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2019-03-29 12:01刘莉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营理论研究

刘莉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发展等理论和应用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预算管理的文献研究,期望为我国企业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理论

一、引言

在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提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的关键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越来越有效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欧美国家有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而在我国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预算管理实行时间较短,缺乏实务处理经验,使得企业认识和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某些误区。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国内外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综述,从而为得出一个比较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1.预算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说,为以后许多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预算管理思想和方法在美国企业运用的最初形态,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1922年,美国学者麦金西在其《预算控制》一书中提出,预算功能主要是将企业活动纳入统一的程序中,该书的出版标志着预算管理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预算管理受到了会计理论和其他管理思想的影响,建立起了许多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如盈亏平衡点分析、弹性预算法等新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使预算管理得到很大发展。

1952年,美国的维恩,刘易斯在发表的《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首次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随后零基预算在卡特政府的推广下得以迅速发展,推动了其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作业成本法被引入了预算管理,作业基础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记分卡等新的预算管理方法相继出现,企业预算管理理论逐步趋于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完成ERP数据平台的构建,在信息化的管理下,实现了全面预算的科学化管理。

2.全面预算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对于全面预算体系,很多西方学者都曾进行过充分研究,Moleid Chandelier(1997)通过研究美国企业的管理进程与发展,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战略化和人本化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Henry Mintzberg(2002)认为预算是组织中的决定因素,是进行资源配置和整体控制不可避免的基本方法。

对于评价全面预算体系的研究,Kaplan和Norton(1999)提出了平衡记分卡的概念,这是一种企业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Michael c Jensen(2001)通过研究与奖惩相关的预算对企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优秀的预算奖惩体系有利于消除企业管理流程中起反作用的过程。Tony(2011)通过对大量公立医院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得出了关于目标、预算和业绩这三者间的关系,即完整的合作可以最大化的减轻目标对业绩的影响,且相互作用越强对业绩的影响就越大。

(二)国内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的引入,才逐渐发展起来。

1.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研究

王斌(1999)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体现的是“权力共享下的分权”,预算本身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企业战略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联系工具。汤谷良和李苹莉(2000)从经营机制角度理解预算管理的内涵,指出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全面的、综合的管理,企业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多维的预算保障制度,以保证预算管理发挥预期作用。焦勇(2008)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过程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使企业整个的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的管理机制。郭颖(2012)指出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通过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制定一系列量化后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有关的预算,进而监控和协调企业执行预算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

2.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及实务研究

王斌(1999)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中最早提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预算管理划分为四种管理模式,虽然模式划分比较新颖,但是忽略了利润预算。汤谷良和李苹莉(2000)分析了以销售量、目标成本、现金流量和目标利润为中心构建的不同侧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他们认为各种模式下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相互排斥,大型企业集团可以以一种模式下的体系为主,其他为辅,形成综合的、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于增彪、袁光华等(2004)提出“中国式”预算管理系统模式,认为预算管理应该根据企业所有制形式和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结合战略规划、奖惩制度、平衡记分卡等因素,分成产能导向、销售导向和利润导向三种模式。许蔚君(2010)指出传统预算管理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应构建战略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方法是利用作业分析法编制基础预算,利用平衡记分卡转化为年度预算。

三、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方面,在预算管理实证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全面预算管理实务需要对新型预算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制整合、企业治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研究全面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经营理论研究
雷人画语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盛满理论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