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水利事业的明朝名臣林恕

2019-04-01 02:36赖晨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雷州闽江长乐

赖晨

主要经历

林恕少年时代即聪颖过人,文思敏捷,气度非凡。在任期间,他深察民间疾苦,痛恨吏治贪腐,广施惠政,为民谋利,锄强扶弱,不避权贵。他常说:“官可去,法不可松。”

林恕在江西临川任知县时,深感地方贫穷,百姓困苦,因此针对时弊,励精图治,清理积案,简化诉讼,严惩奸佞,同时重视教育,兴办学宫,倡议建造文昌桥等。

雷州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林恕任雷州知府时,倭寇猖獗,每有海寇入侵,他都亲自带兵平定骚乱,保境安民。

林恕一生自持清节,为官勤政廉明,后因终养父母,称病乞休。归里20年间,生活俭朴,早晚徒步闾里,亲近乡人。

明万历元年(1573年),林恕病卒于家,终年80岁。郡人镌石于庭记其绩,在其家乡渡桥村修建方伯祠纪念之。

林恕平生笃志好学,博览群书,精于著述,有《游集》八卷、《西桥文集》两卷及《孝经笺》等。他所写的《平远台》一诗,反映了明代福州港口万国通航、商旅往来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他富民强国的政治理想。

雷州西湖

为发展农业,林恕在雷州带领官民疏浚湖渠、修筑海堤。每逢旱灾,他亲自为民祈雨。其中,他在雷州西湖的水利建设尤为令人瞩目。为此,当地百姓念其功德,塑其像于寇苏祠之侧。

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在雷州城西4公里处,其水源来自拱辰岭,汇聚了西山所有的溪涧泉水后成湖,再曲折从南边流入大海。当年北宋名臣寇准贬谪雷州时,他所看到的还是一个荒凉的天然湖泊,即所谓的“野水”。

从宋朝到明朝,雷州西湖几经兴废,有时候变为水田,有时候又修复成湖泊。例如,南宋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雷州权知军州事何庾建筑陂塘储水,并建东西两桥,桥下设水闸,西闸引水由西山坡坎灌溉白沙洋田,东闸引水南流至通济桥和特侣塘水一起灌溉东洋田一万多公顷。换言之,在南宋初年,雷州西湖开始变成一个流惠于民的水利设施。主要作为水利设施的雷州西湖,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运用之后,由于泥沙淤塞,湖水日浅,逐渐变成了水田。南宋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雷州权知军州事鄭公明把这片水田送给州学,租金作为州学的办学基金。

在明朝,雷州西湖的水利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时任雷州知府的林恕对雷州西湖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整,他察看地势,建筑了新堤,开设了五个进水闸,把附近的流水引入湖中,又清理修复了东西二渠,恢复了西湖的灌溉之利,还在东西闸桥上构筑新亭,命名“架流”和“毓魁”,也是暗用苏东坡“西湖平,状元生”的谶语;他还在“信芳亭”后建了楼台八楹,在楼台的东西两边又建了两间小屋,作为准备酒菜供游人享用的地方。又在湖面上设置游艇,方便游客玩乐。

莲柄港道

长乐位居闽江下游,西边临闽江,东边接东海。西部地区港汊四出,潮汐顶托淡流,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盛产粮食。闽江支流从龙门港尾道东行,流至莲柄港村,地势渐高,为龙腰山所阻。龙腰山以东长约10公里、宽约5公里的近海平原,由于受不到闽江水的灌溉,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鹤上、沙京、旒峰交界之处,有一大片平原,原名“觑天洋”,寓有“看天吃饭”之意。在莲柄港水利工程建成之前,长乐东部地区的粮食单产量不及西部地区的30%,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古代人民早有开山凿港之议。

莲柄港开山凿港,倡自何时,无法考证。根据记载:北宋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长乐古槐屿头村人、龙图阁学士、前广东安抚使林安上(林舍人)居乡时,上书倡议开山凿港,引闽江水灌溉长乐东部平原,奏请移长乐田赋充开凿劈用。但由于石坚难凿,三年无成,林因而获罪,水利工程也流产了。南宋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林安上病逝,莲柄港道工程的建设更显得遥遥无期。

退休回家的林恕,利用自己在位期间治水的丰富经验,对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的长乐莲柄港水利灌溉工程,极力倡议续建,并和乡绅联名上书,但当时外忧内患,社会矛盾激化,地方政府无心也无力推动实施,导致他这一造福桑梓的壮志未能实现。

林恕(1494—1573年),字道近,号西桥,长乐漳港渡桥村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授江西临川知县。迁南京都察院经历,擢雷州知府,至云南副使、升云南左参,官终云南按察使,晋阶布政使司。他终生热衷水利事业,在水利建设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雷州闽江长乐
闽江雨情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雷州古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雷州书画作品选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