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2019-03-29 12:01刘皎琰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对策

刘皎琰

【摘要】在金融危机时,摆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面前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帮助其走出经营困境。本研究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中小企业后危机时代面临的各类经营管理难题,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从企业和政府两方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对策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已经开始渐行渐远,在随后的时间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的“那只看得见的手”如何作为,如何为称作经济细胞的企业注入能量,使之更健康、更具活力,应该是各地各阶层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的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水平最高的区域。地处长三角的常州市是中小企业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常州市中小企业的研究有助于本地政府更好地做好协调和管理,同时也对其他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中小企业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劳动力工资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自从国家对《劳动合同法》进行重新修订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城市都出台了关于城市职工最低工资的标准,许多城市与地区对原来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很多打工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与经济条件以后,开始返乡进行独立创业,这就造成许多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失。为了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采取提高薪资待遇的办法来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了,使企业原先经营过程中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弱化甚至完全消失。

(二)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中小企业在现实发展中常常陷入融资难的困境。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自2009年开始,国家积极从货币政策方面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扶植,扩大了银行的贷款规模,但是这些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倾向于基础产业、大型企业以及房地产领域,中小企业受益程度十分有限。中小企业为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转而向民间借贷。以浙江温州企业营运资金结构变化情况为例,从2006-2008年,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中自有的资金、民间借贷资金、银行贷款三者所占的份额比例已经由原先的60:16:24变为54:28:18。这种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显著后果就是企业的利润收益下降,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

(三)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从规模方面来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很难掌握经营定价自主权,不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价格定制方面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外在因素有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受国内外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原材料、能源价格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使得中小企业获取利润的空间受到压缩。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之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欠缺主要是受企业发展资金不充裕,政府政策倾斜有限影响,企业不具备技术创新的环境,相应的配套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此外,中小企业如果要实现技术创新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过多的投入会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的提高,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基本对新的产品、技术、工艺等采取引入、嫁接、模仿等方式,因此在技术层面企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企业生产依旧停留在比较低端的层次,企业产品难以建立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从加大财政扶植入手来改革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

(一)强化金融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1.要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建设

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实现创新,构建专项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窗口,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有力的条件。要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切实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以江苏银行为例,该银行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券,将融集到的款项专门用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方面,这一措施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中小企业债券的风险性较高,要想维护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在利息方面,要免除企业所得税。

2.积极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建设逐步健全化

为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应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建设逐步健全化。可以从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搜集、信用等级、信用评价、信用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上升。

3.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向多层次化方向发展

(1)对融资担保服务对象进行确定;(2)要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化;(3)重视信用监管建设,有效规避融资担保发生死账、坏账现象。

(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税收与生产之间呈现出一种反作用关系,如果对企业的税收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速度就会放慢,企业生产规模也会出现紧缩现象,相应地,企业的经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如果对企业实行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税收份额不大,企业就会获得高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也会随之逐步扩大,而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本却也会实现下降。安沃·沙赫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生产结构模型,对加拿大的财税激励对研发投资产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投资效应与低税收之间会产生一种正效应,政府每降低一美元的税收,能够获得1.8美元的追加研发投资。

为中小企业发展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要把握好如下几点:(1)要对非营利性质的中小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实行免除营业税的政策;(2)对营业税的起征点进行提高,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200元,按期纳税的起征点统一调整为月營业额3500元;(3)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要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照顾,要在其营业的最初五年免征营业税;(4)对应税劳务的营业税税率进行下调,中小企业一般为应税劳务的承担者,对税率进行下调,能够使企业负担减轻,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5)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机构下调其营业税税率。

(三)推行特别财政政策

1.提高国家财政分配到中小企业的资金份额

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宏观调控角色,从思想上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为中小企业参与申报国家成立的多种专项基金创造条件、做好后盾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国家要不断从资金方面提高六大专项资金的份额,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为促进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优化升级,成功实现产业转移与调整,政府成立中小企业产业转移基金是一项积极的举措。

2.政府购买采用“首购”办法

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支出来实现。利用政府“首购”的方式激励中小企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

3.财政贴息

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支付,企业只需要对银行偿还贷款本金,这种方式就是财政贴息的内涵。从本质上来讲财政贴息是财政对企业发展进行扶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使银行承担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地降低,使银行收益获得提升,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自主性。财政贴息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条件,对于推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4.财政补贴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丰富财政补贴的形式,例如可以对企业进行亏损补贴、出口补贴、价格补贴,切实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使中小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大力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