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的客观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9-03-29 12:01陈露何思学郑佩欣郭少莲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社会化大学生

陈露 何思学 郑佩欣 郭少莲

【摘要】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宏观结构创造了全新的当代国人心态。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希望,其自身的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成功与否决定着芊芊学子是否能够成为合格劳动者并参与社会分工。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家庭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性别差异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高等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个过程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对其社会化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每个大学生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有所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就性别这一点个体社会化内容也有差异性。

一、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化的界定

鉴于社会心理学家凯利的简单模型研究,我们认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就是指个体在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使个体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家庭:是社会的初级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2.学校: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和教师的作用逐渐上升,成为社会化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3.同辈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似的人结合形成的群体,如同学、朋友、同伴等。

4.大众传播媒介: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录音录像、网络、远程通信等。

二、调查内容分析

(一)基本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我们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性别作为调查变量,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小样本的调查。结果发现,大众传媒媒介、同辈群体、家庭、学校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5.79%、31.5%、81.58%、60.53%。由此我们得知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其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两个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

(二)社会化的家庭、学校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

我们以大学生群体为调研对象,以性别作为研究变量,分析学校和家庭两个影响因素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生选择家庭的人数占75.86%,选择学校的为24.14%。很明显,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因素对于男生而言起到的作用更大。而对于女生而言,选择家庭因素占53.33%,选择学校因素则为46.67%。

2.家庭因素在性别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调研家庭各因素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比例。男生在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期望、父母生活习惯、家庭氛围、父母所受教育程度等选项选择的比例分别是72.73%、45.45%、81.82%、81.82%、68.18%;而女生的则是87.5%、56.25%、50%、98%、50%。

从调查结果可知,男生群体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因素最大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家庭氛围及父母的教育方式。而对于女生群体来说,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期望及父母的生活习惯。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学校因素在大学生社会化影响作用的原因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初级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体在幼儿期的行为习惯、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父母是个体的第一教师,在个体还没有判断能力时,只能通过模仿来习得行为,若是没有正确的导向,个体则会向其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和教师的作用逐渐上升,学校作为集体生活的第一场所,个体脱离了家庭的“象牙塔”,其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得到显著发展。在我国,个体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低年限为九年,而这段时间内学校的教育方式、学校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个性的形成。

(二)家庭、学校社会化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父母都会要求子女要有独立性,但程度有所不同。男生应当更具责任感,学会担当,他们是从最初接触的家庭这一群体当中习得,家庭对男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形成影响更明显。而女生对于家庭责任感相对来说会较弱,她更多地是需要学会如何以一个女性的姿态去与人交往,这是在学校这一群体当中习得。

(三)家庭因素在性别因素上差异的原因分析

在同样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其子女会根据性别的差异而持有不同的教育观念,“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父母对于男孩的教育大多为“散养式”教育,而对女孩的教育大多为“圈养式”教育,父母认为男孩应该高大、说话响亮、独立;而女孩应该顺从、娇小、文静,这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个体社会化产生差异。

四、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断优化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因素對于男女社会化都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应当特别关注这一因素。父母不管对于男生女生都要营造适合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家庭氛围,要不断提升家庭的文化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在家庭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父母要不断提升自我,持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适合孩子,对于男生女生的教育虽要有区别,但要更趋向于一个共同目标一一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社会化发展。所谓“男孩穷养,女生富养”的教育方式也有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定夺舍取。

(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期望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所以父母要呈现给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性认识。而对于孩子的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孩子的教育,即使在繁重的工作、家庭负担下,也不要放弃对孩子的亲身教育。

五、总结

大学生在其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性别的差异也使得男生和女生这两个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化现象,而个体的不同社会化发展也使得个体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让我们接触到更多有趣的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对环境的适应、心理的成熟度、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社会化大学生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