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2019-04-03 13:27张贝奇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墨子

张贝奇

摘 要:墨子名翟,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一位平民思想家。墨子曾学习儒家思想,但对儒家礼乐制度的繁琐感到不满,便从儒家思想中分离了出来,创立了墨家思想。墨子出身贫寒,能体会到民众的疾苦,其“兼爱”、“非攻”等观念更是以平民的角度提出的。墨子终其一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思想,并且创立了组织集团,身体力行,而且在这个集团内纪律严明,其领导者称为“巨子”,内部成员有相互帮助和团结协作的义务,而且集团内成员必须听从“巨子”的命令坚定地实行“墨者之法”。墨子还将自己的弟子推荐至各国从事政治活动,各成员都能为实现他们的思想做到“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关键词:墨子;兼爱;非攻;现实影响

一、墨子思想缘起

战国初期,战争不断,各国互相吞并土地,大国、强国不断地对小国和弱国进行吞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也是战乱不断。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兼爱》)。战乱并没使统治者体谅百姓,反而继续压榨百姓,增加赋税。如墨子所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墨子·非乐上》)。墨子是平民出身,虽然在宋国做过大夫,但他从不以官者自居,常自称“北方之鄙人”,生活过得也是极其清苦。墨子为了实现理想,无论是上层士大夫还是下层平民,墨子都与它们为伍,而且墨子看重百姓的利益,了解百姓的生活,将百姓的疾苦铭记在自己的内心。墨子出生于鲁国,受儒家影响比较大,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吸收了儒家“仁”的思想,提出“兼爱”思想。但墨子认为儒家的一些理论过于繁琐,礼乐制度不适用于现实生活,如果百姓都去遵守礼制,那么正常的生活就不能继续,如厚葬久丧,这样会荒废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于人民无利。墨子认为仁义等观念应是朴实的,贴近人民的利益的。但是墨子并非彻底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反对儒家只讲繁文缛节,不注重实际情况的空谈作风。经墨子变革后,提出了“兼相爱”的观念,要爱一切人,没有等级差别。墨子认为“兼相爱”的基础是“交相利”,只有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才能达到“兼爱”的原则。每个人都相互爱戴,相爱相利,那么在国家中也就不会有杀伐的现象,国与国之间就能和平相处。

二、墨子思想的实质

墨子的思想是以黎民苍生为准则的,战国期间战乱不绝,土地荒废,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百姓都期待修生养息,墨子体察下情,体会过百姓的疾苦,所以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本质是为人民考虑的,反对攻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的。春秋战国是古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各国都在进行变法,希望自己能强大起来,兼并战争频仍,相互蚕食。对于百姓来说生活原本艰苦,再遭遇战乱和压迫,生存都变得很困难,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就会不稳定。怎样扭转这样的局面?墨子认为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并且墨子认为“兼爱”是做到这些的要旨,人人“兼爱”就会达到“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贼,诈不欺愚”(《墨子·兼爱》)。“兼相爱,交相利”看似是功利主义,但是“利”在墨子的思想中不仅仅是单指利益,是与“爱”相连接结的,“利”与“爱”不是对立面,“利”是爱的助力,墨子并不是单纯地宣扬自爱自利,而是讲求相互的作用,要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爱”和相利的要旨。所以,利并不是自私自利,不是刻意的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能够拥有的现实利益,这也表达出墨子想建立一个具有相爱相利的社会,而且墨子为这个志向奋斗终生。墨子站在百姓的立场,希望建立一个“爱无差等”、人民互相爱戴,没有纷乱的社会。百姓渴望社会安定,这是基本的要求,安定才能求发展,所以墨子反对侵略战争,倡导“非攻”,希望安宁和平。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理论是为天下之大利,切实为人民着想的。

三、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有“显学”之称,在《吕氏春秋》中概括显于当时的两大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强调解决实际的问题。墨子的思想是为“天下之大利”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所以墨子是以小生產者和平民百姓的利益为重的,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在现代社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贵”

墨子认为:“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墨子·尚同》)。“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墨子主张治理国家要做到富国富民,而且不必要的费用税收是不能加增的,英明的君王是不会做的。如果百姓穷苦应想方法使人民可以解决温饱,国家的人数减少就应该减少战乱,增加生产,这些事务,要坚持不懈的去做,不可敷衍搪塞,能做到这些才能称为“仁者”,关心民众的疾苦,国家才能富强。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都兴建土木,大动干戈,劳民伤财,而且厚葬久丧,使生产荒废,墨子主张“节葬”,极力反对儒家的厚葬做法,认为无益而且会大量的耗费人力物力,于国于民都没有实际的益处。墨子主张“节用”,饮食、服饰、住所能满足个人需要即可,不能奢靡浪费,“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完全是依靠劳苦大众的劳动,这是巧取豪夺人民的衣食,这不符合历史的发展也是违反人类的生存准则的。

墨子倡导只有劳动的人才能得食,人和一般的动物是有区别的,人必须通过劳作才能生存下去,而动物由于自身的特性不需要经过类似于人类复杂的生产活动便能生存。对于那些不劳动不耕种的人就不能生存,不劳动的人是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的的。墨子还认为“存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有精力和多余的钱财大家就要互相帮助。在古代是以农耕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主要发展的也是这二者,而且手工业和农业是一国的支柱,农夫和妇人各自分工,农夫白天耕种,妇人做纺织工作,各司其职。墨子还提出做事要量力而行,自己有能力就要多承担一些,量力而行可以提高效率从而更好的发展生产,促进社会的发展。墨子“节用”和发展生产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可借鉴的价值。

