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策略分析

2019-03-29 12:01王傅竣蔡茂仟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王傅竣 蔡茂仟

【摘要】本文研究海尔公司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并制定“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跨界培养;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同时对社会人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日益扩大。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在单穿的局限于校内理论教学,而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并增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力。所以,本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策略,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努力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文以海尔公司为例,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跨界培养的具体策略,有助于提高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更多工商管理服务。

一、海尔公司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现状

(一)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务性要求明显提高

由于以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理论为主,其大多是以理论学习完成绝大多数课程。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甚少,实务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转化与理论脱节,导致学生应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参与实践的能力不强,必然影响学生的实务操作效果。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用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系统软件不足,不利于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海尔公司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与日俱增,必然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务要求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只有全面的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实务操作能力,才能符合海尔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只有高素质应用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提高该专业人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在海尔公司中适应岗位要求,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个人价值。

(二)跨界培养的经验不足

高校局限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跨境培养模式的经验不足,虽然部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但其合作程度比较浅显,并没有达到实务操作的效果,能够消化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也比较少。同时以往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没有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这对于高校进一步发展跨境培养模式而言,缺乏实践经验指導。海尔公司能够获得的跨境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多,不能满足海尔公司对应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传统教学思想桎梏跨界培养模式的发展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导致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模式的发展速度缓慢。首先,高校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思想,并以传统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为主,对跨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认知明显不足。其次,传统教学思想桎梏跨界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受到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影响,其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对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的能力不足,是造成跨界培养方案实施困难的主要原因。最后,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但高校教师投入的时间、教学实践不足,能够实现的工商管理跨界培养教学工作并不多,导致跨界培养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工商管理跨界培养模式的发展必然需要教师参与创新,但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各种课题研究,对跨界培养方案的开发创新精力不足。跨界培养科研机构以及项目发展的资金、技术不足,严重制约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跨界培养方案的实施。

二、“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与海尔公司跨界培养策略研究

(一)构建跨界培养平台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与海尔公司的跨界人才培养平台,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平台建设跨界培养方案,形成以工商管理专业为核心的新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务操作的技术保证。使得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海尔公司的人才战略要求以及岗位需求,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岗位竞争力。首先,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高校与海尔公司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跨界培养平台,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扩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视野,帮助其更好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软件为海尔公司提供良好的工商管理服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应用的双向发展,极大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其次,高校应当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跨界培养所需的技术资金投入力度,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实践教育,我海尔公司输送更多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保证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发展与公司发展需要相匹配,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可以为海尔公司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公司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并完善公司内部工商管理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学习国内外工商管理跨界培养经验

高校以及海尔公司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商管理跨界培养经验,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跨界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证。首先,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跨界培养理论,以及相应的成功案例等,为高校与海尔公司的深入合作跨界培养人才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基础。其次,结合海尔公司当前的内部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现状,进一步统筹海尔公司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方向,制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跨界人才培养的方案,以切实保障海尔公司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最后,以培养工商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跨界培养载体,沟通海尔公司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跨界培养具体内容。所以,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高校、教师以及海尔公司的配合,才能保证跨境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促进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方案的实施范畴进一步扩大。使得跨界培养模式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教学保证。

(三)更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思想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及时更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思想,并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跨界培养模式,并创新跨界培养思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多元化、多角度的跨界培养方案。高校教师可以与海尔公司直接探讨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具体措施,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海尔公司的日常工作,并让学生参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工作中,塑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之时,调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为海尔公司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节约公司人才培养的成本,以及人才招聘的成本,有助于提高海尔公司经营效益,降低人才招聘风险。另外,教师创新跨界培养人才模式,组织跨界培养讨论组,探讨更多的跨界培养方案,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的需要。所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导者,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思想,促进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为海尔公司输送更多的工商管理人才,以提高公司的工商管理效果。

三、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教育改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且能够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技术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和技术环境是制约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所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目标必须要在高校、企业以及教师三者的努力配合下才能完成。所以有必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跨界培养创新能力,帮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功就业提供更多的保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高校与各大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及时获取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信息,并采取针对性的跨界培养方案,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设计特色跨界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跨界培养的思想在高校以及教师之间起着统一共同培养目标的作用,可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跨界人才培养效率。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