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9-03-28 10:32朱萍
江苏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

【摘 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是语文课程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实践研究证明,要实现语文深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从语文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校本化的架构,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其次,还应依据教学规律,积极设计并优化语文课程活动,通过真实任务驱动、读写整合融通和学习支架支持,渗透批判性思维精神;最后,在课程活动中还要聚焦问题策略,通过教师挑战性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自主提問,有效推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及活动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1-0010-03

【作者简介】朱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8)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儿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批判性思维,既是语文课程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批判性思维还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核心。

一、实践研究的架构——课程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是一个系统,需要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构架,依赖于语文课程的设计。笔者所在学校语文团队在“12岁以前的语文”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融合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语文课程架构时积极渗透批判性思维教育;同时,我们还倡导教师设计个性化课程,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很好地落实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引领着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

我们的深度学习语文课程主要分为新闻评论、电影赏评、儿童故事屋、森林报道、历史之镜五大门类,每一门类又有若干不同层次和主题的课程内容。它们是学校语文课程之下更为鲜活、具体的语文深度学习课程设计,详见下页表1。在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的这些课程设计还尤为重视学生深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与培养:有的是以质疑和理解的形式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有的是培养学生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公正地评价;有的是通过某一领域的主题,初步掌握科学理性;有的是从不同视角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尝试批判性分析。总之,这些语文课程都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引领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判断、综合地处理问题,培养理性思维,提升批判性思维。

二、课程设计的落脚——课程活动

让语文深度学习课程落地,教师要积极设计并优化语文课程活动,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真实任务驱动、读写整合融通、学习支架支持是我们设计、组织语文深度学习课程活动的三大特征。

1.真实任务驱动。

深度学习重视真实任务学习活动的创设。学生唯有在一个个具有真实意义的任务活动中探究学习,才有可能主动激活原有经验,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积极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发生深度学习。以统编《语文》教材三上习作7《我有一个想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将教材内容融入新闻评论课程,利用班级和校级学习平台,设定“童声发布”任务,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习作。当学生的真实想法得到同伴、教师、家长,甚至更大范围的回应后,想要搜集、加工信息,阐释观点,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更为主动。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学生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批判性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与提升。

2.读写整合融通。

深度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还需要通过语文读写整合融通来实现。学生会在规划、选择、组织、整合等过程中,完成读写结合任务,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例如,在设计儿童故事屋课程的活动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到绘本故事《海底的秘密》的读写整合融通点,展开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语文学习活动。当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比较、概括和推理之后,读写整合模式被激活,纷纷展开联想,建立恰当的信息选择标准,有效进行信息选择,顺畅地建立关于海底秘密的新的情景模型,完成读写任务。海底游乐场、海底咖啡屋、海底学校、海底站台等丰富多样、独特奇妙的创想令人鼓舞。在其他门类语文课程的读写整合融通活动中,我们总能清晰地看到学生具备了更强的元认知技能,能够比较有效地监控、规划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学生能逐步做到有意识地确立选择信息的标准、自觉地筛选信息、辩证地看待问题、合理地分析与预测等。而这些正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语文素养较高的表现。

3.学习支架支持。

深度学习的开展离不开学习支架的支持。学习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体悟和理解,挖掘潜在能力,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给学生以学习支架支持,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思维的变化情况,从而适时地调整、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深度学习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根据语文活动类型的不同,适时地选择学习支架类型,诸如情境性支架、目标性支架、任务性支架等,在学生深度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例如,儿童故事屋课程中,《想象故事接龙》的教学,教师引入情境性思维导图(见图1),帮助学生很好地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创意表达。《卡通人物故事新编》的教学,为了突破习作难点,教师适时给予任务性支架的支持(见图2),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了创意框架建构。

实践证明,借助学习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归类、结构梳理、框架设计,让思维可视化,从而有效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三、课程活动的聚焦——问题策略

我们的研究充分重视了课堂问题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在实施一个个语文课程活动的过程中,着力聚焦问题策略的研究。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与能力,倡导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鼓励并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并能够在真实任务活动中运用所学,实现深度学习,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1.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

思维始于问题。学生自主发问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外显特征,可以说,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深度学习展开的过程。然而,当前儿童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并不乐观,课堂提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护儿童好问的天性,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首先要创造民主、安全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注意循序渐进,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着力研究问题类型,结合学生学习心理与年段特点,有序安排,螺旋上升。低年段,从事实性问题提出开始,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六要素尝试提问。中高年段,指导学生学习提出解释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两类。前者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事实之间的联系加以对比,从而发现问题;后者则进一步深入事件内部,就某个要素进行提问。

2.教师挑战性问题的创设。

挑战性问题可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推动他们发现以往经验与当前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进而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当学生想要积极重新恢复其间的平衡,尝试独立判断、探索,深度学习就在进行了,批判性思维也在展开了。挑战性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具有适度的难度,即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积极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甚至是知识重新组合时,思维便在往深处前行。学习任务还应该具有真实性的特征,只有真实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真讨论和不断追问,并进入深刻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中。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