给予了个性化的踝关节护理后,通过指导患者关节活动和关节姿势,并控制患者膝关节,同时强化膝关节的功能,在患者进行屈膝运动时,保持伸展性、收缩性运动,以此来有效抑制下肢伸肌运动,共同促进运动,让患者能够稳定的站立。通过踝关节个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刺激肌肉感受器,刺激关节,并促进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各项运动指导和训练指导,帮助患者改善肌肉收缩作用,而且还防止了肌肉发生萎缩、韧带发生变形、肌腱发生萎缩,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侧肢肢体功能。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合格率(95.12%)和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75.61%、68.29%),实验组在护理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且实验组踝关节功能恢复率(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护理方法总有效性更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踝关节个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大大提高护理合格率,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

猜你喜欢
踝关节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