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财子公司及银行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

2019-03-29 12:01雷姗姗
商情 2019年7期

雷姗姗

【摘要】2017年11月“一行三会一局”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其中曾提到:“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次年,2018年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发展将如何进行定位,以及对现有的资管行业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银行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便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资管新规;理财子公司;资管行业

一、引言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资产管理行业频发文件,近期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给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理财子公司或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一重大突破口。

将理财业务从商业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子公司,按照子公司管理办法要求需要经历筹建申请、批准、开业申请等多个阶段,短期内还无法成立,但部分工作已经可以开始提前准备。成立子公司没有改变原理财业务部门的职责,主题依旧是受托投资管理,但各个方面都不能用过去的方式继续开展业务。

以下将从产品、资产和渠道这三点去考虑未来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布局。

(一)产品端

产品端来看,资管新规的主要方向是净值化转型,即将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反应出来,打破目前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流的现状。客户是产品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理财产品销售应该考虑到差异化销售,净值型产品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监管要求有不同的估值方式,进而产生了不同风险一收益水平,使得不同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不同。了解客户群体的类型比例,再推出符合客户群体要求的产品种类,对稳固资金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考虑产品类型的角度,根据基金公司的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基金占整个基金市场中很大的一部分,2018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基金占基金总规模超60%,这给理财子公司也带来一些启示,货币基金型理财产品是充满前景发展方向,子公司管理办法中的多条政策都是向基金公司靠拢的,良好条件将加快理财子公司货基型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张。除此之外,新规开放的分级产品、传统的封闭式产品、客户周期型产品等也给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端加强了竞争力,利用理财产品零销售起点、首次不要求临柜等优惠政策,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端将有巨大突破。

(二)资产端

资产端来看,在标准资产方面,理财子公司允许公募理财直接投资股票,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寻求到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降低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是一大难点,在初期如果想进入权益市场,可能还是以通关委外的形式,或者FOF/MOM的形式,此外子公司发开了与私募基金合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在非标准化资产方面,非标投资是理财子公司一大优势,对比理财新规,子公司管理办法取消了本行总资产4%的限制,依旧有净资产35%的限制,作为从银行剥离出来的子公司,在非标投资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和风控能力,但是受制于非标资产期限匹配的要求,降低非标资产期限,提高封闭式产品期限才能够好的利用非标资产高收益的优势加强产品竞争力。

(三)渠道端

渠道端来看,理财子公司可以依靠母行广泛的线下渠道和存量的客户群体,在建立之初就可以保证规模稳定原水平甚至有所突破,同时管理办法允许子公司除了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理财外,还可以依靠银监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在渠道上已经不弱于公募基金。

二、存在的问题

未来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可能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形成资管行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目前大部分银行资管在成立子公司上还是有较多困难。

一方面在人员配备上,主要体现在投研人员的配备,无论是新规要求的资产配置还是子公司放开的股票投资,都是过去银行理财业务部门不具备的。

另一方面在系统建设上,新规下的新产品和新资产都要求目前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而改造需要考虑实际产品形态和资产类型,故系统改造可能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同时,站在子公司层面,过去与母行存在大量共用的系统如销售系统、信贷系统等,子公司则需要重建这一系列系统,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现有人员的能力培养同时考慮引进具有成熟投研经验的人员

对于银行来说拥有高质量、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是未来在行业中立足的关键,无论是在产品端还是资产端,都需要有人才储备的支撑。因此银行应该提高对产投研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专业化培训,同时考虑引进具有成熟投研经验的人员。

(二)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系统改造,实现其优化升级

对于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除了在人员上解决方案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