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鸣凤记》中杨继盛艺术形象再造

2019-03-29 01:14冯婷婷
戏剧之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实

冯婷婷

【摘 要】明代传奇剧本《鸣凤记》中演绎了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的忠烈形象。因为《鸣凤记》,杨继盛与奸臣斗争到底的传奇故事和大义赴死的伟岸形传唱至今。但是《鸣凤记》中的杨继盛并不等于现实的杨继盛。通过研读《鸣凤记》杨继盛形象与各明史中关于杨继盛的记载,得出艺术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差异与差距。

【关键词】《鸣凤记》;杨继盛;现实,艺术形象再造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09-02

一、《鸣凤记》中的杨继盛

《鸣凤记》一剧诞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写的是明嘉靖时全国皆知的政治时事。全剧一共四十一出,展现当时以了夏言、曾铣、杨继盛为代表的忠臣为了收复河套,遏制边患,与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及其爪牙进行义无反顾斗争的历史事实。《鸣凤记》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时事政治剧,杨继盛作为剧中歌颂方的“双忠八义”中的一员,其大义凜然、刚正不阿的忠臣形象入木三分。把“双忠八义”前仆后继的政治斗争事件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

《鸣凤记》对杨继盛的忠烈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杨继盛于第五出《忠佞异议》中首次登场便是以正义方的姿态出现,他弹劾仇鸾,这也是剧中正反双方的第一次正面碰撞。杨继盛道“近日夏太师欲恢复河套,差都御史曾铣督兵前去。争奈总兵仇鸾,素蓄不臣之心,每挟和戎之计,不肯发兵相助,反欲交通马市,又将银三千两买嘱权臣严嵩,内外同谋,阴排曾铣。下官目睹巨奸,岂容不奏?”[1]参奏仇鸾过后,他又“明告严嵩”,于严府送“揭帖”遭阻拦后转交赵文华,赵文华对其劝阻,杨继盛便直言:“人孰无死。寒蝉鸣古木。便死也清高。蝇蚋堕泥坑。那闭口的只觉得死得污浊些。”二人一番唇枪舌战,将忠佞双方的形象勾勒极其到位。

忠臣阵营发起的第二次进攻乃是第十四出《灯前奏本》,《灯前奏本》描写杨继盛晚上于灯前写弹劾严嵩罪状,正当杨继盛满腔热血、奋笔疾书之时,杨氏先祖出现阻止他。杨继盛不理,仇鸾倒台,他刚复职便一片忠心沸腾:“恨权臣协谋助党。专朝政颠覆干纲我写不出他滔天的深罪样。我写不出他欺罔的暗中肠。他罪恶显著的。那个不晓得。我只写他一门六贵同生乱。更兼他四海交通货利场。还思想。毕竟是衷情剀切。面诉君王。”夫人张氏得知便前来劝阻,杨继盛又言:“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终是奇男子。况为臣死忠乃我之分……”杨继盛这番“灯前奏本”写得可谓是一波三折,这出戏震撼人心,且被不断搬演。

第十六出《夫妇死节》是《鸣凤记》忠奸斗争第一个高潮。杨继盛官小不能上达天听,便由太监将其奏本上传,谁知等来的却是“好生打问,从重拟罪”。《夫妇死节》更是将杨氏夫妇二人的大义赴死刻画得极为悲壮:“丹书飞电,只为那忠言逆耳怒龙颜;三章定典,一剑横天,看怨气撒成千里雪。诉衷情冤深海样宽,望长安日暗天还远。”“十月天飞雪”“长使英雄泪满襟”[2]等句子也是将悲壮之景表现无疑,极具渲染力。二人面在被刽子手押上刑场吟道:“……雪映心犹赤,风吹骨愈香。伤心千古恨,挥泪洒斜阳……忠义吞瀚海,义气压衡山。魂断关河杳,名存草木香……”杨继盛道:“过蒙谬赞,但死不足塞责,终无益于朝廷也,天下事尚可为,二兄好为之。”[3]临刑之际他仍然牵挂朝廷国家的安危。接着是杨夫人张氏上场,她送上临别酒,唱道“你一腔忠义唯天鉴,千古兴长怨。”

二、拒开马市杨继盛

杨继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主要因为三件事。第一件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杨继盛上书皇帝“十不可,五谬”拒开马市。

众所周知明清两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执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前后延绵300余年。闭关锁国并不是清王朝的首创,源于明代的锁国政策。而明王朝也不是一开始就闭关锁国,明对外政策主要以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为分界线。

第一阶段:(1368-1402年,即洪武元年到建文四年),当时实行的政策是实行禁海锁国.如洪武四年(1371年)12月《明太祖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七年九月“罢泉州、明州、广州三市舶司”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二十七年正月,禁民间用番香、番货.”一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三十年四月,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等等。初期的禁海令只是禁止私人的海上交易贸易。[4]