墨子在《墨子·非攻》中论述了反战的理论。战争只会带来更的伤亡,使国家疲弱,在战场上会有不计其数的士兵兵器马匹的损失,即便没有在战场上战死,也会因为长途跋涉,粮草不济而死去,行军的人不管在何时都会受制约,春天会妨碍耕种,夏天会受到酷暑的折磨,秋天不能按时收获,冬天也要抵御严寒。所以战争带来的后果只能是荒废生产,使国家羸弱。而且战争使男丁外出,行军打仗快者数月,慢者几年,男女长期不能相见,影响到家庭生活,者会出现鳏寡孤独的现象。墨子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其反战的思想于今有着重大影响。平民百姓都渴望和平,战争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两次世界大战是全人类的痛,而现在的核危机又是人们所面对的新威胁,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我们应该积极的反战,领导者更应该看清战争的危害,杜绝形式的侵略和干涉,让世界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休戚与共。墨子的“非攻”思想对现代人们对战争的思考有着很大的启示和意义。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利天下人民的互利思想。墨子所说的“兼相爱,交相利”是说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人们要相互帮助,共谋福利,不能相互争夺,人们通过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人互爱,每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在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中“爱”和“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互利互爱的道德观现在也是值得继承和倡导的。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倡导人民将他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通过爱联系起来,减少不必要的争斗,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让人们互爱互利,建立一个兼容并包的社会。

(二)墨子政治思想

墨子极力反对对民众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在《墨子》中他都反复的去阐述。墨子认为统治者无止的消耗民力物力去纵欲,必然会造成民众的疾苦,这些耗费,都是压榨民众利益说得来的,长期下去会造成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贫穷。墨子主张有能力的人应当去帮助他人,有钱财的人应当去接济他人,有知识德行的人应当去教化他人,墨子倡导在税收上也要利于人民,消除一些苛捐杂税,减轻劳动者身上的负担,让生产得到发展。政治上廉明,百姓的生存就会有保障,廉政也是保障政治清明的屏障,而廉政先要做到官员的清廉,“吏民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鬼神见之”(《墨子·明鬼》),墨子认为有鬼神灾祸的其中一个原因即为官吏不廉,这就给为官者一个警示,为政不廉终会给社会、国家带来极大的破坏。如何治理国家,墨子的法治思想对现今社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墨子倡导“仁人之法”。墨子认为统治者应当爱民利民,要以“仁法”来管理百姓,不可施以暴政。“天下从事着,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统治者治理国家要靠律法和规章制度,不能凭借个人的意志去管理一个国家,法仪法度在墨子那里就是最高的规章制度,具有无上的权威性,任谁也不能去挑战它。墨子崇尚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用法治教人不作恶,不相贼,让人们相爱相利。

(三)墨子平等思想

墨子提倡“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其在《尚贤》、《尚同》两篇阐述了他的平等思想,也体现出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墨子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提倡政权应由贤能之士来掌握,政权的世袭不利于一国之发展,墨子的目的是要用“贤”的标准冲破阶级身份的限制,选贤与能来治理国家。墨子说:“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墨子·尚贤》)。这样的政治局面只能最终使百姓饥寒交迫,社会纷乱。“尚贤”就是要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墨子对世袭制的不满和崇尚贤能的平等思想,这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在“家天下”的世袭制度下,墨子反对独裁专政,以人民利益为重,反映了小生产者参政的意愿。从“是故选举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由万民选择而立”等语句可以看出墨子希望用选贤与能的方式来代替家天下的世袭模式,这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如韩非子认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底层社会发掘和选拔人才,唯贤是用。墨子“尚贤”思想冲破世族门阀的限制,还政于民,这也是我国早期的社会政治的思想,对现世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墨子的平等思想,从中吸取值得借鑒的养分,将“尚贤”的精神贯彻到现实的政治生活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墨子代表了底层人民的利益,是为平民阶层发声的,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代都具有值得继承和发展的意义。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意愿,墨子真正是为天下之大利的,其相爱相利,彼此互爱的思想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冲击。“非攻”思想表达出平民大众热爱和平,渴望安居乐业的愿望。“节用”等思想倡导淳朴,反对奢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墨子大力提倡发展生产,并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倡导分工,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墨子提倡廉政,对奢靡腐败之风深恶痛绝,对国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有一个涤荡的作用。墨子“尚贤”的政治思想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推崇贤能,不计背景,这些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总而言之,墨子的思想观念,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尤其是在当今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所导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道德失范等问题,人类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墨家的思想精华,对于人们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维护和平,形成命运共同体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吕不韦,等.《吕氏春秋》[M].哈尔滨出版社,2004.

[2][西汉]刘安,等.《淮南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西汉]刘向,等.《战国策》[M].中华书局,2014.

[4]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M].中华书局,2006.

[5]张斌峰.墨子“兼爱”学说的新透视[J].中国哲学史,1998.

[6]黄勃.论墨子的“兼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猜你喜欢
墨子
Less Speech, More Essence多言何益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飞天 中国领跑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