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

2019-04-01 02:36崔慧聪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利津土方黄河

崔慧聪

一张泛黄的旧合影照片勾起了老黄河綦湘训的回忆。“你看,这是宋志农、宋相岭、蒋秀武、王占胜……”67岁的綦湘训指着照片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一个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脱口而出。

1980年的春天,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同年3月,为响应全国人大提出的“实现黄河筑堤机械化,以减轻人民负担过重”的号召,经山东黄河河务局、惠民修防处决定,黄河上第一支土方施工机械队在利津修防段率先成立,綦湘训担任首任队长,选拔职工37人,购进铲运机18台、推土机2台,从此,延续千年的人工筑堤淡出了历史舞台。

近40年来,利津黄河施工机械队(简称机械队)从弱到强,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夯实着黄河治理开发事业的基石,见证着时代洪流的铿锵步伐。

忆往昔峥嵘岁月

“缺技术、少工具,工地上吃、住很差,一切都是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夏天要对付蚊虫叮咬,冬天就更苦了,帐篷是用苇席和竹竿搭起来的,每逢雨雪天被子褥子就全湿了。谁的机车坏了谁修,大家既是司机又是修理工,有时200斤重的车轮要一个人拆卸。天天两手油污,渗进两手纹路后常年洗不掉……”作为机械队的首位“掌舵人”,綦湘训每每回忆起曾经的艰难岁月,总是感慨万千。

初踏征程的不易激发着黄河人一往无前的力量。面对技术人员缺乏、物资供应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状,部队出身且干过装甲车修理员的綦湘训带领一班人不等不靠,坚持互帮互学,大搞技术练兵;就地取材修旧利废,设立车辆管理台账,确保每台机械管打顶用。同时,狠抓安全、生活管理,不断探索管理经验。最让綦湘训感到骄傲的还是他带头实行了联产按质计酬办法。这项与1978年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管理制度,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綦湘训说:“当时施工任务重,每台机车施工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实行联产按质计酬的方式后,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大大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施工进度、质量标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1982年年初,全队十几本台账摊到一张乒乓球台上,管理人员扑下身子将一个个烦琐的数据进行对比核算,按质按量分等计资,奖励结果跃然纸上。当年单车奖励最高达到4000元,大家兴奋地说:“这一年没白干,居然奖了这么多钱!”后来,这项质量管理制度也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完善,成为控制坯土厚度、保持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施工质量和进度突飞猛进。

吾将上下而求索

1985年,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第7个年头,水利系统开展多种经营的政策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河上下生根发芽。而此时的机械队职工也从最初的37人发展到61人,不断壮大的施工队伍和日益提升的施工质量,让利津黄河人在做大做强机械施工产业上铆足了劲儿。

时任利津修防段段长的宋呈德意识到不能再依靠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要想稳定职工队伍,走向市场是必然之路。

这一年,宋呈德拍板作出了一项惊人决定,贷款50余万元,从河南洛阳购置铲运机20部,组建了自负盈亏的第二土方机械施工队,另抽调30多名技术干部与工人,组成石方工程施工队,向系统外承包土方及石方工程,踏上了向市场要效益的经营之路。

1985年5月,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孤东围堤工程成为机械队的“首战场”。30余部铲运机及近百人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地朝海拔仅为0.5米的海滩挺进,修筑近海油田围堤并取得赫赫战绩,实现盈余近百万元,当年便还清了所有贷款。

转年汛期,这支队伍再次来到黄河口进行黄河河口复堤工程。施工期间突遇洪峰来袭,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时任施工队副队长的杨建亭临危受命,率领全队人员连续奋战3天3夜,硬是用几十部机车抢做土方5万立方米,修成临时围堰3000多米,将洪水挡在了工地以外。正是因为这次及时到位的突击抢护,工程项目如期完成,机械队迈向社会找市场的脚步越发坚定。

此后的岁月里,这支队伍走出黄河,向外闯荡市场——在广东珠海的唐家湾进行土方填垫施工,赚得省外市场的第一桶金;在河南孙口镇参与京九铁路施工,为国家铁路建设贡献力量;在东营市辛店镇建设耿井水库,主动融入当地施工市场;在东平湖、在济阳、在齐河进行大堤帮宽建设,足迹遍布母亲河两岸……哪里有市场,哪里便有施工队伍的身影,他们合着时代热情激昂的鼓点,奠定着黄河事业发展的基石。

而今迈步从头越

1998年,改革開放迎来了20岁。这一年,对这支历经风雨洗礼的黄河系统施工企业来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通过股份制改造,机械队开始以全新的身份——利津黄河工程有限公司,在系统内外施工市场上大展身手。

1999年,公司申办了水利水电二级施工企业资质证书,投入300余万元增添了设备,一辆辆视野开阔、操作简易的重型机车穿梭于各个工地,创造着经济效益。

企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市场经营亦不可一蹴而就。随着黄河内部水利工程招投标门槛的提高,仅拥有水利工程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受到投标限制,公司发展遭遇上升空间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的瓶颈期。

现任利津黄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就当时如何快速调整思路、念好市场发展经介绍:“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打破固有观念,积极调整思路,实施‘多条腿走路的经营策略,把拓展当地市场、发展采砂供土项目、瞄准机械租赁作为拉动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并将‘走出黄河,开拓市场作为‘三驾马车中的‘领头车。”

2012年10月,公司从200家参与投标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土地开发项目二期工程四标段项目,施工人员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为成功打开当地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接着,公司先后承揽山东省利津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滨州港海港港区工程、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梁山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等,与此同时,采砂供土、机械租赁等产业节节开花,效益可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司凭着牌子硬、信誉高、信息灵的优势,中标额连年突破6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职工收益同步增长,在自身实力越来越强、行业信誉越来越高的发展浪潮中乘风远航。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到来,机械队已成长为征战南北的现代化企业,这支母亲河畔的钢铁队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书写着踔厉风发的成长轨迹,见证着代代治黄人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猜你喜欢
利津土方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蟹壳画
虎斗牛: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与历史传承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滞后响应规律分析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AutoDesk Map 3D的土方量计算
土方量精算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