到了第二阶段(1403-1522年),即永乐元年至嘉靖元年,基本上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先后与亚非三十余国建立勘合贸易(亦称朝贡贸易或贡市贸易)关系。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宣布:“今诸番国人,愿人中国者听。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后期一百二十余年(1523-1644年,即嘉靖二年至崇祯十七年),明王朝关闭了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正德十二年(1517年)关闭广州港,海舶悉行禁止,嘉靖二年,罢市舶司,断绝海上交通,停止一切对外贸易活动。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闭关锁国无疑是拥地自重,自我封闭的行为,对于国家的贸易,经济,军事,文化都有害无益。嘉靖二年到崇祯十七年,为何彻底锁国,喊出了“片船不入海”的海禁政策与杨继盛为首的文官对外政治主张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明史卷二百九杨继盛传中记载了杨继盛的政治主张:“十不可,五谬。”“十不可”翻译成白话文即是:互市等同和亲,明与俺答时代仇敌,不可互市,不可一。已经下诏北伐,天下已知,不可失信天下,不可二。堂堂中国,与俺答互市,本末倒置,不可三。四海豪杰已经厉兵秣马等待出征,不能停止,以免下次征兵无人响应,不可四。边关将士习惯议和后松懈兵事,将不擅于征战,不可五。以往就不允许两国人民交往,现在同意互市,坏了规矩,不可六。互市等于议和,议和会让别国以为我们孱弱,边疆会出现动乱,不可七。俺答原来进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准备,今年准备了一年,居然互市作为结束,这一年白准备了,不可八。俺答人今日市,明日寇,不守信用,反复无常,不可九。互市后十万帛换数万马,十年后我们的布帛将不继。不可十。

杨继盛认为对外怀柔笼络、对内休兵厉马是不可行的。俺答贪婪,不会接受我们的怀柔。有人认为互市对骑兵有利,杨继盛反驳如果不战,要骑兵也没用。何况俺答也不会把最好的马给我们。杨继盛呈上的“十不可,五谬”,让“帝颇心动”。从现代的角度看杨继盛提出来的“十不可,五谬”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但是在那个特定年代他的主张代表了大部分空谈误国文人的心声。在这样的主张下明王朝北修明长城,南撤市舶司,断绝海上交通,停了止一切对外贸易活动。俺答、倭寇来不了,但是我们的人也走不出去了。明王朝以为可以拒盗于门外,做起了高枕无忧的美梦。

三、忠勇谏臣杨继盛

第二件事:杨继盛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一岁四迁官后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斋三日乃上奏《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5],杨继盛在严嵩权傾朝野并且对他有提拔之恩的时候,直接上书皇帝指出严嵩的十大罪行。历数其“五奸十大罪”:严嵩宰相专权,坏祖宗成法;窃君上之大权其;掩君上之治功;京师有“大丞相 小丞相”之谣,是纵奸子之僭窃;冒朝廷之军功;鸾勾贼,而嵩、世蕃复勾鸾;是引背逆之奸臣;误国家之军机;内外之臣被中伤者何可胜计,是专黜陟之大柄;嵩好谀,天下皆尚谄,源之弗洁,流何以澄,是敝天下之风俗。[6]

这十大罪行列举比起之前的“十不可,五谬”更加有理有据,有事实,有佐证。但是客观来看这十大罪行中有的责任其实应该由皇帝担负,把责任全部推到严嵩头上并不能让皇帝脱罪。收到奏折后皇帝的第一反应是:疏入,帝已怒,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是。[7]杨继盛这篇奏折是表达传统中国文人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典型的反贪官不反皇帝思想的流露。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是服从君主和国家的一种道德义务。杨继盛为代表的明代忠臣即是一群尽职履行这种道德义务尽忠报主,不忘社稷的官吏。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也具有局限性。

四、拒胆割肉杨继盛

杨继盛第三件广为流传的事迹就是入狱以后被严加拷打身受重伤后拒蛇胆并且手割腐肉。还未入狱时杨继盛受庭杖之刑“盛之将杖也,或遗之蚺蛇胆,却之曰: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椒山,继盛别号也,及入狱,创甚。”[8]身受重伤时拒绝别人送来疗伤的蛇胆,说自己一身是胆,无需蛇胆。杨继盛从容,神态镇定,淋漓尽致地凸显了他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士子气节,也在《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继盛回到监狱后,因伤口剧痛,“夜半而苏,碎瓷碗,手割腐肉。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狱卒执灯颤欲坠,继盛意气自如。朝审时,观者塞衢,皆叹息,有泣下者。”[9]严嵩同党胡植、鄢懋卿想斩草除根:“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那一年,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犯下死罪,严嵩将杨继盛的名字混在里面上奏,得到天子回报。于是在三十四年十月初一杨继盛被斩于西市,年仅四十岁。明穆宗即位后,因为杨继盛忠勇直谏,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

五、杨继盛艺术形象再造

《鸣凤记》对杨继盛的忠臣形象进行的细致刻画非常完美,尤其大篇幅对奸臣阵营的描写和巧妙设计忠奸阵营的冲突来突出形象。世人皆被其大义凛然的精神所征服,在唏嘘感慨之后很少有人思考,杨继盛的死毫无意义,没有唤醒故意装睡的嘉靖皇帝,也没有挽救内忧外患的朝廷,甚至以杨继盛为代表的正方很多政治观点未必是正确的。《鸣凤记》与《明史》中杨继盛的形象相差不远,为了渲染艺术氛围的《鸣凤记》却将某些史实故意淡化甚至避而不谈,从而突出整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鸣凤记》是一部通俗的文学作品,是搬上舞台的戏剧,它不是纪录片,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因此舞台上的杨继盛只是将杨继盛的真实形象作为基础,再以一定的艺术手法加工而成为其艺术形象。作家为了刻画、塑造忠奸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具备舞台戏剧性,难免作品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之间存在不同点,舞台形象不是史实,只是现实的映射。

参考文献:

[1]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20.

[2]佚名.明清传奇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41.

[3]佚名.明清传奇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42.

[4]徐明德.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J].海交史研究,1995(1).

[5][6][7][8]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 卷二百九 列传九十七,2013.

[9]陆其国.一个舍身斗权奸的铁骨谏臣对明代杨继盛遗书档案文献的一种解读[J].上海档案,2003(1).

猜你喜欢
现实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心性与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下)
让人民的向往照进现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刷脸取钱”将成现实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