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文献综述

2019-03-29 12:01黑毅菲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数据

黑毅菲

【摘要】本文重点对环境会计理论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学术界在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讨论了环境会计的产生发展,探讨了有关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当前形式下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成本会计;发展与理论;低碳经济环境;大数据

一、引言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其环境责任相协调。环境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工具,最早被纳入会计范畴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通过葛家澍教授的文章《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一环境会计理论》,环境会计这个理论第一次进人了我国的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张祎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的管理会计并不能满足现行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故须引入环境管理会计。

二、环境会计理念

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尝试对环境会计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周守华,陶春华(2012)尝试从可持续性、外部性、信息披露、成本管理和行为科学这五个视角讨论其内在联系,及有关理论的发展方向。此外,Sahari(2011)的生态效率理念,指出企业合理使用环境资源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环境资源理念也认为环境资源作为企业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忽视。朱开悉(2003)张家伦(2010)认为企业会计报告并未考虑企业环境资源价值,也没有考虑企业环境资源與经济资本共同创造的可持续性价值,杨世忠等(2010)认为环境会计提供的环境、资源及变化信息可以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引入环境会计必要性。

三、低碳经济背景环境会计

在低碳背景下,低碳理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企业成本控制,如谢东明(2013)论证的“战略成本控制”,以及徐思琪(2013)提出了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包括完善政策、部门联动、优化流程等,此外环境风险和国内外治理环境的刚性压力变大论证了低碳经济理论必要性,代表学者有郑晓青(2011)等。在低碳会计体系构建与信息披露方面,肖序、郑玲(2011)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碳会计体系;王爱国(2012)提出了广义碳会计观,包括碳排放财务会计、碳成本会计、碳管理会计和碳审计;陈华等f2013)界定了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内容,并采用指数法作为碳信息披露的计量方法。从环境信息披露、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成本管理、排放权交易和环境资产确认计量等多方面,低碳对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四、环境会计应用实践

在环境会计披露方面,孟凡利(1999)提出环境会计披露的系统内容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耿建新、刘长翠(2003)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细分,概括为环境成本、费用、收益和负债,并列示了环境信息报告表和环境保护经济效果体系。在衡量指标方面,潘飞,潘莹练(2015)指出国外的衡量指标和体系对国内企业适用性不强,国内研究指标比较基础和单一,对于企业环境现状的度量和环境管理效用不突出,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的环境投入效率多角度指标。陈煦江(2004)认为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是环境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环境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现实中,企业等往往更重视环境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而忽略了其理论知识的认知,导致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认识不清、操作偏差等问题。

五、结论

在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环境下,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的当下,环境会计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及应用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和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监督、提高公众与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时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已经有学者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大数据趋势进行了研究,如冯芷艳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大数据对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冲击与变革,孟岩、罗琳等结合环境管理会计在原有环境下的应用障碍来阐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契机,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将由传统技术变革为大数据技术。环境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将由政府向企业变迁,职能发挥的层面将由战术层向战略层延展,通过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可以促使企业关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间的相互统一。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