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特高含水油藏效益挖潜对策研究

2019-03-29 12:01刘秀珍孙全元王付兰许涛马丽芹王荣军
商情 2019年7期

刘秀珍 孙全元 王付兰 许涛 马丽芹 王荣军

【摘要】文中特高含水油藏主要包括文10块、文15块、文25东块、文101块、文209块五个油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局部区域构造破碎、井况损坏严重;剩余油认识及挖潜难度大、三类层储量动用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以来对文中特高含水油藏进行了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井况对井网完整性影响研究、优化流场调整技术研究及效益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实现了油藏开发状况和效益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油藏精细描述配套技术;流场重整技术;效益挖潜配套技术

一、概述

文中特高含水油藏主要包括文10块、文15块、文25东块、文101块、文209块五个油藏,自79年投入开发以来,通过精细研究、精细挖潜,一直保持了高速高效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95.24%,地质采出程度41.49%,水驱控制程度90.12%,水驱动用程度75.04%。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局部区域构造破碎,注采完善程度低;二是井况损坏严重,稳产基础薄弱;三是构造主体部位,特高含水、高采出,剩余油认识及挖潜难度大;四是受油层物性影响,三类层储量动用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以来对文中特高含水油藏进行了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井况对井网完整性影响研究、优化流场调整技术研究及效益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了文25东北部、文209块北部、文15块沙二下等6个复杂区域的构造,对剩余油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流场重整技术,一类层的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技术,有效提液技术,实现了油藏开发状况和效益的持续改善。

二、研究内容

局部构造复杂带精细再认识:重点研究了文25东北部、文101块南部、文15块沙二下等6个复杂区域的构造,落实了对剩余油具有控制作用的低序级断层,根据新认识重新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修改低序级断层38条。充分运用构造研究成果,利用老井侧钻、大修换井底挖掘复杂区剩余油潜力,部署7井次,累计增油12268t。

储层分类评价研究:研究并制定了三类层评价标准,计算了三类层储量,提出了挖潜三类层措施方案。建立了以文209块沙三中9-6-2为代表的三类层注采井网。共实施平面调整工作量125井次,增加水驱控制储量509×10-4t,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83.6×10-4t。

剩余油精细研究:通过小层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饱和度、储量丰度、潜力分析,确定了剩余油潜力区,为进一步挖潜指明了方向。恢复了以文101块为代表的剩余油富集区有效井网。通过老井侧钻、大修、下4时套恢复完善井网艉高水驱动用程度。$2T6-7层系井网由治理前的1注3采恢复到目前的3注5采注采井网,增加水驱动用储量6.7×10-4t,阶段增油1923t。

井况对井网完整性影响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井况影响五个区块水驱控制程度5.2个百分点,影响水驱动用程度3.7个百分点。提出了重点恢复井网区块文101块、文25东北部等。

流场调整研究:一类层流场、压力场调整研究,为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流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文15块南部为代表的人工边水驱先导试验。共实施工作量159井次,阶段增油1091t。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技术研究:针对文中特高含水油藏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成功研制出由超低界面张力表活剂与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乳液复合并适合文中特高含水油藏特点的低张力聚合物微球乳液驱油体系。开展了以文25东主块为代表的聚表复合驱先导试验。优选了3个井组实施,见效增油1422t。增加可采储量0.66×104t,提高采收率1.71个百分点。

三、技术创新内容

首次在文中油田利用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分别绘制了沙二下、沙三上和沙三中测井解释图版,并使用Q型聚类分析法分区块进行储层分类评价,明确了三类层潜力和挖掘方式。系统开展了调流线、变强度、边外注水理论研究,为文中特高含水油藏及其它类似油藏特高含水后期改善水驱效果、提升开发效益探索了新的途径。利用剩余可动油储量定量评价油藏剩余油潜力,建立了剩余油富集区的有效井网,对井网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

四、取得的技術、经济、社会效益

在储层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文中特高含水油藏开展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使油藏持续保持稳产,开发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增地质储量112.97×10-4t,新增可采储量37.81×10-4t,采收率提高0.5个百分点。日产油增加,综合含水下降,采油速度提高,日产油由279t上升到318t,综合含水下降了0.7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29%提高到0.35%。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自然递减控制在12%以内,综合递减控制在10%以内。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分别提高4.5和2.3个百分点。通过完善挖潜,累增油2.1×0-4t,投入费用总计2562×10-4t元。按55美元/桶计算,创产值5915.7×10-4t元,投入产出比1:2.31。该项目立足于油田开发特点,进行不同储层精细挖潜研究,并结合最新的工艺技术,探索出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合理的开发效益的对策,达到了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五、认识与建议

充分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进行构造、储层、剩余油精细认识,是实现特高含水油藏效益挖潜的前提。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充分认识三类层潜力,单独建立三类层注采井组,是实现层间接替的有效手段。流场调整,能够有效实现老油田注采体系重建,解决水驱开发不均衡的矛盾,是特高含水油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